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茉莉花
辛熱,無毒。根熱有毒。
白話文:
辛辣溫熱,無毒。 根部辛熱有毒。
發明,茉莉花古方罕用。近世白痢藥中用之,取其芳香散陳氣也。其根性熱有大毒,以酒磨一寸,服即昏迷,一日乃醒,服二三寸二三日醒。惟接骨脫臼用以敷之,則不知痛也。
白話文:
茉莉花是古方中很少使用的一種藥材。近代白痢藥中使用茉莉花,是取其芳香以散發積存的穢氣。茉莉花的根性熱,有大毒性,用酒研磨一寸,服用後會昏迷,一天後才會清醒;服二、三寸,則會昏迷二、三天後才清醒。茉莉花通常只用於敷接骨、脫臼,可以止痛。
2. 排草香
辛溫,無毒。
白話文:
辛溫,無毒
發明,芳香之氣,皆可闢臭。去邪惡氣、鬼魅邪精,天行時氣,並宜燒之。水煮洗水腫浮氣,與生薑、芥子煎湯,浴風瘧效。
白話文:
艾草發出的芳香之氣,都能夠去除臭氣。驅除邪惡之氣、鬼魅邪精、天行時氣,都適合燃燒艾草。水煮艾葉煎水,可以治療水腫浮氣,與生薑、芥子一起煎湯,洗澡可以治療風瘧。
3. 藿香
辛微溫,無毒。廣產者良,但葉甚少。土人每以排草葉偽充,最難辨別。須於莖上擇取色綠,未經黴壞者方效。
白話文:
性微溫,無毒。野生者品質好,但葉子很少。當地人常拿雜草葉子冒充,很難辨別。必須從莖上挑選顏色綠色,沒有發黴腐壞的纔有效。
發明,藿香入手足太陰。芳香之氣助脾醒胃,故能止嘔逆,開胃進食。溫中快氣,去瘴氣,止霍亂,治心腹痛。凡時行疫癘,山嵐瘴瘧,用此醒脾健胃,則邪氣自無容而愈矣。但陰虛火旺,胃虛作嘔,內無留滯者不可用。恐反傷正氣,引邪內入。江浙土產者伐胃消食,其莖能耗氣,用者審之。
白話文:
藿香是藥材,入手足太陰經。芳香之氣可以幫助脾臟和胃,所以可以止嘔逆、開胃進食。藿香還可以溫暖中焦、促進氣血運行,去除瘴氣,治療霍亂和心腹疼痛。凡是流行的疫病、山嵐瘴瘧,用藿香來醒脾健胃,那麼邪氣自然就沒有容身之地,自然就痊癒了。但是,陰虛火旺、胃虛作嘔、沒有留滯的人不能使用藿香。因為藿香可能會損傷正氣,引邪入內。江浙出產的藿香會傷胃、消食,它的莖會耗氣,用藥時要慎重。
4. 薰香
即零陵香
甘平,無毒。廣產者良。雲陽產者氣濁,不堪入藥。
白話文:
性味:甘、平,無毒。
產地:廣泛種植者為佳。
雲陽產地所生者,氣味渾濁不清,不適合入藥。
發明,薰香辛散上達,故心痛惡氣,齒痛、鼻塞皆用之。單用治鼻中息肉、鼻齆,香以養鼻也。多服作喘,為能耗散真氣也。
白話文:
發明(一種中藥),它能薰香、辛散、上達。所以,心痛、惡氣、齒痛、鼻塞,都用它來治療。單獨使用,可以治療鼻中息肉、鼻齆,用它可以養鼻。長期服用,會誘發喘息,這是因為它會耗散人體的真氣。
5. 蘭香
辛溫,無毒。菜部移此。瀕湖《綱目》芳草部有蘭草,菜部有蘭香,名曰羅勒,種類不同,因考正之。按:蘭有三種:一種曰蘭草,其氣濃濁,即今之有頭草也。一種曰蘭香,植之庭砌,二十步內即聞香,俗名香草,以子能去目翳,故又名翳子草。一種名羅勒,莖葉較蘭香稍粗大,形雖極類,而氣葷濁,以嫩時可食,僅入菜部,不堪入藥。
《本經》利水道,殺蟲毒,闢不祥。久服益氣,輕身不老,通神明。
白話文:
它味道辛辣、溫暖,無毒。在菜部中移動這個。瀕湖《綱目》的芳草部分有蘭草,菜部有蘭香,名字叫做羅勒,種類不同,因此考證更正。依照:蘭花有三種:一種叫做蘭草,它的氣味濃濁,就是現在的有頭草。一種叫做蘭香,種植在庭院臺階上,二十步之內就能聞到香味,俗稱香草,因為它的種子可以去除眼睛翳膜,所以又叫做翳子草。一種叫做羅勒,莖葉較蘭香稍微粗大,形狀雖然很像,但氣味辛葷濁,由於嫩的時候可以食用,只能被歸類為菜部,不能入藥。
《本草經》上說,白朮可以利尿通便、消殺蟲毒,除去不祥之氣。長期服用,可以益氣強身,延緩衰老,使人精神通達。
發明,蘭氣芳香,能闢疫毒惡氣。楚人以之為佩。又能闢汗濕之氣,故又名闢汗香。入手足太陰、陽明,力能調中消食,去惡氣,治啘嘔。脾癉口中時時溢出甜水者,非此不除。按:蘭性芳香辛溫,專走氣道,故能利水調肝和脾,其功倍於藿香。善調嘔逆,散積久陳郁之氣。《素問》云:五味入口藏於胃,以行其津氣,津液在脾,令人口甘,此肥美所發也。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,治之以蘭除陳氣也。東垣治消渴生津,飲用蘭葉,蓋本於此。又治牙痛、口臭,有神功丸亦用蘭香。云:如無,以藿香代之。近世誤認以幽蘭為蘭香者,大可噴飯。觀《本經》利水,殺蟲毒,闢不祥之治,豈幽蘭能之乎。古方治癘風,蘭香散取其散肺胃中之濕熱、蟲毒也。《普濟方》治反胃,蘭香和甘蔗汁服之。錢氏治小兒鼻疳、赤爛,蘭葉燒灰二錢、銅綠半錢、輕粉二錢,為末,日敷三次即愈。子治目翳及塵物入目,以三五顆內目中,少頃其子濕脹與物俱出。又主暴得赤眼,後生翳膜,用蘭香子一粒入眥內,閉目少頃連膜俱出。蓋此子得濕即脹,故能染惹眵淚浮膜爾,然目中不可著一塵,而此可內三五顆亦不妨礙。又小兒食肥甘口臭齒黑,名曰崩砂。漸至齦爛,名曰潰槽。又或出血,名曰息露。重則齒落名曰腐根。用蘭香子末、輕粉各一錢,密陀僧煅赤,醋淬,研末,半兩和勻,每以少許敷齒及齦上,內服甘露飲立效。時珍曰:蘭香須三月棗葉生時種之乃生,否則不生。常以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澆之則香而茂,不宜糞水,著糞則萎。其子大如蚤而褐色不光,七月收之,種時妨蟻,濕則有脂浮脹,須以桴炭末掩之。
白話文:
蘭香是一種芬芳的植物,可以驅除疫毒和有害氣體。楚國人把它戴在身上。它還能驅散汗濕之氣,所以又叫闢汗香。蘭香歸屬於手足太陰、陽明經,具有調和中氣、消食、祛除惡氣、治療嘔吐的功效。脾臟有毛病,口中時時溢出甜水的人,非服用蘭香不能根除。蘭香性芳香辛溫,專走行氣道,所以能利水、調肝、和脾,其功效比藿香還要好。它善於調治嘔逆,散積久不散的鬱結之氣。《素問》說:五味入口後藏於胃中,從而運行津氣,津液在脾中,使人口感覺甘甜,這就是肥甘食物產生的作用。其氣向上溢出,轉變為消渴症,用蘭香治療就是清除積聚的陳舊之氣。東垣治療消渴症生津液,服用蘭葉,就是根據這個原理。蘭香還能治療牙痛、口臭,有神功丸也使用蘭香。若沒有蘭香,可以用藿香代替。有的人誤認幽蘭為蘭香,真是讓人啼笑皆非。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蘭香具有利水、殺蟲毒、祛除不祥之氣的功效,豈是幽蘭能做到的。古代方劑中治療癘風的蘭香散,就是取其散肺胃中濕熱、蟲毒的作用。 《普濟方》中治療反胃,用蘭香和甘蔗汁服用。錢氏治療小兒鼻疳、赤爛,用蘭葉燒成灰二錢,銅綠半錢,輕粉二錢,研成末,每天敷三次,即可痊癒。我治療目翳和塵物入目,用三五粒蘭香子放入眼中,不久,蘭香子就會吸收水分脹大,把異物一同帶出來。蘭香子還能治療暴得赤眼,後來生出翳膜,用一粒蘭香子放入眼角,閉上眼睛一會兒,翳膜就會出來。因為這種子一遇濕就脹大,所以能粘附並帶出眼淚和翳膜等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眼睛裡不能有塵土,而蘭香子放入眼睛裡三五粒也沒關係。另外,小兒吃肥甘食物後,口臭牙齒發黑,叫做崩砂。漸漸地牙齦腐爛,叫做潰槽。或者出血,叫做息露。嚴重的話,牙齒脫落,叫做腐根。可以用蘭香子末、輕粉各一錢,將密陀僧煅燒成紅色,用醋淬火,研成末,半兩,和勻,每次取少許敷在牙齒和牙齦上,內服甘露飲,立竿見影。李時珍說:蘭香必須在三月棗葉生長時種植才能生長,否則就無法生長。經常澆灌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,就會香而茂盛,不宜用糞水,施糞水易萎。其種子像跳蚤那麼大,褐色不光澤,七月收穫,播種時注意防螞蟻,蘭香子遇濕容易脹大,須用草木灰末掩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