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54)
卷三 (54)
1. 桑寄生
苦甘平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腰痛,小兒背強,癰腫,充飢膚,堅發齒,長鬚眉,安胎。
發明,寄生得桑之餘氣而生,性專祛風、逐濕、通調血脈。故《本經》取治婦人腰痛、小兒背強等病,血脈通調而肌膚眉發皆受其蔭,即有癰腫,亦得消散矣。古聖觸物取象,以其寓形榕木,與子受母氣無異,故為安胎聖藥。《別錄》言去女子崩中產後余疾,亦是去風除濕益血補陰之驗。惟西蜀、南粵不經飼蠶之地始有,故真者絕少,今世皆榕樹枝贗充,慎勿誤用,其真者絕不易得。故古方此味之下有云,如無以續斷代之,於此可以想象其功用也。
白話文:
味苦、甘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《本經》記載,它主要能治療腰痛、小兒背部僵硬、癰腫等症狀,能使人肌膚飽滿,使頭髮堅固,使鬍鬚眉毛生長,並能安胎。
_發明_認為,桑寄生是依附在桑樹上,吸收桑樹的剩餘精氣而生長,其特性專長於祛除風邪、驅散濕氣、疏通調節血脈。所以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婦女腰痛、小兒背部僵硬等疾病,血脈暢通,則肌膚、眉毛、頭髮都能得到滋養,即使有癰腫,也能消散。古代聖賢觀察事物,從現象來理解其道理,因為桑寄生依附於榕樹生長,就像胎兒依賴母體氣血一樣,所以被視為安胎的良藥。《別錄》記載它能治療婦女崩漏、產後其他疾病,也是因為它具有祛風、除濕、益血、補陰的功效。只有在不養蠶的西蜀、南粵地區才有真正的桑寄生,所以真正的桑寄生非常稀少,現在市面上大多是用榕樹枝來冒充,千萬不要誤用。真正的桑寄生非常難得,所以古方用藥時,會在桑寄生之後寫上,如果沒有桑寄生,可以用續斷來代替,從這裡就可以想像桑寄生的功效了。
2. 松蘿
苦甘平無毒。
《本經》治䐜怒邪氣,止虛汗頭風,女子陰寒腫痛。
發明,松蘿是松上女蘿,又名兔絲,能平肝怒,去寒熱邪氣。其去頭風、止虛汗者,本乎天者親上也。《別錄》療痰熱溫瘧,可為吐湯利水道,故《肘後方》同瓜蒂、杜蘅酒漬再宿,且飲一合,取吐胸中痰熱頭痛。《千金方》同瓜蒂、恆山、甘草,水酒和煎,取吐胸膈痰癖,以其輕清上湧,故吐藥用之。
白話文:
松蘿味苦、甘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松蘿能治療腹部脹滿、發怒時產生的邪氣,能止虛汗、頭痛,以及女性陰部寒冷腫痛。
_發明_說,松蘿是寄生在松樹上的女蘿,又名兔絲,能夠平息肝火、怒氣,去除寒熱邪氣。它能去除頭風、止虛汗,是因為其性質與上部的陽氣相親近。《名醫別錄》記載,松蘿能治療痰熱、溫瘧,可以作為催吐的湯藥,也能利尿通水道,所以《肘後方》用松蘿搭配瓜蒂、杜蘅浸酒過夜,飲用一合,可以催吐胸中的痰熱、頭痛。《千金方》用松蘿搭配瓜蒂、恆山、甘草,用水酒煎煮,可以催吐胸膈間的痰積,因為它藥性輕清,容易向上湧,所以催吐藥會用到它。
3. 苞木部
4. 竹葉
甘微寒,小毒。
《本經》主咳逆上氣,療筋急惡瘍,殺小蟲。
發明,諸竹與筍皆甘寒無毒;惟竹葉受陰風烈日氣多,故不無小毒。《本經》主咳逆上氣者,以其能清肺胃之熱也。療筋急惡瘍者,以其能化身中之氣也。氣化則百骸條暢,何有小蟲之患乎。仲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,有竹葉石膏湯。《金匱》治中風發熱,面赤頭痛,有竹葉湯,總取清肺胃虛熱之義。
白話文:
竹葉,味道甘甜,性質稍微寒涼,帶有微小的毒性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竹葉主要用於治療咳嗽、氣逆上衝的症狀,也可以治療筋脈拘急、難以癒合的瘡瘍,並能殺死體內的小蟲。
(關於藥理的)說明,所有的竹子和竹筍,味道都是甘甜寒涼而且無毒的;只有竹葉,因為長時間接受陰冷的風和強烈的陽光,所以帶有微小的毒性。《神農本草經》提到竹葉可以治療咳嗽、氣逆上衝,是因為它能夠清除肺和胃的熱氣。能治療筋脈拘急、難以癒合的瘡瘍,是因為它能幫助身體的氣機運行順暢。氣機順暢,身體的各個部位就能舒展開來,哪裡還會有小蟲的困擾呢?張仲景用竹葉石膏湯治療傷寒病癒後,身體虛弱、氣虛、氣逆的狀況。《金匱要略》用竹葉湯治療中風發熱、臉色發紅、頭痛,總的來說都是取竹葉能清除肺和胃虛熱的功效。
5. 竹茹
甘寒無毒。取竹茹法,選大青竹,磁片刮去外膜,取第二層如麻縷者,除去屑末用之。
發明,竹茹專清胃府之熱,為虛煩煩渴、胃虛嘔逆之要藥。咳逆唾血,產後虛煩無不宜之。《金匱》治產後虛煩嘔逆,有竹皮大丸。《千金》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,有甘竹茹湯。產後虛煩,頭痛短氣,悶亂不解,有淡竹茹湯。內虛用甘以安中,悶亂用淡以清胃,各有至理存焉。其性雖寒而滑,能利竅,可無郁遏客邪之慮。
白話文:
竹茹,味甘性寒,沒有毒性。取竹茹的方法是,選擇大的青竹,用磁片刮去外面的薄膜,取第二層像麻線一樣的纖維,去除碎屑後就可以使用。
藥理闡述,竹茹專門清除胃部的熱,是治療虛煩煩渴、胃虛嘔吐的重要藥物。對於咳嗽氣逆吐血、產後虛煩等症狀都適合使用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治療產後虛煩嘔吐,有竹皮大丸這個方子。《千金方》中治療產後體內虛弱、煩熱、呼吸短促,有甘竹茹湯這個方子。產後虛煩、頭痛、呼吸短促、胸悶煩躁不安,有淡竹茹湯這個方子。體內虛弱用甘味的竹茹來安定脾胃,胸悶煩躁用淡味的竹茹來清除胃熱,其中各有深奧的道理存在。竹茹的藥性雖然寒涼且滑利,但能通利氣機,不用擔心會有鬱滯邪氣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