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【水澄膏】
治瘡發熱焮腫毒疼痛。
大黃,黃柏,鬱金,白芨,南星,朴硝,黃蜀葵,無亦可。
上為細末,以新汲水調藥二錢攪勻,澄底去水,攤貼。
白話文:
大黃:具有瀉火、瀉熱、通便、清肝等功效。
黃柏:具有清熱、燥濕、瀉火、解毒等功效。
鬱金: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消積化滯、安神等功效。
白芨:具有收斂止血、生肌斂瘡、消炎止痛等功效。
南星:具有消痰、散結、止咳、平喘、解毒等功效。
朴硝:具有瀉火、清熱、通便、解毒等功效。
黃蜀葵:具有清熱、解毒、利尿、消腫等功效。
無亦可:無亦可作為輔助藥物,增強藥效。
一方,治發背陰瘡,不焮腫熱者是。用雄雞冠,以剪剪其尖少許,頭向下,滴血入瘡中,血盡再換。不過五六隻,止痛消毒,數日自愈。
一方,治發背瘡神效。用生蜜合生面為餅貼瘡上,待餅乾,再換三五次即愈。瘡有口,就口上貼之。
白話文:
有一個藥方,專治背部長了陰瘡,且沒有發熱腫痛的症狀。藥方是:雄雞冠,用剪子剪下雞冠尖端少許,頭部朝下,滴血到瘡口中,血流盡後再更換。不過五六次,就能止痛消毒,幾天後瘡口就能自行癒合。
2. 【生肌散】
治一切癰疽惡瘡,潰後斂口生肉。
赤石脂(煅),海螵蛸,龍骨(煅。各一兩),乳香,沒藥,血竭(各二錢),輕粉(一錢),硃砂,鬱金,黃丹(飛)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,
上為極細末,摻口上,用燈心數莖,上用太乙膏貼。
白話文:
赤石脂(炒過的),海螵蛸,龍骨(炒過的。各一兩),乳香,沒藥,血竭(各二錢),輕粉(一錢),硃砂,鬱金,黃丹(炒過的)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。
3. 【拔毒散】
敷各樣初生腫毒焮熱者。
寒水石(三兩),石膏(二兩),黃柏(一兩),大甘草(一兩)
上為極細末,水調敷之。
白話文:
寒水石(60克),石膏(40克),黃柏(20克),大甘草(20克)
一方,治各樣腫毒初起熱盛者。用五倍子炒存性,百草霜等分。
一方,無百草霜,加大黃硝為末,熱醋調敷神效。
白話文:
一方,用來治療各種腫痛初起時熱盛的症狀。使用炒過的五倍子,並保持其藥性,加上等量的百草霜。
4. 【內托千金散】
治腦背,癰疽,乳、便毒等惡瘡。
人參,當歸,黃耆,芍藥,川芎,甘草,栝蔞,白芷,官桂,桔梗,金銀花,防風(各等)
白話文:
人參:補氣固脫,生津止渴,益氣養血。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腸通便。
黃耆:益氣固表,止汗託毒,斂瘡生肌。
芍藥:養血調經,緩和藥性,止痛解痙。
川芎:活血行氣,祛風止痛,通經活絡。
甘草:補脾益氣,潤肺止咳,調和諸藥。
栝蔞:清熱化痰,潤肺止咳,利尿通淋。
白芷:宣通鼻竅,祛風止痛,止血消腫。
官桂:溫陽散寒,活血止痛,溫中止瀉。
桔梗:宣肺止咳,祛痰利咽,開胸透氣。
金銀花:清熱解毒,抗菌消炎,涼散風熱。
防風:祛風解表,散寒止痛,驅風通絡。
上用水二鍾,煎至七分,入酒半鍾,去渣,溫服。瘡痛甚者,加當歸、芍藥或乳香,日進三服。一服之後,瘡口內有黑血出者,或遍身汗出,皆藥之功效。如病勢惡者,須稱藥一兩,水一碗煎服。未成者自散,已成膿者自潰。
一方,治濕熱瘡,薄皮瘡。
白話文:
先將水二碗煮沸,煎至七分水量時,加入半碗酒,去除藥渣,溫熱後服用。若瘡口疼痛嚴重,可以加入當歸、芍藥或乳香,每天服用三次。服藥後,若瘡口內有黑色血液流出,或是全身冒汗,都是藥物發揮功效的現象。如果病情嚴重,需要稱取一兩藥物,加入一碗水煎服。未形成膿瘡的會自行消散,已形成膿瘡的會自行潰爛。
臘月豬膽炙黃柏為末一兩,入輕粉五分同研,灣水調敷。
一方,用蒲黃、輕粉、滑石敷亦好。
白話文:
臘月時,將豬膽炙烤後與黃柏一同磨成粉末,取一兩,加入五分的輕粉混合研磨,用灣水調勻後敷用。
另有一方,使用蒲黃、輕粉、滑石敷用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