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雀甕

一名蛄蟖,俗名蛓毛

甘平小毒。

《本經》主寒熱結氣,蠱毒鬼疰,小兒驚癇。

發明,雀甕,蛄蟖殼也。其蟲夏生葉上,背上有刺螫人,故名蛓毛。秋深葉盡欲老,口吐白沫,凝聚漸硬,在中成蛹如蠶,至夏羽化而出,其形有似蜻蜒而翅黑稍闊,放子葉上而生蛄蟖。謂雀甕者,以雀好食其蛹也。入藥惟取石榴樹上者,連蛹炙焙用之。蘇頌曰:今醫家治小兒驚癇,用雀甕子連蟲同白殭蠶、全蠍各三枚,微炒搗末,煎麻黃湯調服一字,日三服大效。藏器治小兒撮口不得飲乳,但先剺口傍見血,以雀甕打破取汁塗之。

白話文:

雀甕,又名蛄蟖,俗稱蛓毛。

味道甘甜,性平和,但帶有微小的毒性。

《本經》記載,主要治療寒熱交替、氣結不通、蠱毒、鬼疰,以及小兒驚風抽搐。

**發明:**雀甕就是蛄蟖的殼。這種蟲子夏天會生長在樹葉上,背部有刺會螫人,所以俗稱蛓毛。秋天葉子掉光、蟲子快要老死時,會從口中吐出白色泡沫,凝結變硬,在裡面結成蛹,形狀像蠶。到了夏天羽化而出,外形有點像蜻蜓,翅膀是黑色的,稍微寬一些,會在葉子上產卵,然後孵化出蛄蟖。之所以叫雀甕,是因為麻雀喜歡吃它的蛹。入藥的話,只取石榴樹上的,連著蛹一起烤乾使用。

蘇頌說:現在的醫生治療小兒驚風抽搐,會用雀甕子連蟲帶白殭蠶、全蠍各三枚,稍微炒過後搗成末,用麻黃湯調服一小撮,一天服用三次,效果很好。陳藏器治療小兒口噤不能吸奶,會先在口邊劃破見血,然後把雀甕打破取出汁液塗抹在傷口上。

2. 原蠶蛾

鹹溫小毒。取未交雄蛾,紙封焙乾,拌椒密藏則不蛀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邪氣,起陰痿,益精氣,強志生子,好顏色,補中輕身。

發明,蠶之性稟淫火,力專助陽。其子在臘月中非以重鹽鹽透,水漬曝乾,則繭不能繅絲,出子之後非桑不食。《本經》主心腹邪氣,皆桑之餘力,猶殭蠶之治風痰,蠶繭之療癰腫,蠶沙之去風濕耳。其起陰痿,益精氣,強志,生子,即《別錄》之益精氣,強陰道,交精不倦,亦能止精,若合符節。好顏色,令人面色好之互辭。補中輕身者,以其善補真陽,陽主輕捷故也。詳參經旨洵為原蠶,主治無疑,奈何集《本草》者誤列樗雞之下,敢力正之。

白話文:

原蠶蛾,味道鹹,性溫,帶有微小毒性。取未交配過的雄蛾,用紙包好烘乾,拌上花椒和蜂蜜密封保存,就不會被蟲蛀。

《本經》記載,原蠶蛾主要治療心腹邪氣,可以改善男性陽痿,增益精氣,增強意志力,有助於生育,使面色紅潤,並且可以補益中氣,使身體輕健。

發明,蠶的本性帶有淫火,其力量專門助長陽氣。蠶卵若不在臘月時用重鹽醃透,用水浸泡後曝曬乾燥,蠶繭就無法抽絲,蠶幼蟲孵出後也非桑葉不吃。《本經》所說的主治心腹邪氣,都是桑葉剩餘的藥力,就像僵蠶治療風痰,蠶繭治療癰腫,蠶沙祛除風濕一樣。原蠶蛾改善陽痿,增益精氣,增強意志,有助於生育,和《別錄》所說的增益精氣,強壯陰道,使性交時精液不竭,並且也能止住精液外洩,這些功效是相符一致的。它所說的使面色紅潤,是讓人面色變好的意思。它所說的補益中氣使身體輕健,是因為它善於補益真陽,而陽氣主導輕健的緣故。仔細參考經書上的意思,確實是原蠶蛾,它的主治功效是沒有疑問的,但是編寫《本草》的人卻錯誤地將它放在樗雞的下方,我必須加以糾正。

3. 白殭蠶

鹹平無毒。色白者良,入藥惟取直者,為雄,去黑口及絲,炒用。

《本經》主小兒驚癇、夜啼,去三蟲,滅黑䵟,令人面色好,男子陰癢病。

發明,殭蠶,蠶之病風者也。功專祛風化痰,得乎桑之力也。《本經》治驚癇,取其散風痰之力也。去三蟲,滅黑䵟,男子陰癢,取其滌除浸淫之濕,三蟲亦濕熱之蠹也。凡咽喉腫痛及喉痹用此,下咽立愈。其治風痰,結核,頭風,皮膚風疹,丹毒作癢,疳蝕,金瘡疔腫,風疾,皆取散結化痰之義。

白話文:

白殭蠶,味道鹹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顏色白的品質較好,入藥時只選取身體直的,這是雄性,要去除黑色的口部和外面的絲,炒過後使用。

《本經》記載,白殭蠶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、夜間啼哭,能去除體內寄生蟲,消除臉上的黑斑,使人面色紅潤,還能治療男性的陰部搔癢疾病。

前人闡述,殭蠶是蠶生病得風後的產物。它的功效專門在於祛除風邪、化解痰液,這是由於它吸收了桑樹的能量。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驚風癲癇,是取其散風化痰的功效。能去除體內寄生蟲,消除臉上的黑斑,以及治療男性陰部搔癢,是取其能清除浸淫的濕氣,體內寄生蟲也是濕熱的病害。凡是咽喉腫痛或喉痹的病症,使用白殭蠶,服下後立即見效。它能治療風痰、結核、頭風、皮膚風疹、丹毒發癢、疳蝕、金屬創傷引起的疔瘡腫痛、風病等,都是取其散結、化痰的功效。

4. 蠶繭

甘溫無毒。

發明,蠶繭治癰腫無頭,燒灰酒服,次日即破。煮湯治消渴;繰絲湯及絲綿煮汁,功用相同。

白話文:

蠶繭,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

古人發現,蠶繭可以治療沒有頭的癰腫,將蠶繭燒成灰,用酒調服,隔天膿瘡就會破開。煮湯可以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;用煮過絲的湯或絲綿煮汁,功效相同。

5. 蠶蛻

即馬明退

甘平無毒。即老蠶眠起所蛻皮,入藥微炒用。今以出過蠶之紙為馬明退,非也。

發明,蠶非桑葉不生,得東方水氣之全,故能治風病、血病。而蛻治目中翳障,較之蟬蛻更捷,惜乎,一時難覓。

白話文:

蠶蛻,味甘性平,沒有毒性。指的是老蠶在睡眠後起身所蛻下的皮,入藥使用時要稍微炒過。現在有人用蠶吐絲後剩下的紙當作蠶蛻,這是錯誤的。

蠶這種生物,若沒有桑葉就無法生存,它吸收了東方水氣的精華,所以能治療風病和血病。而蠶蛻能治療眼睛裡的翳障,效果比蟬蛻更快,可惜的是,不容易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