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0)

1. 澤蘭

苦甘微溫,無毒。取葉,酒洗之。

《本經》主金瘡癰腫瘡膿。

白話文:

性質:苦甘,微溫,無毒。

用法:取用葉子,用酒清洗。

功效:《本經》記載:主治金瘡、癰腫、膿瘡。

發明,澤蘭入足太陰、厥陰血分,專治產後血敗流於腰股,拘攣疼痛,破宿血,消癥瘕,除水腫、身面四肢浮腫。《本經》主金瘡、癰腫,瘡膿,皆取散血之功,為產科要藥也。更以芎、歸、童便佐之,功效勝於益母。

白話文:

澤蘭屬於足太陰、厥陰血分,專門治療產後血敗流向腰股,引起抽搐疼痛的情形;能破除瘀血,消除癥瘕積聚,去除水腫,改善身體面部和四肢浮腫的症狀。《本經》稱澤蘭能治療金瘡、癰腫和膿瘡。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是產科中必備的藥物。如果配上芎、歸(即川芎、當歸)和童便,其功效會勝過益母草。

2. 馬蘭

辛平,無毒。赤莖者良。

白話文:

性味:辛平,無毒。赤莖的較好。

發明,馬蘭入陽明血分,與澤蘭功用相近。故能破宿生新。丹方治婦人淋濁、痔漏有效。喉痹腫痛以馬蘭根葉搗汁,入米醋滴鼻孔或灌喉中,取痰自開。絞腸痧腹痛,以馬蘭細嚼,咽汁立安。水腫溺澀,馬蘭一握,黑豆、小麥各一撮,酒水煎服效。蛇傷擂汁和醋搽之。皆取散血解毒也。

白話文:

馬蘭,屬於陽明血分,與澤蘭的功效相似。所以馬蘭能破除舊的,生長新的。丹方的配方用來治療婦女的淋濁和痔漏,效果很好。如果喉嚨腫脹疼痛,可以用馬蘭的根和葉搗汁,加入米醋,滴入鼻孔或灌入喉嚨中,可以止痰。如果是絞腸痧引起的腹痛,可以在馬蘭細嚼後,將汁液吞下,可以立即止痛。如果是水腫引起的排尿困難,可以用一把馬蘭、一撮黑豆和一撮小麥,用酒水煎服,就可以見效。如果是被蛇咬傷,可以用馬蘭汁混合醋塗抹傷口,這些方法都有散血解毒的作用。

3. 香薷

辛微溫,無毒。江西白花者良。

白話文:

性微溫,無毒。江西出產的白色花朵者品質較好。

發明,香薷辛溫,先升後降,故熱服能發散暑邪,冷飲則解熱利小便,治水甚捷。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。然暑有乘涼飲冷,致陽氣為陰邪所遏,遂病發熱惡寒,頭痛煩躁,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,宜用此發越陽氣,散水和脾。若飲食不節,勞役力作之人,傷暑發熱,大渴煩渴,喘促者,乃勞倦內傷之證,必用清暑益氣。如大熱大渴,又宜人參白虎之類,以瀉火益元。更有汗出如雨,吐瀉脫元,四肢清冷,脈微欲脫者,又須大順漿水散等方救之。若用香薷飲,是重虛其表,頃刻脫亡矣。今人不知,概用沉冷代茶,若元氣虛人服之,往往致病。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,如冬月之用麻黃,氣虛者豈可漫用。《深師》香薷丸治通身水腫,以香薷熬膏,丸白朮末,日三夜一服,米飲下之,效。

白話文:

《發明》稱,香薷性辛溫,先升後降,因此熱服可以發散暑邪,冷飲可以解熱利小便,治療水腫特別有效果。天下醫生治療暑病,都把香薷飲作為首選的藥物。但是,暑氣有乘涼飲冷,導致陽氣被陰邪遏制,於是出現發熱惡寒、頭痛煩躁、口渴或嘔吐或腹瀉或霍亂等症狀的,應該用香薷發越陽氣,散水和脾。如果飲食不節制,勞役力作的人,傷害暑氣發熱,口渴特別厲害,喘促的,這是勞倦內傷的證狀,必須用清暑益氣的方法治療。像大熱大渴的,又應該用人參白虎湯之類的藥物,來瀉火益元。還有大量出汗,吐瀉脫元,四肢清冷,脈搏微弱欲脫的,又必須用大順漿水散之類的藥方來搶救。如果用香薷飲,就是再虛弱體表,頃刻就會死亡了。現在的人不瞭解,一般用沉冷代茶,如果元氣虛弱的人服用,往往會致病。香薷是夏季解表藥,就像冬天用麻黃一樣,氣虛的人怎麼可以隨便用。《深師》記載,香薷丸治通身水腫,用香薷熬製成膏狀,丸成白朮末,每天三次,每晚一次,用米湯送服,效果很好。

4. 爵床

俗名赤眼老母草

鹹寒,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腰脊痛不得著床,俯仰艱難。除熱可作湯浴。

白話文:

俗名:赤眼老母草

**性味歸經:**鹹寒,無毒。

功效:

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赤眼老母草主治腰脊痠痛,無法平躺睡覺,身體難以俯仰。有清熱作用,可煎湯沐浴。

發明,爵床善通血脈。蘇恭言,療血脹下氣,杖瘡,搗汁塗之立瘥。觀《本經》諸品,不出活血舒筋之用也。

白話文:

發明:爵牀草具有疏通血脈的功效。蘇恭說,爵牀草可以治療血脹下氣,杖瘡,搗爛塗在患處即可痊癒。根據《本經》中記載的各種功效,爵牀草的功效不外乎活血舒筋。

5. 荊芥

又名假蘇

辛微溫,無毒。產後止血,童便制黑用。凡食河豚及一切無鱗魚與驢肉俱忌之;食黃鱨魚後服之,令人吐血,惟地漿可解。與蟹同食動風。

《本經》主寒熱鼠痿,瘰癧生瘡,破結聚氣,下瘀血,除濕疽。

白話文:

辛味微溫,沒有毒性。在產後可以治療出血,用嬰兒尿來調製成藥丸,以黑色為佳,如果服用後變色,就是變質了。凡是食用河豚魚和一切沒有鱗片的魚,以及驢肉的人,都不要服用此藥。吃了黃鱨魚之後再服用這種藥,會讓人吐血,只有地漿湯可以解毒。與螃蟹一起食用會引發風疾。

《本草經》主治:寒熱引起的癱瘓、淋巴結腫大、生瘡,破除結聚的氣,通利瘀血,消除濕毒引起的潰瘍。

發明,荊芥穗入手太陰、足厥陰氣分,其功長於祛經絡中之風熱。觀《本經》所主,皆是搜經中風熱痰血之病。又能清頭目,去瘀血,破結氣,消瘡毒。故風病、血病、瘡病、產後為要藥。治風兼治血者,以其入風木之臟,即是藏血之地,故並主之。華元化治產後中風、口噤發痙,及血暈不醒,荊芥末三錢,豆淋酒調服神效。產後血暈,熱童便調服。而表虛自汗,陰虛面赤者禁用。今人但遇風證,概用荊芥,此流氣飲之相沿耳。

白話文:

荊芥穗藥性味辛、微甘,微溫,藥效歸經為手太陰肺經和足厥陰肝經,主要功效是祛除經絡中的風熱。從《本經》中記載的治療疾病來看,荊芥穗可治療經絡中的風熱痰血之病。荊芥穗也能清頭目,去除瘀血,化解鬱結之氣,消除瘡毒。因此,對於風病、血病、瘡病和產後疾病,荊芥穗都是重要的藥物。荊芥穗能治療風病兼治血病,這是因為它進入肺臟,而肺臟是藏血的地方,所以它可以同時治療風病和血病。華元化醫生用荊芥穗治療產後中風、口噤發痙、血暈不醒,荊芥末三錢,用豆淋酒調服,效果很好。產後血暈可以用熱童便調服。但是,對於表虛自汗,陰虛面赤的人禁用荊芥穗。現在的人只要遇到風證,就用荊芥穗治療,這只是流傳下來的習慣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