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56)
卷三 (56)
1. 裹腳布
發明,男子裹腳布取纏軟者,繞其腹,則腹痛瀉痢便止。婦人慾回乳,以男子裹腳布勒住一宿即止,功效勝於服藥也。
白話文:
發明:
男子用的裹腳布,選用柔軟的,纏繞在腹部,就可以止住腹痛、腹瀉和痢疾。婦女想要退奶,用男子用的裹腳布勒住胸部一晚就能停止分泌乳汁,效果比吃藥還好。
2. 鑿柄
發明,鑿柄治妊娠難產,燒灰酒服,取其開鑿孔竅也。銃楔燒灰服,取其迅發之疾也。
白話文:
發明了一種方法,用鑿子的握柄來治療婦女妊娠時發生的難產,將鑿柄燒成灰,用酒調服,是取它能開通孔竅的功效。至於用火銃上的楔子燒成灰來服用,則是取它能快速發揮作用的特性。
3. 弓弩弦
發明,難產取弓弩弦縛腰及燒弩牙,納酒中飲之,皆取發機快疾之義。時珍曰:弓弩弦催生,取其速疾也。折弓弦止血,取其斷絕也。
白話文:
發明了一種方法,遇到難產時,可以用弓弩的弦綁在產婦的腰部,並燒灼弩的牙狀零件(可能是指弩的發射機關或零件),然後將這些燒過的零件放入酒中給產婦喝下。這些方法都是取其弓弩發射快速的含義,希望藉此加速生產。李時珍說,用弓弩的弦來催生,是取其快速的作用。而折斷的弓弦可以用來止血,是取其斷絕血流的含義。
4. 敗蒲扇
蒲席
發明,蒲性本寒,加以為扇,至敗。汗漬日久,鹹寒相濟,故用以燒灰,和粉撲身,取扇動招風止汗之義。敗蒲席取久臥者,燒灰酒服二錢。治墜僕惡血,同蒲黃、當歸、赤芍、朴硝煎湯調服。汗乃血液,沾濡日久,用以燒灰,同氣相感之應也。
白話文:
蒲席被發明出來,蒲草的性質本來就寒涼,把它做成扇子,用到破損。汗水長時間浸漬在上面,鹹味和寒涼互相作用,所以用燒成灰的方式,和粉末混合撲在身上,是取扇子搧風來達到止汗的用意。破損的蒲席,取用長時間臥睡的席子,燒成灰後用酒送服二錢的份量。可以治療跌倒摔傷造成的瘀血,和蒲黃、當歸、赤芍、朴硝一起煎湯服用。汗水是從血液產生的,長時間沾染在上面,用燒成灰的方式,是同氣相感的應用。
5. 漆器
發明,漆本散血。故用燒煙治產後血暈,熏之即蘇。又殺諸蟲。
白話文:
漆這種東西,本身具有散血的作用。所以用燒漆產生的煙來治療產後血暈,用煙熏一熏,人就會馬上甦醒。此外,漆煙還能殺死各種蟲子。
6. 燈盞油
苦辛寒小毒。
發明,油性熬之愈寒,燈油得火氣最深,故取以治卒中風不省,喉痹痰厥,用鵝翎蘸掃喉中,湧吐頑痰,通其上逆,然後用藥。
白話文:
燈盞油,味苦、辛,性寒,有小毒。
它的原理是,油的性質經過熬煮後會變得更偏寒,而燈油經過燃燒,火氣深入其中,因此可以取用來治療突然中風昏迷不醒的狀況、喉嚨腫痛或痰阻塞導致的昏厥。使用時,可以用鵝毛筆沾取燈盞油,塗抹在喉嚨中,藉此催吐頑固的痰液,疏通向上逆行的氣,然後再使用其他藥物。
7. 炊單布
發明,炊單布受甑熱氣最多,故用以治湯火熏蒸,面目浮腫。燒末敷之即消,以類相感也。《金匱》治墜馬,一切筋骨傷損,亦用之。青布燒灰蜜調,敷熱毒瘡效。
白話文:
這個叫做「炊單布」的東西,它的用途是這樣:
因為它是放在蒸鍋裡,吸收最多蒸氣的布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被熱湯或火蒸氣燙傷,導致臉部浮腫的情況。把炊單布燒成灰,敷在浮腫處就能消腫,這也是利用同類相應的原理。
《金匱要略》這本書記載,這種炊單布也可以用來治療從馬上摔下來,或是一切筋骨損傷的狀況。
另外,把青色的布燒成灰,再用蜂蜜調和,敷在熱毒引起的瘡上也很有效。
8. 敗鼓皮
平無毒。
發明,敗鼓皮專主蠱毒。取其形空而聲響遠振也。燒作屑,水和服之,病人即喚蠱主姓名,往呼本主,取蠱即瘥。梅師云,凡中蠱毒或下血如鵝肝,或吐血,或心腹切痛如有物咬,不即治之,食人五臟即死。欲知是蠱與否,但令病人以唾吐水,沉者為是,浮者即非。用敗鼓皮燒灰,酒服方寸匕,須臾自呼蠱主姓名。《外臺秘要》云:治蠱取敗鼓皮,廣五寸、長一尺,薔薇根五寸,如拇指大,水一升、酒三升,煮二升服之,當下蠱毒即愈。
白話文:
敗鼓皮
性味平和,沒有毒性。
藥理說明:
敗鼓皮主要用於治療蠱毒。選用它的原因是因為它外形空虛,但聲音卻能傳得很遠。將它燒成粉末,用水調和服用,病人就會說出下蠱的人的名字。去呼喚下蠱的人,把蠱取走,病就好了。梅師說,凡是中了蠱毒,出現下血像鵝肝一樣,或者吐血,或者心腹劇烈疼痛像是有東西在咬,如果不趕快治療,蠱毒就會侵蝕人的五臟,導致死亡。想要知道是不是中了蠱毒,可以讓病人往水裡吐口水,如果口水沉下去就是中了,浮起來就不是。用敗鼓皮燒成的灰,用酒沖服一小匙,很快病人就會自己說出下蠱的人的名字。《外臺秘要》記載:治療蠱毒,取敗鼓皮寬五寸、長一尺,薔薇根五寸,像大拇指一樣粗,用水一升、酒三升一起煮,煮到剩二升,服用後,就能把蠱毒排出,病就會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