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露蜂房
苦鹹平有毒。
《本經》主驚癇瘛瘲,寒熱邪氣,癲疾鬼精,蠱毒腸痔,火熬之良。
發明,露蜂房,陽明藥也。《本經》治驚癇癲疾,寒熱邪氣,蠱毒腸痔,以其能祛滌痰垢也。瘡瘍齒痛及他病用之者,皆取其以毒攻毒殺蟲之功耳。
白話文:
味苦、鹹,性平,有毒。
《本經》記載,主要治療驚風、抽搐、寒熱引起的邪氣、癲癇、鬼魅作祟、蠱毒、腸痔等疾病,用火烤過之後效果更好。
_發明_提到,露蜂房是屬於陽明經的藥物。《本經》用來治療驚風、癲癇、寒熱邪氣、蠱毒、腸痔等疾病,是因為它能清除痰垢。至於用來治療瘡瘍、牙痛和其他疾病,都是取其以毒攻毒、殺蟲的功效而已。
2. 蠮螉
一名果蠃,細腰蜂也
辛平小毒。
《本經》治久聾咳逆毒氣,出刺出汗。
發明,詩言螟蛉有子,果蠃負之,言細腰之蜂,取青蟲之子教祝變化成子也。《大明》治嘔逆。生研能罨竹木刺,即《本經》出刺出汗取其毒之銳,以出其刺也。
白話文:
這種蟲,又名果蠃,就是細腰蜂。
味道辛辣,性平和,帶有微小毒性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可以治療長久的耳聾、咳嗽、氣逆和毒氣,能使體內的刺排出,並且發汗。
**發明觀點:**詩經說螟蛉有兒子,果蠃會背負著牠,這說的就是細腰蜂會抓取青蟲的幼蟲,加以教導並使其變化成自己的後代。《大明本草》記載,可以治療嘔吐和氣逆。將牠搗爛敷在竹木刺傷處,就像《本草經》所說能使刺排出並發汗,這是因為牠的毒性銳利,所以能把刺逼出來。
3. 蟲白蠟
甘溫無毒。
發明,蠟樹屬金,性專收斂堅強之氣。其葉能治瘡腫,蟲食其葉而成,與桑螵蛸無異,為外科之要藥,取合歡皮同入長肌肉膏中神效。今人治下疳服之,未成即消,已成即斂,以半兩入鯽魚腹中煮食,治腸紅神效。
白話文:
蟲白蠟,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
根據前人發現,蠟樹五行屬金,特性是專門收斂堅固的氣。它的葉子可以治療瘡腫,蟲吃了它的葉子後產出蟲白蠟,和桑螵蛸的道理一樣,是外科的重要藥物。如果將它和合歡皮一起加入生肌膏中使用,效果會非常好。現在的人用它來治療下疳,還沒形成時就可以消除,已經形成的則能收斂。將半兩蟲白蠟放入鯽魚肚子裡煮來吃,治療腸道出血的效果非常好。
4. 紫礦
即紫草茸
甘鹹平小毒。
發明,紫礦乃麒麟竭樹上蟻壤聚其脂液而成,與蜂釀蜜無異。出真蠟為上,波斯次之。古方治五臟邪氣,金瘡,崩漏,破積血,生肌止痛。今人專治痘瘡,有活血起脹之功,無鹹寒作瀉之患,其功倍於紫草,故以紫草茸呼之,實非紫草同類也。
白話文:
紫礦,也就是紫草茸。
味道甘甜帶鹹,性質平和,帶有輕微毒性。
根據考證,紫礦是麒麟竭樹上螞蟻窩聚集樹的脂液形成的,跟蜜蜂釀蜜的道理一樣。產自真臘的品質最好,波斯的次之。古代的藥方用來治療五臟的邪氣、外傷出血、婦女崩漏、破除體內瘀血、促進肌肉生長和止痛。現在的人主要用來治療痘瘡,有活血化瘀、消腫脹的功效,而且沒有像其他寒涼藥物那樣造成腹瀉的副作用,它的功效比紫草好很多,所以才用紫草茸來稱呼它,但其實它並不是紫草的同類。
5. 五倍子
即川文蛤
苦酸鹹平無毒。產川蜀,如菱角者佳。法釀過名百藥煎,每五倍末一斤,入桔梗、甘草、真茶各一兩為末,入酵糟二兩拌和,置糠中窨,待起如發麵狀即成矣,作餅曬乾用。
發明,川文蛤善收頑痰,解熱毒。黃昏咳嗽乃火氣浮於肺中,不宜用涼藥,宜五倍、五味斂而降之。若風寒外觸暴咳及肺火實勝者禁用,以其專收而不能散也。故痰飲內盛者,誤用則聚斂於中,往往令人脹閉而死。為末收脫肛及子腸墜下。百藥煎性浮,味帶余甘,治上焦痰嗽熱渴諸病,含噙尤宜。煅過主下血,烏鬚髮,消腫毒,斂金瘡,治喉痹口瘡摻之,便可進食也。
白話文:
五倍子,也就是川文蛤,味苦、酸、鹹,性平,沒有毒性。產於四川一帶,形狀像菱角的最好。可以釀製成一種叫做「百藥煎」的藥品,方法是將五倍子粉末一斤,加入桔梗、甘草、真茶各一兩磨成粉末,再加入酒糟二兩攪拌均勻,放入米糠中密封,等到發酵像發麵一樣就完成了,做成餅狀曬乾使用。
功效說明:川文蛤擅長收斂頑固的痰液,並能解熱毒。黃昏時咳嗽是因為火氣上浮於肺部,不適合使用寒涼藥物,應該用五倍子、五味子來收斂並降火。如果是外感風寒引起的突然咳嗽,或是肺火旺盛實熱的人,就禁止使用,因為它只會收斂而不能疏散。所以痰飲內盛的人如果誤用,反而會使痰液聚積在體內,往往會造成胸腹脹滿而死。將五倍子磨成粉末可以治療脫肛和子宮下垂。百藥煎藥性較輕浮,味道帶有餘甘,可以治療上焦(上身)的痰嗽、口渴等病症,含在口中效果更佳。煅燒後的五倍子可以用於治療下血(出血)、烏黑鬚髮、消除腫毒、收斂刀傷、治療喉嚨腫痛和口腔潰瘍,塗抹在患處後就能夠進食。
6. 桑螵蛸
甘鹹平無毒。桑枝上螳螂子也,火炙黃用。
《本經》主傷中疝瘕、陰痿,益精生子,女子月閉腰痛,通五淋,利小便水道。
發明,桑螵蛸,肝腎命門藥也,功專收澀。故男子虛損,腎衰陽痿,夢中失精,遺溺白濁方多用之。《本經》又言通五淋,利小便水道,蓋取以泄下焦虛滯也。桑螵蛸散治小便頻數,如稠米泔,心神恍惚,瘦悴食少。得之女勞者,方用桑螵蛸、遠志、龍骨、菖蒲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、龜甲各一兩,臥時人參湯調下二錢,如無桑樹上者,以他樹上者濃煎桑白皮汁佐之。若陰虛多火人誤用反助虛陽,多致溲赤,莖痛,強中失精,不可不知;生研爛塗之出箭鏃。
白話文:
桑螵蛸,味道甘甜帶鹹,性平,沒有毒性。它是螳螂產在桑樹枝上的卵,經過火烤至黃色後使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它主要治療體內損傷引起的疝氣腫塊、男子陽痿,能增強精氣、幫助生育,也可用於治療女子月經閉止、腰痛,能疏通五種淋病,使小便順暢。
醫家論述,桑螵蛸是屬於肝、腎和命門的藥物,主要功效是收斂固澀。因此,男子因虛弱損耗導致腎虛陽痿、夢遺滑精、小便白濁等情況,常常使用此藥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又提到它能疏通五淋、使小便順暢,這可能是因為它有幫助下焦虛滯排出的作用。桑螵蛸散可以用來治療小便次數頻繁,小便像濃稠的米漿,並且伴隨心神恍惚、身體消瘦、食慾不佳等症狀。此症狀若是由於勞累過度所引起,可以使用含有桑螵蛸、遠志、龍骨、菖蒲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、龜甲各一兩的藥方,在睡前用人參湯送服二錢。如果沒有桑樹上的桑螵蛸,可以用其他樹上的代替,並用濃煎的桑白皮汁來輔助。但若屬於陰虛火旺的人誤用,反而會助長虛火,容易導致小便赤紅、陰莖疼痛、勃起時易滑精,這點必須知道。此外,生用搗爛外敷,可以取出箭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