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江豚
咸腥無毒。
發明,江豚形如水牛,藏器雖有飛屍蟲毒瘴瘧之治,從未見有用之者。以之熬油點燈照樗則明,讀書紡織即暗,俗言懶婦所化也。
白話文:
江豚,味道鹹腥,沒有毒性。
發明:江豚外形像水牛,雖然記載中提到牠的臟器可以用來治療飛屍、蟲毒、瘴氣、瘧疾等疾病,但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實際使用。用牠的油脂熬製的油來點燈,照著樗樹會很明亮,如果用來讀書或紡織就會變暗,民間傳說是因為懶惰的婦人變成的。
2. 比目魚
甘平無毒。
發明,比目形如箬葉,故俗以是稱之。《爾雅》所謂東方有比目者是也。魚各一目相併而遊,今吳中崑山最多。孟詵雖有補中益氣之說,而多食動氣亦是助濕生熱之故,此必溺於伉儷者之所化也。
白話文:
比目魚,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
這種魚的發明,是因為牠的形狀像箬葉,所以民間俗稱牠為比目魚。《爾雅》所說的東方有比目魚,就是指這種魚。比目魚的兩隻眼睛都長在同一側,兩條魚並排著一起游,現在吳地崑山一帶最多。孟詵雖然說比目魚有補中益氣的功效,但吃多了反而會使氣血運行過速,也容易助長體內濕氣和熱氣,這大概是沉溺於男女情愛之人所造成的影響吧。
3. 鮫魚
一名沙魚
甘鹹平無毒。
發明,鮫魚生南海,背皮粗錯,可飾刀靶。其肉作膾,補五臟。皮治屍疰蟲毒。燒灰解鯸鮧魚毒。
白話文:
鮫魚,又名沙魚。
味道甘甜帶鹹,性平,沒有毒性。
這種魚產於南海,背部皮膚粗糙不平,可以用來裝飾刀柄。它的肉可以做成魚膾,能補益五臟。魚皮可以治療屍疰病和蟲毒。將魚皮燒成灰,可以解除河豚的毒性。
4. 烏賊骨
即烏鰂骨,俗名海鰾蛸
咸微溫無毒。
發明,烏鰂骨,厥陰血分之藥,兼入少陰,其味鹹而走血,故治血枯血瘕,經閉崩帶,陰蝕腫痛,丈夫陰腫,下痢疳疾,厥陰本藥也。寒熱瘧疾,聾癭,少腹痛,陰痛,厥陰經病也。目翳流淚,厥陰竅病也。厥陰為藏血室,少陰為隱曲之地,故諸血病、陰病皆治之。按:《素問》云,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,病至則先聞腥臊臭,出清液,吐血,四肢軟,目眩,時時前後血病,名曰血枯。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,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,月事衰少不來,治之以四烏鰂骨、一藘茹為末。丸以雀卵,大如小豆,每服五丸,飲以鮑魚汁,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,觀此入厥陰血分可知。
白話文:
烏賊骨,也就是烏賊的骨頭,俗名叫做海鰾蛸。
味道是鹹的,性質稍微溫和,沒有毒性。
它的藥理作用在於,烏賊骨是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血分藥物,同時也兼入足少陰腎經。因為味道是鹹的,能進入血液循環,所以可以治療血虛、血塊堆積、月經閉止、崩漏帶下、陰部潰爛腫痛、男性陰部腫大、痢疾疳瘡等疾病,是屬於足厥陰肝經的根本用藥。對於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、耳聾、癭瘤、小腹疼痛、陰部疼痛等足厥陰肝經的疾病也有療效。眼睛有翳膜、容易流眼淚等,是足厥陰肝經竅道的病症也能治療。厥陰肝經是儲藏血液的地方,少陰腎經是隱蔽曲折之處,因此各種血病、陰部疾病都可以用烏賊骨來治療。根據《素問》所說,有種病症會感到胸脅脹滿、影響食慾,發病時會先聞到腥臊臭味,流出清稀液體、吐血、四肢無力、頭暈目眩,時常會出現便血或血尿等出血性疾病,這種病叫做血枯。這種病通常是年輕時大量失血,或是醉酒後性行為導致精氣耗竭、肝臟受損,造成月經減少甚至停止。治療方法是將四份烏賊骨和一份茜草根磨成粉末,用麻雀蛋清調和成丸,大小像小豆子一樣,每次服用五丸,用鮑魚汁送服,這樣可以疏通腸道和修復受損的肝臟。由此可見烏賊骨是進入足厥陰肝經的血分發揮作用的。
5. 鮑魚
辛臭溫無毒。
發明,鮑魚腥穢可淡曝,而不可著鹽,干則形如塊肉,專取腥穢以滌一切瘀積,同氣相感也。入肝散血,煮汁送四烏鰂一藘茹丸,治女子血枯經閉。《內經》用以療傷肝利腸,而不傷伐元氣,惜乎,世罕用之。今庖人用以煮肉,則脂沫盡解,滌除垢膩之驗也。秦始皇死沙丘會暑屍腐,令轀車載鮑魚以亂其臭。始皇本呂不韋萌孽溷廁宮幃,非取其滌除遺臭之義歟。
白話文:
鮑魚味道辛辣、腥臭、性溫,沒有毒性。
有人說,鮑魚的腥臭味可以透過曝曬來減淡,但不適合用鹽醃製。曬乾後的鮑魚外形像一塊肉。它主要的作用是藉由其腥臭之氣來清除身體內各種瘀積,這是因為同氣相求的原理。鮑魚能入肝經,有散血的作用。用鮑魚煮汁送服四烏鰂一藘茹丸,可以治療女子血虛導致的月經閉止。《內經》曾用鮑魚來治療肝臟損傷和疏通腸道,且不會損傷元氣,可惜現在很少人使用。現在廚師用鮑魚來燉肉,能有效去除肉的油膩,這也驗證了它清除污垢的作用。秦始皇死在沙丘時,正值天氣炎熱屍體腐爛,當時用裝載鮑魚的轀車來混淆屍臭。秦始皇本身可能就是呂不韋的私生子,宮廷生活不檢點,這或許是取鮑魚清除遺臭的用意吧。
6. 海馬
甘溫無毒。
發明,海馬雌雄成對,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。故孕婦帶之於身,臨時,煅末服之,並手握之云易產。又陽虛房術多用之,可代蛤蚧之功也。
白話文:
海馬,味道甘甜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根據前人的發現,海馬是雌雄成對的,牠的性質溫暖,具有陰陽交感的意義。所以孕婦將海馬帶在身上,在臨產時,將其燒過磨成粉末服用,同時手握著海馬,據說能幫助順利生產。另外,對於陽虛引起的性功能問題,也經常使用海馬,它能發揮類似蛤蚧的功效。
7. 鰕
俗作蝦
甘溫小毒。蝦無須,腹下通黑色者,食之傷人。
發明,鰕性跳躍,生青熟赤,風火之象。生搗敷小兒赤白遊風。絞汁入藥,托腫吐風痰,皆取風能勝濕也。製藥壯陽,取熱能助火也。白者下乳汁,專入氣分也。
白話文:
俗稱蝦子。
味甘性溫,帶點小毒。蝦子如果沒有鬍鬚,肚子下方是黑色的,吃了會對身體有害。
發明說明:
蝦子天性會跳躍,活的時候是青色,煮熟後變成紅色,這是風火的象徵。新鮮的蝦子搗爛後敷在小孩身上,可以治療紅疹和白疹,也就是俗稱的遊走性皮膚病。將蝦子絞汁入藥,可以幫助托出瘡腫,並將體內風痰吐出,這都是利用風能勝過濕氣的原理。製成藥材來壯陽,是利用其熱性來幫助火氣。白色的蝦子能幫助分泌乳汁,主要是作用在氣分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