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26)
卷二 (26)
1. 青黛
一名藍
鹹寒,無毒。
發明,青黛乃藍澱浮沫攪澄掠出收干,瀉肝膽,散鬱火,治溫毒發斑,及產後熱痢下重。《千金》金藍丸用之,天行寒熱頭痛,水研服之。與藍同類,而止血拔毒、殺蟲之功似勝於藍。又治噎膈之疾,取其化蟲之力也,和溺白垢,冰片吹口疳最效。
白話文:
青黛,又名藍。
味道鹹,性寒,沒有毒性。
(青黛的)製作方法是,將藍草的澱粉浮沫攪拌澄清後,撈出曬乾製成。它的藥性可以瀉肝膽的火氣,疏散鬱積的火熱,治療溫熱毒邪引起的發斑,以及產後發熱腹瀉、裡急後重的症狀。《千金要方》中的金藍丸就使用了青黛,可以治療時行感冒引起的寒熱頭痛,用水研磨後服用。青黛與藍草同類,但止血、拔毒、殺蟲的功效似乎比藍草更強。它還可以治療食道阻塞的疾病,是因為它有化解蟲子的作用。將青黛與尿液中的白色沉澱物、冰片混合,吹在口瘡上,效果非常好。
2. 蓼子
生水旁者曰水蓼,俗名葒草
咸微溫,無毒。
《本經》明目溫中,耐風寒,下水氣,療面浮腫,癰瘍。
發明,蓼實治消渴去熱,及瘰癧癖痞腹脹,皆取其散熱消積之功,即《本經》下水氣,面浮腫,癰瘍之用。其葒草子專治痞積,𪁽䳓丸用之。蓼葉治大小腸邪氣。黃帝云,蓼食過多,毒發心痛。婦人月事不來不可食,蓼及蒜善為血淋帶下。扁鵲云:蓼食之,令人寒熱,損骨髓,殺丈夫陰氣。
白話文:
長在水邊的叫做水蓼,俗稱葒草。
味道鹹,性微溫,沒有毒性。
《本經》記載,它能明目、溫暖中焦(脾胃)、抵禦風寒、消除體內水濕、治療臉部浮腫和癰瘡腫瘍。
《發明》提到,蓼的果實能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並退熱,還能治療瘰癧(淋巴結核)、痞塊、腹脹等症狀,都是利用它散熱消積的功效,這與《本經》記載的能消除水濕、治療臉部浮腫和癰瘡腫瘍的功效相符。其中,葒草的果實專門治療痞塊積聚,例如𪁽䳓丸就使用了它。蓼的葉子則能治療大小腸的邪氣。黃帝說,吃太多蓼會中毒,引起心痛。婦女月經沒來時不可食用,蓼和蒜容易導致血淋(尿血)和白帶過多。扁鵲說,吃蓼會使人感到寒熱,損害骨髓,並降低男性的性功能。
3. 萹蓄
苦平,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浸淫疥瘙疽痔,殺三蟲。
發明,萹蓄利水散濕熱,治黃癉霍亂,療小兒鬾病,女子陰蝕。《本經》專主浸淫疥瘙疽痔,所主皆濕熱之病,三蟲亦濕熱所化也。
白話文:
味道苦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主要可以治療皮膚潰爛、疥瘡、搔癢、腫瘡、痔瘡,並且能殺死體內寄生蟲。
藥理闡述,萹蓄能夠利尿、排除體內濕熱,可以治療黃疸、霍亂,也能治療小兒疳積(消化不良)和婦女陰部潰爛。《神農本草經》特別提到能治療皮膚潰爛、疥瘡、搔癢、腫瘡、痔瘡,這些都是因為濕熱引起的疾病,體內寄生蟲也是因濕熱而產生的。
4. 白蒺藜
苦辛溫,無毒。酒浸焙焦,去刺研用。
《本經》主惡血,破癥結積聚,喉痹,乳難。久服長肌肉,明目,輕身。
發明,白蒺藜性升而散,入肝腎經,為治風明目要藥。風入少陰、厥陰經者,為響導。目病,為風木之邪,風盛則目病;風去則目明矣。《本經》專破惡血積聚,治喉痹,乳難,以苦能泄,溫能宣,辛能潤也。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。久服長肌肉,明目,輕身,以其入腎益精氣也。此則專主沙苑蒺藜而言。其治痰、消癰腫,搜腎臟風氣,又須刺者,為破敵之先鋒。《千金方》治白癜風,以一味為末,湯服二錢,日二服,服至半月,白處見紅點,至一月效。
白話文:
白蒺藜,味道苦、辛,性溫,沒有毒性。通常會用酒浸泡後烘烤至焦,去除刺後磨成粉末使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白蒺藜主要用於治療身體內的惡血,能夠破除體內結塊的腫塊,也能夠治療喉嚨腫痛和產後乳汁難以下來的問題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肌肉生長,使眼睛明亮,並且使身體輕盈。
前人闡述,白蒺藜藥性上升且能發散,主要進入肝經和腎經,是治療風邪和使眼睛明亮的重要藥物。如果是風邪侵入少陰經和厥陰經的病症,白蒺藜可以作為引導藥。眼睛的疾病,多半是風木之邪所造成,風邪旺盛則眼睛生病;風邪去除,眼睛自然就會明亮。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說白蒺藜能專門破除惡血和積聚,治療喉嚨腫痛和產後乳汁難下的問題,是因為它味苦能泄,性溫能疏通,味辛能滋潤。這些說的是刺蒺藜的功效。而長期服用白蒺藜可以使肌肉生長,使眼睛明亮,並且使身體輕盈,則是因為它能進入腎經,有補益精氣的作用。這段則主要是針對沙苑蒺藜而言。它能夠治療痰病、消除癰腫、搜刮腎臟中的風氣,這類的功效則需要使用帶刺的蒺藜,因為它就像是衝鋒陷陣的先鋒。唐代醫書《千金方》記載,治療白癜風,可以用白蒺藜磨成粉末,每次用開水送服二錢,一天服用兩次,服用半個月後,白斑處會出現紅點,服用一個月後就會見效。
5. 沙苑蒺藜
甘溫,無毒。產沙苑者,色微黑而形似羊腎。若色微綠,雖產秦中,非沙苑也。酒蒸搗用。藥肆中以一種野田開紅花之土蒺藜偽充,咬之亦生豆氣,但缺處有尖鉤,稍異耳。
發明,沙苑蒺藜產於潼關,得漠北之氣,性降而補,益腎,治腰痛,為泄精虛勞要藥,最能固精,故聚精丸用此,佐鰾膠大有殊功。以之點湯代茶,亦甚甘美益人;但腎與膀胱偏熱者禁用,以其性溫助火也。
白話文:
沙苑蒺藜,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產於沙苑的,顏色稍微偏黑,形狀像羊的腎臟。如果顏色稍微偏綠,即使產於陝西一帶,也不是真正的沙苑蒺藜。要用酒蒸過後搗碎使用。藥材店裡會用一種野地裡開紅花的土蒺藜來偽裝成沙苑蒺藜,咬起來也會有豆子的氣味,只是缺口處有尖刺,稍微有點不同而已。
**發明:**沙苑蒺藜產於潼關,吸取了北方沙漠的氣息,藥性是下降且補益的,可以補腎,治療腰痛,是治療精液流失、身體虛弱的要藥,最能鞏固精氣,所以像聚精丸這樣的藥方會使用它,搭配魚鰾膠使用效果特別好。用它泡水當茶喝,味道也甘甜美味有益健康;但是腎臟和膀胱偏熱的人不能使用,因為它的藥性溫熱,會助長火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