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四

2. 虫部

3. 蜂蜜

甘平無毒。入調補藥用白蜜,瀉火藥用赤蜜。味酸者不堪入藥,不可與生蔥、獨蒜、萵苣同食,令人下利。凡煉蜜,炭火慢煉,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為度。煉成每斤入陳酒四兩再熬沸,和藥為丸,則藥力易化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邪氣,諸驚癇痓,安五臟,補不足,益氣補中,止痛解毒,除眾病,和百藥,久服強志輕身,不飢不老。

發明,蜂採無毒之花醞釀而成。生則性涼清熱,故能治心腹之邪氣。熟則性溫,補中安五臟諸不足,甘而和平,故能解毒。柔而潤澤,故能潤燥。緩以去急,故能主心腹肌肉瘡瘍之痛。仲景治陽明結燥,大便不通,用蜜煎導法,取其能通結燥而不傷腸胃也。凡滋補藥俱用煉白蜜丸,取其和脾潤肺也。赤蜜味酸,食之令人心煩,惟降火藥用之。白蜜雖補脾肺,然性涼潤,脾胃不實,腎氣虛滑,及濕熱痰滯,胸痞不寬者,咸須忌之。故瓊玉膏用糖霜,枳朮丸用荷葉裹飯,佐金丸用米飲,牛黃丸用蒸餅,黑錫丹用酒麴,磁朱丸用神麯,虎潛丸用酒,香連丸用醋,茸珠丹用紅棗,滾痰丸用水泛,各有所宜。今人制丸劑概用蜂蜜,殊失先哲用方之義。

白話文:

蜂蜜,味道甘甜、性平和、沒有毒性。一般來說,調補身體的藥方會使用白蜂蜜,而瀉火的藥方則使用紅蜂蜜。味道酸的蜂蜜不適合入藥。蜂蜜不宜與生蔥、獨蒜、萵苣一起食用,會導致腹瀉。

煉製蜂蜜時,要用炭火慢慢熬煮,並撈去浮沫,直到滴落的水珠能成圓形為止。每煉好一斤蜂蜜,加入陳酒四兩再熬煮沸騰,用來和藥製成藥丸,可以讓藥效更容易發揮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蜂蜜能治療心腹的邪氣,各種驚厥、癲癇等疾病,安定五臟,補益虛弱,增強體力,補益中焦,止痛解毒,消除多種疾病,調和各種藥物。長期服用能使人意志堅強,身輕體健,不易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。

蜂蜜是蜜蜂採集無毒的花蜜釀製而成。生的蜂蜜性涼,能清熱,因此可以治療心腹的邪氣。煮熟的蜂蜜則性溫,能補益中焦,安定五臟的各種不足,因為味道甘甜平和,所以能解毒。蜂蜜質地柔潤,所以能滋潤乾燥。它能緩解急迫的症狀,所以能治療心腹肌肉瘡瘍的疼痛。醫聖張仲景治療陽明經的結燥、大便不通,使用蜂蜜煎導法,就是看中蜂蜜能通結燥而不傷腸胃的功效。一般滋補藥方都會使用煉製過的白蜂蜜來製作藥丸,就是看中它能調和脾胃、滋潤肺部的作用。紅蜂蜜味道酸,食用後會讓人心煩,只有在降火藥方中才會使用。白蜂蜜雖然能補脾肺,但因為性質偏涼潤,所以脾胃虛弱、腎氣不足、容易滑泄、有濕熱痰滯、胸悶不舒的人,都必須忌用。因此,像瓊玉膏會使用糖霜,枳朮丸會用荷葉包裹米飯,佐金丸會用米湯,牛黃丸會用蒸餅,黑錫丹會用酒麴,磁朱丸會用神麴,虎潛丸會用酒,香連丸會用醋,茸珠丹會用紅棗,滾痰丸會用水來調製,各有其適合的用法。現在的人製作藥丸都一概使用蜂蜜,實在是失去了古代醫家組方用藥的本意。

4. 蜜蠟

淡平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下痢膿血,補中,續絕傷金瘡,益氣不飢耐老。

發明,蜜成於蠟。萬物之至味,莫甘於蜜,莫淡於蠟,得非厚此薄彼耶。仲景治痢有調氣飲,《千金》治痢有膠蠟湯。蓋有見於《本經》之義也。淡為五味之本,胃為五臟之源,故能補中續傷,蓋有得於太極也。甄權治孕婦胎動下血不絕欲死,以雞子大一枚煎三五沸,投美酒半斤服立瘥。又能解毒,故蠟礬丸用之為君。華佗治下痢,食入即吐,用白蠟方寸匙,雞子黃一枚,石蜜、苦酒、發灰、黃連末各半,雞子殼,先煎蜜蠟苦酒,雞子四味令勻,乃納連末,發灰熬至可丸乃止,二日服盡神效。

白話文:

蜜蠟性味平和,沒有毒性。

《本草經》記載它能治療腹瀉膿血,補養脾胃,接續筋骨斷裂的傷口,治療金屬利器造成的創傷,還能增強體力,使人不易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。

【醫家發明】蜜蠟是由蜂蜜生成的。所有東西的味道,沒有比蜂蜜更甜的,也沒有比蜜蠟更淡的,這難道不是一種厚此薄彼的現象嗎?張仲景治療痢疾有調氣飲這個方子,《千金方》治療痢疾則有膠蠟湯這個方子。大概是因為他們都理解了《本草經》中關於蜜蠟的功效吧。淡味是五種味道的根本,脾胃是五臟的根源,所以蜜蠟能夠補養脾胃,接續傷口,這大概是領悟了太極的道理吧。甄權治療懷孕婦女胎動不安、下血不止,病情危急時,用雞蛋大小的蜜蠟煎煮三到五次,加入半斤好酒服用,病立刻就好轉。蜜蠟還能解毒,所以蠟礬丸會用它作為主藥。華佗治療腹瀉,吃進去的食物立刻就吐出來,用一寸見方的白蠟,一顆雞蛋黃,石蜜、苦酒、人髮灰、黃連粉各一半,還有雞蛋殼,先煎煮蜜蠟、苦酒,和雞蛋四種材料均勻混合,再加入黃連粉、髮灰,熬煮到可以做成藥丸的程度才停止,兩天內全部服完,效果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