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1)

1. 紫蘇

辛溫,無毒。葉紫者能散血脈之邪,最良。

發明,蘇葉味辛入氣分,色紫入血分,升中有降。同橘皮、砂仁則行氣安胎。同藿香、烏藥則怏氣止痛。同麻黃、葛根則發汗解肌。同芎藭、當歸則和營散血。同木瓜、厚朴則散濕解暑。同桔梗、枳殼則利膈寬中。同杏仁、菔子則消痰定喘。然不宜久服,泄人真氣。單用煮汁解蟹毒。若脾胃虛寒人過服,多致滑泄,往往不覺也。其梗能行氣安胎,但力淺薄,難於奏效。亡血家大虛及妊婦、產婦發散,用苞最佳,本乎天者親上,取其包含子氣,且氣味皆薄,而無過汗、傷中之患也。

白話文:

紫蘇,性味辛溫,沒有毒性。葉子呈現紫色的紫蘇,最能散開血脈中的邪氣,效果最好。

**藥理分析:**紫蘇葉味道辛辣,能進入人體的氣分,顏色紫紅,能進入血分,藥性有升散也有下降的趨勢。與橘皮、砂仁同用,能行氣並有安胎的效果。與藿香、烏藥同用,能暢快氣機並止痛。與麻黃、葛根同用,能發汗解肌。與芎藭、當歸同用,能調和營血並散血。與木瓜、厚朴同用,能散濕解暑。與桔梗、枳殼同用,能疏通胸膈並寬敞胸中。與杏仁、萊菔子同用,能化痰並平定喘息。然而不宜長期服用,因為會耗損人體的元氣。單獨用紫蘇葉煎煮汁液可以解螃蟹中毒。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過量服用,容易導致腹瀉,但往往自己不察覺。紫蘇梗也能行氣安胎,但藥力比較微弱,難以產生顯著的效果。失血過多、身體極度虛弱的人,以及孕婦、產婦需要發散邪氣時,最好使用紫蘇的苞片,因為它最接近自然,藥性偏於向上走,可以包含子氣,而且氣味都比較淡薄,不會有發汗過多或損傷中氣的弊端。

2. 蘇子

辛溫,無毒。粗而色深紫者真,細而色淡者假。

發明,諸香皆燥,惟蘇子獨潤,為虛勞咳嗽之專藥。性能下氣,故胸膈不利者宜之,與橘紅同為除喘定嗽、消痰順氣之良劑。但性主疏泄,氣虛久漱,陰虛喘逆,脾虛便滑者,皆不可用。

白話文:

蘇子味辛性溫,沒有毒性。外觀粗糙且顏色深紫的才是真品,細小且顏色淺的是假貨。

藥理闡述,所有香味的藥材大多乾燥,只有蘇子獨具潤澤的特性,是治療虛勞咳嗽的專用藥。它的藥性能夠使氣往下行,所以胸膈不適的人適合使用,與橘紅一起使用是止喘定嗽、消除痰液、順暢氣息的良藥。但因為藥性主於疏泄,所以氣虛導致長期咳嗽、陰虛導致喘促上逆、脾虛導致大便滑瀉的人,都不可以使用。

3. 水蘇

一名雞蘇

辛溫,無毒。子名荏子。

《本經》下氣殺穀,除飲食,闢口臭,去邪毒,辟惡氣。

發明,水蘇即蘇之野生,色青者其氣芳香,故《本經》所主一皆胃病,專取芳香正氣之義。《局方》用治血病者,取以解散血中之氣也。氣散則血亦散矣。

白話文:

水蘇,又名雞蘇。

味道辛辣溫熱,沒有毒性。它的種子叫做荏子。

《本經》記載,水蘇能使氣往下走,消除積食,去除口臭,排除邪毒,避開惡氣。

發明:水蘇就是紫蘇的野生品種,顏色青綠,氣味芳香,所以《本經》中所說的功效,主要都是針對胃部疾病,主要是取其芳香正氣的特性。《局方》用它來治療血病,是取其能疏散血中的氣的功效。氣散開了,血也就能散開了。

4. 薄荷

辛平,無毒。蘇產者良。去梗用。

發明,薄荷辛涼,上升入肝肺二經。辛能發散,專於消風散熱。涼能清利,故治咳嗽失音、頭痛頭風,眼目口齒諸病。利咽喉,去舌苔,小兒驚熱,及瘰癧瘡疥為要藥。其性浮而上升,為藥中春升之令,能開鬱散氣,故逍遙散用之。然所用不過二三分,以其辛香伐氣;多服久服令人虛冷,瘦弱人多服動消渴病,陰虛發熱、咳嗽自汗者勿施。

白話文:

薄荷,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其中以江蘇產的品質最好。使用時要去除莖梗。

薄荷的特性是辛涼,藥性往上走,主要進入肝經和肺經。辛味可以發散,特別擅長於消除風邪和散熱。涼性可以清熱利濕,因此能治療咳嗽失聲、頭痛頭風、眼睛、口腔牙齒等各種疾病。它能使咽喉通利,去除舌苔,對小兒驚嚇發熱,以及瘰癧、瘡疥等皮膚病是重要的藥物。它的藥性是浮散向上,是藥物中屬於春天升發的代表,能開解鬱悶、疏散氣機,所以逍遙散會使用它。然而,用量通常不超過二三分,因為它辛香的特性會消耗氣,過量或長期服用會使人虛冷。瘦弱的人多服可能會引發消渴病(糖尿病),陰虛發熱、咳嗽自汗的人不宜使用。

5. 隰草部

6.

黃者苦甘平,白者苦辛平,皆無毒。野生者名苦薏,可搗塗癰腫疔毒,服之傷人腦。

《本經》主諸風頭眩腫痛,目欲脫淚出,皮膚死肌,惡風濕痹,久服利血氣,輕身耐老,延年。

發明,菊得金水之精英,補水以制火,益金以平木,為去風熱之要藥。故《本經》專主頭目風熱諸病,取其味甘氣清,有補陰養目之功。蓋益金則肝木平而風自息,補水則心火制而熱自除矣。其治惡風濕痹者,以其能清利血脈之邪,而痹濕得以開泄也。又黃者入金水陰分,白者入金水陽分,紫者入婦人血分。觀《金匱》侯氏黑散,《千金》秦艽散,俱用菊花為君,時珍所謂治諸頭目,其旨深矣。近有一種從番舶來六月開花,但有正黃而無間色,豈特黃州獨瓣為異哉。

白話文:

黃色的菊花味道苦、甘,性平,白色的菊花味道苦、辛,性平,兩者都沒有毒。野生的菊花叫做苦薏,可以搗碎塗抹在癰瘡、腫塊、疔瘡等毒瘡上,但如果口服會傷害腦部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菊花主要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腫痛,眼睛好像要脫出並流淚,皮膚麻木不仁,怕風濕痹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以活絡血氣,使身體輕盈,延緩衰老,增長壽命。

發明(說明)菊花吸取了金、水之精華,能滋補腎水以制約心火,增強肺金以平息肝木,是去除風熱的重要藥物。因此《神農本草經》專門記載菊花主要治療頭部、眼睛的風熱疾病,是因為它味道甘甜,氣味清香,具有滋補陰液、養護眼睛的功效。因為增強肺金就能使肝木平和,風邪自然平息;滋補腎水就能制約心火,熱邪自然消除。它能治療怕風濕痹,是因為它能清理疏通血脈中的邪氣,使痹症、濕氣得以發散。另外,黃色的菊花作用於金、水等陰經,白色的菊花作用於金、水等陽經,紫色的菊花作用於婦女的血分。《金匱要略》中的侯氏黑散、《千金方》中的秦艽散都以菊花作為主要藥物,李時珍所說的菊花可以治療各種頭部、眼睛疾病,道理就在這裡。最近有一種從外國傳來的菊花,在六月開花,只有正黃色而沒有其他顏色,這難道不就像黃州特有的單瓣菊花那樣與眾不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