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茉莉花
辛熱,無毒。根熱有毒。
發明,茉莉花古方罕用。近世白痢藥中用之,取其芳香散陳氣也。其根性熱有大毒,以酒磨一寸,服即昏迷,一日乃醒,服二三寸二三日醒。惟接骨脫臼用以敷之,則不知痛也。
白話文:
茉莉花,味道辛辣性熱,沒有毒性。但茉莉花的根性熱且有毒。
前人很少使用茉莉花入藥。近代則有將茉莉花加入治療白痢的藥方中,取其芳香可以散除體內污濁之氣的作用。茉莉花的根性熱而且有劇毒,用酒磨一寸的根服用,就會昏迷,一天後才會清醒,如果服用二到三寸,則需要二到三天才能清醒。只有在接骨或治療脫臼的時候,將茉莉花根搗碎外敷,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2. 排草香
辛溫,無毒。
發明,芳香之氣,皆可闢臭。去邪惡氣、鬼魅邪精,天行時氣,並宜燒之。水煮洗水腫浮氣,與生薑、芥子煎湯,浴風瘧效。
白話文:
味辛性溫,沒有毒性。
發明指出,它帶有芳香的氣味,可以去除臭味。能驅除邪惡之氣、鬼怪精靈等不好的東西,對於流行疾病的傳染時期,也很適合焚燒使用。用水煎煮來清洗水腫浮腫的症狀,和生薑、芥子一起煎湯來洗澡,可以治療風瘧疾病。
3. 藿香
辛微溫,無毒。廣產者良,但葉甚少。土人每以排草葉偽充,最難辨別。須於莖上擇取色綠,未經黴壞者方效。
發明,藿香入手足太陰。芳香之氣助脾醒胃,故能止嘔逆,開胃進食。溫中快氣,去瘴氣,止霍亂,治心腹痛。凡時行疫癘,山嵐瘴瘧,用此醒脾健胃,則邪氣自無容而愈矣。但陰虛火旺,胃虛作嘔,內無留滯者不可用。恐反傷正氣,引邪內入。江浙土產者伐胃消食,其莖能耗氣,用者審之。
白話文:
藿香性味辛辣、微微溫熱,沒有毒性。廣東產的品質最好,但葉子非常少。當地人常常用排草的葉子偽裝冒充,非常難以分辨。必須從莖上選擇顏色翠綠,沒有發霉腐壞的才有效。
藥理說明,藿香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。它散發的芳香氣味可以幫助脾胃甦醒,所以能夠止住嘔吐、打開胃口促進食慾。藿香可以溫暖脾胃、疏通氣機,去除瘴氣、止住霍亂,治療心腹疼痛。凡是流行性的瘟疫、山林瘴氣、瘧疾,用它來甦醒脾胃、強健胃氣,那麼邪氣自然沒有容身之處而痊癒。但是陰虛火旺、胃虛引起的嘔吐、體內沒有積滯的人不能使用,恐怕反而會損傷正氣,引邪入內。江浙一帶產的藿香有耗損胃氣、幫助消食的作用,它的莖會耗散氣,使用的人要仔細斟酌。
4. 薰香
即零陵香
甘平,無毒。廣產者良。雲陽產者氣濁,不堪入藥。
發明,薰香辛散上達,故心痛惡氣,齒痛、鼻塞皆用之。單用治鼻中息肉、鼻齆,香以養鼻也。多服作喘,為能耗散真氣也。
白話文:
零陵香,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廣州出產的品質最好,雲陽出產的氣味混濁,不適合入藥。
關於它的藥理作用,薰香的特性是辛辣發散且向上走的,所以能治療心痛、胸悶惡氣、牙痛、鼻塞等症狀。單獨使用可以治療鼻息肉、鼻塞不通,因為香氣可以滋養鼻腔。但如果過量服用,會導致氣喘,因為它會耗散體內的真氣。
5. 蘭香
辛溫,無毒。菜部移此。瀕湖《綱目》芳草部有蘭草,菜部有蘭香,名曰羅勒,種類不同,因考正之。按:蘭有三種:一種曰蘭草,其氣濃濁,即今之有頭草也。一種曰蘭香,植之庭砌,二十步內即聞香,俗名香草,以子能去目翳,故又名翳子草。一種名羅勒,莖葉較蘭香稍粗大,形雖極類,而氣葷濁,以嫩時可食,僅入菜部,不堪入藥。
《本經》利水道,殺蟲毒,闢不祥。久服益氣,輕身不老,通神明。
發明,蘭氣芳香,能闢疫毒惡氣。楚人以之為佩。又能闢汗濕之氣,故又名闢汗香。入手足太陰、陽明,力能調中消食,去惡氣,治啘嘔。脾癉口中時時溢出甜水者,非此不除。按:蘭性芳香辛溫,專走氣道,故能利水調肝和脾,其功倍於藿香。善調嘔逆,散積久陳郁之氣。《素問》云:五味入口藏於胃,以行其津氣,津液在脾,令人口甘,此肥美所發也。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,治之以蘭除陳氣也。東垣治消渴生津,飲用蘭葉,蓋本於此。又治牙痛、口臭,有神功丸亦用蘭香。云:如無,以藿香代之。近世誤認以幽蘭為蘭香者,大可噴飯。觀《本經》利水,殺蟲毒,闢不祥之治,豈幽蘭能之乎。古方治癘風,蘭香散取其散肺胃中之濕熱、蟲毒也。《普濟方》治反胃,蘭香和甘蔗汁服之。錢氏治小兒鼻疳、赤爛,蘭葉燒灰二錢、銅綠半錢、輕粉二錢,為末,日敷三次即愈。子治目翳及塵物入目,以三五顆內目中,少頃其子濕脹與物俱出。又主暴得赤眼,後生翳膜,用蘭香子一粒入眥內,閉目少頃連膜俱出。蓋此子得濕即脹,故能染惹眵淚浮膜爾,然目中不可著一塵,而此可內三五顆亦不妨礙。又小兒食肥甘口臭齒黑,名曰崩砂。漸至齦爛,名曰潰槽。又或出血,名曰息露。重則齒落名曰腐根。用蘭香子末、輕粉各一錢,密陀僧煅赤,醋淬,研末,半兩和勻,每以少許敷齒及齦上,內服甘露飲立效。時珍曰:蘭香須三月棗葉生時種之乃生,否則不生。常以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澆之則香而茂,不宜糞水,著糞則萎。其子大如蚤而褐色不光,七月收之,種時妨蟻,濕則有脂浮脹,須以桴炭末掩之。
白話文:
蘭香,性味辛溫,沒有毒性。它原本被歸類在蔬菜類,但現在移到這裡來說明。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中,香草類有蘭草,蔬菜類有蘭香,又名羅勒,它們種類不同,所以需要考證釐清。
蘭有三種:一種叫做蘭草,氣味濃烈渾濁,就是現在的有頭草。一種叫做蘭香,種在庭院旁邊,二十步內都能聞到香味,俗稱香草,它的種子可以去除眼睛的翳膜,所以又名翳子草。還有一種叫做羅勒,莖葉比蘭香稍微粗大,外形雖然很像,但氣味腥臭,因為嫩的時候可以食用,所以只歸在蔬菜類,不能入藥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蘭香可以使小便暢通,殺死蟲類毒素,驅除不祥之氣。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,使身體輕盈不顯老,精神狀態也會更好。
蘭香氣味芬芳,可以驅除瘟疫毒氣和污穢之氣。古代楚國人會佩戴蘭香。它也能去除汗濕的氣味,所以又名闢汗香。它能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手足陽明胃經,可以調理脾胃,幫助消化,去除惡臭之氣,治療打嗝、嘔吐。對於脾臟有問題,口中時時溢出甜水的人,只有用蘭香才能治好。蘭香性質芳香辛溫,專門走氣的通道,所以能利水、調理肝臟和脾胃,它的功效比藿香還要強。它擅長治療嘔吐,可以散開積存很久的鬱悶之氣。《素問》中說:「五味進入胃中,會產生津液之氣,津液在脾,會使人口感甘甜,這是肥膩食物造成的。這種氣如果向上溢出,會轉為消渴病,用蘭香可以去除陳腐的氣。」李東垣治療消渴病,用蘭葉來生津,就是根據這個原理。蘭香還能治療牙痛、口臭,神功丸中也使用了蘭香。書中說,如果沒有蘭香,可以用藿香代替。現在世人誤把幽蘭當作蘭香,實在可笑。看看《本草經》記載的蘭香可以利水、殺蟲、解毒、驅邪的功效,難道幽蘭能做到嗎?古代治療癩病,蘭香散就是利用它能散開肺胃中的濕熱和蟲毒。《普濟方》治療反胃,用蘭香和甘蔗汁一起服用。錢氏治療小兒鼻疳、皮膚紅腫潰爛,用蘭葉燒成灰二錢、銅綠半錢、輕粉二錢,磨成粉末,每天敷三次就會好。蘭香子可以治療眼翳和灰塵入眼,取三五顆放入眼睛裡,過一會兒,種子吸水膨脹,就會和異物一起出來。蘭香子還能治療突然發作的紅眼病,之後產生翳膜,取蘭香子一粒放入眼角,閉上眼睛一會兒,翳膜就會一起出來。這是因為種子吸水就會膨脹,所以能吸附眼屎和浮膜。雖然眼睛裡不能有雜物,但放入三五顆蘭香子也不會有礙。小孩子如果吃肥膩食物導致口臭、牙齒變黑,叫做崩砂。如果情況加重,導致牙齦潰爛,叫做潰槽。如果牙齦出血,叫做息露。如果再嚴重,牙齒就會脫落,叫做腐根。用蘭香子末、輕粉各一錢,密陀僧燒紅後用醋淬過,磨成粉,共半兩,混合均勻。每次取少量敷在牙齒和牙齦上,內服甘露飲,效果很好。
李時珍說,蘭香必須在三月棗樹葉子長出來的時候種植才能活,否則不會生長。經常用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澆灌,蘭香就會香而且茂盛,不可以用糞水,用了就會枯萎。它的種子像跳蚤一樣大,呈褐色,沒有光澤,七月收穫。種植時要注意防止螞蟻,潮濕的時候會有油脂浮出來,必須用桴炭末覆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