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5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5)

1. 竹瀝

甘寒無毒。取竹瀝法,以青竹斷二尺許,劈開,火炙兩頭盛取用之。如欲多取,以壇埋土中,濕泥糊好,量壇口大小用篾箍二道,豎入壇口,多著炭火於竹頂上炙之。

發明,竹葉兼行肌表,故能療瘡殺蟲。竹茹專清胃府,故能止嘔除煩。竹瀝善透經絡,能治筋脈拘攣,痰在皮裡膜外筋絡四肢,非竹瀝不能化也。純陰之性,雖假火逼,然須薑汁鼓動其勢,方得應手取效。《千金》治風痱,身無痛四肢不收,志亂不甚,有竹瀝飲子,詳《本經》療筋急,專取竹瀝之潤,以濡之也。《千金》治四肢不收,則兼附、桂、羚羊之雄,以振之也。一以舒急,一以收緩,妙用不可思議。或言竹瀝性寒僅可施之熱痰,不知入於附桂劑中,未嘗不開發濕痰寒飲也。惟胃虛腸滑,及氣阻便悶者誤投,每致呃逆不食,脫瀉不止而斃。陰柔之性不發則已,發則必暴卒,難挽回也。

白話文:

竹瀝味甘性寒,沒有毒性。取得竹瀝的方法,是將新鮮青竹截成約二尺長的竹段,劈開後用火烤竹段兩端,讓竹瀝流出盛裝取用。如果想要取得更多竹瀝,可以將陶甕埋在土中,用濕泥將甕口糊好,再用竹篾做成兩個箍,垂直放入甕口,在竹段頂部多放些炭火燒烤,就可以收集更多竹瀝。

發明認為,竹葉的作用偏於體表,所以能治療瘡瘍、殺滅寄生蟲。竹茹主要清瀉胃部,因此能止嘔、消除煩躁。竹瀝則善於疏通經絡,能治療筋脈拘攣,對於痰積在皮膚、筋膜、筋絡、四肢等處,非竹瀝不能化解。竹瀝是純陰之物,雖然藉由火烤逼出,但必須加入薑汁來加強其藥力,才能有效發揮作用。《千金方》用竹瀝來治療風痱,症狀是身體不痛卻四肢無力,精神意識模糊不清,並有竹瀝飲子的配方。《本經》記載竹瀝能治療筋脈拘急,主要是取其滋潤的特性來濡養筋脈。《千金方》治療四肢無力,會搭配附子、桂枝、羚羊角等藥材來振奮陽氣,一種是舒緩拘急,一種是收斂鬆弛,藥效搭配巧妙,令人難以想像。有人說竹瀝性寒,只能用於熱痰,卻不知道竹瀝加入附子、桂枝等溫熱藥劑中,也能夠開發濕痰寒飲。只有胃虛腸滑、氣滯便秘的人誤服,往往會導致呃逆、食慾不振、腹瀉不止而死亡。竹瀝陰柔的性質,不發作則已,發作則會導致暴卒,難以挽回。

2.

甘微寒小毒。

發明,諸筍多食,皆動氣發冷症令人心痛。與羊肝食之損目;脾胃虛弱、大腸滑瀉皆不宜食。俗醫治痘往往勸啜筍湯,及加入湯藥,不知痘瘡不宜。大腸滑利而筍有刮腸篦之名,若腸胃不實尤忌。惟血熱毒盛者為宜。其干筍淡片利水豁痰,水腫,葶藶丸用之。

白話文:

竹筍味道甘甜,性質稍微寒涼,帶有輕微毒性。

前人經驗指出,各種竹筍吃多了,都會使人體氣機紊亂,引發寒症,讓人心痛。如果和羊肝一起食用,會損害視力;脾胃虛弱、容易腹瀉的人都不適合吃。一般庸醫治療痘瘡,常常勸人喝竹筍湯,甚至把竹筍加到藥湯裡,卻不知道長痘瘡的人不適合吃竹筍。因為竹筍會使大腸滑利,而且有刮腸子的說法,如果腸胃功能不好更要忌口。只有體內血熱、毒素旺盛的人才適合食用。至於竹筍乾,味道比較淡,具有利水、化痰的功效,可以治療水腫,例如在葶藶丸這類藥方中會用到。

3. 竹黃

甘寒無毒。

發明,竹黃出大竹之中,津氣結成。其味功用與竹瀝同,而無寒滑之害。涼心經,去風熱,為小兒驚癇,風熱痰湧失音,治痰清熱之要藥。以其生天竺國,故名天竺黃。今藥肆多燒諸骨及葛粉雜入,不可不辨。

白話文:

竹黃味甘性寒,沒有毒性。

發現與來源:竹黃產於大型竹子內部,是竹子的汁液凝結而成。它的味道和功效與竹瀝相似,但沒有竹瀝寒涼滑利的副作用。

功效:竹黃可以清涼心經,去除風熱,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、風熱引起的痰多、聲音嘶啞等症狀的重要藥物,主要作用是化痰清熱。由於它最初產於天竺國(印度),所以又被稱為天竺黃。

辨別真偽:現在藥材行很多會將燒過的骨頭和葛粉混入竹黃中販賣,必須仔細辨別真偽。

4. 震燒木

發明,雷氣通於心,故可治失心驚悸之病。又掛門戶大壓火災。

白話文:

這個東西的發明,是因為雷電的氣能與心臟相通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心神喪失、驚嚇心悸的疾病。另外,把它掛在門戶上可以鎮壓火災。

5. 藏器部

6. 錦、新絳、黃絹、綿

發明,錦灰主失血、血崩、金瘡出血。新絳治婦人血崩。絲本主血,加以色絳,又用煅灰,所以取治失血有效。自然黃絲絹煮汁服,止消渴及產婦胞損,為補膀胱要藥。綿灰能止吐衄、崩中及大小便諸血。

白話文:

以下是翻譯內容:

錦、新絳、黃絹、綿

這些東西的用途是這樣的:錦的灰燼主要用於治療失血、血崩、以及外傷出血。新絳布則是用來治療婦女的血崩。絲綢的本質是與血相關的,再加上染成紅色,並且燒成灰使用,因此能有效治療失血的狀況。天然的黃絲絹煮汁服用,可以用來止消渴症(糖尿病)以及產婦子宮損傷,是修復膀胱的重要藥物。棉花的灰燼可以止住嘔吐、鼻出血、崩漏以及各種大小便出血的情形。

7. 褌襠

發明,仲景治陰陽易病,身重少氣腹急,引陰膝脛拘急者,燒褌散主之。取褌中近隱處燒灰,水調方寸匙,日三服,小便即利,陰頭微腫則愈。男用女褌,女用男褌。

白話文:

發明這個藥方,是張仲景用來治療陰陽易這種病症的。這種病會讓人感到身體沉重、氣短、肚子急迫,還會牽引到陰部、膝蓋和小腿,導致這些部位的肌肉緊繃。治療這種病,可以使用燒褌散這個藥方。這個藥方取用貼身內褲(褌)上靠近隱私部位的地方,燒成灰,然後用水調和,每次服用約一茶匙(方寸匙)的量,一天服用三次。服用後,小便就會變得順暢,如果陰莖頭(或陰蒂)有輕微腫脹,就會痊癒。治療男性,用女性穿過的內褲;治療女性,用男性穿過的內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