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本經逢原
中醫古代典籍:本經逢原
作者:張璐
朝代:清朝
基本介紹:
藥學著作。四卷。清·張璐撰。刊於1695年。參照《本草綱目》將藥物分水、火、土、金、石、滷石、山草、芳草、隰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水果、味、香木、喬木、灌木、寓木、苞木、藏器、蟲、龍蛇、魚、介、禽、獸、人32部,收集藥物約700餘種。每種先記其性味、產地、炮製,然後記述《本經》原文,非《本經》藥物則直接闡述其功治,即所謂發明。且雜引各家之說及附方。論述中頗多個人見解與經驗心得。現存多種清刻本、日本刻本及石印本。1949年後有排印本。
內容補充:
本經逢原是一部藥學著作,由清朝醫學家張璐所著。該書參照《本草綱目》將藥物分為32部,收集藥物約700餘種。每種藥物都先記其性味、產地、炮製,然後記述《本經》原文,非《本經》藥物則直接闡述其功治,即所謂發明。且雜引各家之說及附方。論述中頗多個人見解與經驗心得。
本經逢原是一部重要的中醫藥學著作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其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是研究中醫藥學的重要資料。
小引
卷一 (1)
卷一 (2)
卷一 (3)
卷一 (4)
卷一 (5)
卷一 (6)
卷一 (7)
卷一 (8)
卷一 (9)
卷一 (10)
卷一 (11)
卷一 (12)
卷一 (13)
卷一 (14)
卷一 (15)
卷一 (16)
卷一 (17)
卷一 (18)
卷一 (19)
卷一 (20)
卷一 (21)
卷一 (22)
卷一 (23)
卷一 (24)
卷一 (25)
卷一 (26)
卷一 (27)
卷一 (28)
卷一 (29)
卷一 (30)
卷一 (31)
卷一 (32)
卷一 (33)
卷一 (34)
卷一 (35)
卷一 (36)
卷一 (37)
卷二 (1)
卷二 (2)
卷二 (3)
卷二 (4)
卷二 (5)
卷二 (6)
卷二 (7)
卷二 (8)
卷二 (9)
卷二 (10)
卷二 (11)
卷二 (12)
卷二 (13)
卷二 (14)
卷二 (15)
卷二 (16)
卷二 (17)
卷二 (18)
卷二 (19)
卷二 (20)
卷二 (21)
卷二 (22)
卷二 (23)
卷二 (24)
卷二 (25)
卷二 (26)
卷二 (27)
卷二 (28)
卷二 (29)
卷二 (30)
卷二 (31)
卷二 (32)
卷二 (33)
卷二 (34)
卷二 (35)
卷二 (36)
卷二 (37)
卷二 (38)
卷二 (39)
卷二 (40)
卷二 (41)
卷二 (42)
卷二 (43)
卷二 (44)
卷二 (45)
卷二 (46)
卷二 (47)
卷二 (48)
卷二 (49)
卷二 (50)
卷二 (51)
卷二 (52)
卷三 (1)
卷三 (2)
卷三 (3)
卷三 (4)
卷三 (5)
卷三 (6)
卷三 (7)
卷三 (8)
卷三 (9)
卷三 (10)
卷三 (11)
卷三 (12)
卷三 (13)
卷三 (14)
卷三 (15)
卷三 (16)
卷三 (17)
卷三 (18)
卷三 (19)
卷三 (20)
卷三 (21)
卷三 (22)
卷三 (23)
卷三 (24)
卷三 (25)
卷三 (26)
卷三 (27)
卷三 (28)
卷三 (29)
卷三 (30)
卷三 (31)
卷三 (32)
卷三 (33)
卷三 (34)
卷三 (35)
卷三 (36)
卷三 (37)
卷三 (38)
卷三 (39)
卷三 (40)
卷三 (41)
卷三 (42)
卷三 (43)
卷三 (44)
卷三 (45)
卷三 (46)
卷三 (47)
卷三 (48)
卷三 (49)
卷三 (50)
卷三 (51)
卷三 (52)
卷三 (53)
卷三 (54)
卷三 (55)
卷三 (56)
卷四 (1)
卷四 (2)
卷四 (3)
卷四 (4)
卷四 (5)
卷四 (6)
卷四 (7)
卷四 (8)
卷四 (9)
卷四 (10)
卷四 (11)
卷四 (12)
卷四 (13)
卷四 (14)
卷四 (15)
卷四 (16)
卷四 (17)
卷四 (18)
卷四 (19)
卷四 (20)
卷四 (21)
卷四 (22)
卷四 (23)
卷四 (24)
卷四 (25)
卷四 (26)
卷四 (27)
卷四 (28)
卷四 (29)
卷四 (30)
卷四 (31)
卷四 (32)
卷四 (33)
卷四 (34)
卷四 (35)
卷四 (36)
卷四 (37)
卷四 (38)
卷四 (39)
卷四 (40)
卷四 (41)
卷四 (42)
卷四 (43)
卷四 (44)
卷四 (45)
卷四 (46)
卷四 (47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