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【水澄膏】

治瘡發熱焮腫毒疼痛。

大黃,黃柏,鬱金,白芨,南星,朴硝,黃蜀葵,無亦可。

上為細末,以新汲水調藥二錢攪勻,澄底去水,攤貼。

一方,治發背陰瘡,不焮腫熱者是。用雄雞冠,以剪剪其尖少許,頭向下,滴血入瘡中,血盡再換。不過五六隻,止痛消毒,數日自愈。

一方,治發背瘡神效。用生蜜合生面為餅貼瘡上,待餅乾,再換三五次即愈。瘡有口,就口上貼之。

白話文:

【水澄膏】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瘡瘍發熱、紅腫、毒痛的。

藥材包含:大黃、黃柏、鬱金、白芨、南星、朴硝、黃蜀葵,沒有黃蜀葵也可以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藥粉二錢,攪拌均勻,等沉澱後倒掉上面的水,將剩下的藥膏攤在患處貼敷。

另外有一個方子,是治療發背(背部癰疽)或陰瘡,但不紅腫發熱的情況。用公雞的雞冠,剪掉尖端少許,讓雞冠頭部朝下,滴血到瘡口中,等到雞冠的血滴完再換一隻。大約用五六隻雞的雞冠,就能止痛消毒,幾天後就會痊癒。

還有一個方子,治療發背瘡效果很好。用生蜂蜜調和生麵粉做成餅狀貼在瘡上,等餅乾了就換,換個三五次就會痊癒。如果瘡有開口,就直接貼在瘡口上。

2. 【生肌散】

治一切癰疽惡瘡,潰後斂口生肉。

赤石脂(煅),海螵蛸,龍骨(煅。各一兩),乳香,沒藥,血竭(各二錢),輕粉(一錢),硃砂,鬱金,黃丹(飛)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,

上為極細末,摻口上,用燈心數莖,上用太乙膏貼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【生肌散】是治療各種癰疽惡瘡,在潰爛之後可以幫助傷口癒合、長出新肉的。

藥材包含:煅燒過的赤石脂、海螵蛸、煅燒過的龍骨,各一兩;乳香、沒藥、血竭,各二錢;輕粉一錢;硃砂、鬱金、飛過的黃丹、黃連、白芷,各五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敷在傷口上,再用數根燈心草覆蓋,最後貼上太乙膏。

3. 【拔毒散】

敷各樣初生腫毒焮熱者。

寒水石(三兩),石膏(二兩),黃柏(一兩),大甘草(一兩)

上為極細末,水調敷之。

一方,治各樣腫毒初起熱盛者。用五倍子炒存性,百草霜等分。

一方,無百草霜,加大黃硝為末,熱醋調敷神效。

白話文:

【拔毒散】

這個藥粉可以敷在各種剛開始發生的紅腫熱痛的腫瘡上。

藥方組成是:寒水石(112.5克),石膏(75克),黃柏(37.5克),大甘草(37.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另一個藥方,可以治療各種剛開始發作且發熱嚴重的腫瘡。使用五倍子炒過後留下的炭末,和百草霜等量混合。

另一個藥方,如果沒有百草霜,就加大黃和硝石磨成粉末,用熱醋調和後敷在患處,效果神奇。

4. 【內托千金散】

治腦背,癰疽,乳、便毒等惡瘡。

人參,當歸,黃耆,芍藥,川芎,甘草,栝蔞,白芷,官桂,桔梗,金銀花,防風(各等)

上用水二鍾,煎至七分,入酒半鍾,去渣,溫服。瘡痛甚者,加當歸、芍藥或乳香,日進三服。一服之後,瘡口內有黑血出者,或遍身汗出,皆藥之功效。如病勢惡者,須稱藥一兩,水一碗煎服。未成者自散,已成膿者自潰。

一方,治濕熱瘡,薄皮瘡。

臘月豬膽炙黃柏為末一兩,入輕粉五分同研,灣水調敷。

一方,用蒲黃、輕粉、滑石敷亦好。

白話文:

【內托千金散】

此方劑主治腦後背部的癰疽、乳房或陰部等處的惡性瘡瘍。

藥材組成:人參、當歸、黃耆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栝蔞、白芷、官桂、桔梗、金銀花、防風,各藥材的用量相等。

煎煮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七分,再加入半碗酒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若瘡瘍疼痛劇烈,可增加當歸、芍藥,或加入乳香。每日服用三次。服用後若瘡口內排出黑血,或全身出汗,皆屬藥效發揮的正常現象。若病情嚴重,則需將藥材劑量增至一兩,加一碗水煎服。尚未成膿的瘡瘍會自行消散,已成膿的則會自行潰破。

另外兩個外用藥方:

一個方子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和薄皮瘡:將臘月豬膽炙過的黃柏研磨成粉末一兩,加入輕粉五分,一同研磨均勻,用溫水調成糊狀塗敷患處。

另一個方子,則用蒲黃、輕粉、滑石混合研磨成粉末,直接敷在患處,也有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