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4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7)

1. 枸橘

辛溫無毒。

發明,枸橘與枳同類,其干多刺,故破氣散熱之力過之。時珍治下痢膿血後重,今人解酒毒用之,總取其破氣之力也。《丹方》以枸橘煅末存性酒服方寸匕,治胃脘結痛。又以醋浸熬膏,攤貼內傷諸痛,貼即痛止,但須久貼方不復發。

白話文:

枸橘,味道辛辣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
發明:枸橘和枳是同類的植物,但是枸橘的樹幹有很多刺,所以它破氣散熱的力量比枳更強。李時珍用它來治療痢疾膿血和裡急後重(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),現在的人用它來解酒毒,都是因為它有破氣的作用。《丹方》記載,將枸橘燒成炭後研磨成粉,保留藥性,用酒送服少許,可以治療胃脘(胃部)的脹痛。另外,也可以用醋浸泡枸橘後熬煮成膏狀,然後塗在內傷引起的各種疼痛處,貼上後疼痛馬上就會停止,但是必須要長時間貼敷才能避免復發。

2. 梔子

苦寒無毒。入吐劑取肥梔生用,入降火藥以建梔、薑汁炒黑用。

《本經》主五內邪氣,胃中熱氣,面赤酒疱,皶鼻白癩,赤癩瘡瘍。

發明,梔子仁體性輕浮,專除心肺客熱。《本經》治五內邪氣,胃中熱氣等病,不獨除心肺客熱也。其去赤癩白癩瘡瘍者,諸痛癢瘡,皆屬心火也。炮黑則專瀉三焦之火及痞塊中火,最清胃脘之血,屈曲下行能降火,從小便中泄去。仲景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,心中懊憹,梔子豉湯主之。因其虛故不用大黃,即亡血亡津。內生虛熱,非此不去也。治身黃髮熱,用梔子柏皮湯。身黃腹滿小便不利,用茵陳梔子大黃湯,取其利大小便,而蠲濕熱也。古方治心痛恆用梔子,此為火氣上逆,氣不得下者設也,今人泥丹溪之說,不分寒熱通用,虛寒何以堪之?大苦大寒能損伐胃氣,不無減食泄瀉之虞。故仲景云,病人舊有微溏者不可與之。世人每用治血,不知血寒則凝,反為敗證。治實火之吐血順氣為先,氣行則血自歸經。治虛火之吐血養正為主,氣壯則自能攝血,此治療之大法,不可少違者也。

白話文:

梔子,味苦性寒,沒有毒性。要作為催吐劑使用,選用肥大的梔子,並且是新鮮的生用。如果要用於降火的藥物,則選用乾梔子,並且用薑汁炒黑後再使用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梔子主要治療體內五臟的邪氣、胃中的熱氣、臉色發紅如酒糟鼻、粉刺、白癜風、紅色瘡瘍等疾病。

發明 認為,梔子的種仁性質輕浮,主要清除心肺的客熱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它能治療五臟邪氣、胃中熱氣等病,不只是清除心肺的客熱而已。它能去除紅癩、白癩、瘡瘍,是因為各種痛癢的瘡,都屬於心火的表現。將梔子炮製成黑色後,主要瀉三焦的火以及痞塊中的火,最能清除胃部的血熱,其藥性可以屈曲向下,能夠降火,並從小便排出體外。張仲景用梔子豉湯來治療傷寒病發汗、催吐或瀉下後,出現虛煩而無法入睡,心中煩悶的情況。因為是虛症,所以不用大黃,因為此時身體已經失去了血液和津液,體內產生虛熱,非用梔子不能去除。治療身體發黃且發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梔子柏皮湯。治療身體發黃、腹部脹滿、小便不利的症狀,可以使用茵陳梔子大黃湯,利用它來使大小便順暢,從而消除濕熱。古時候的醫方經常使用梔子來治療心痛,這是針對火氣向上逆行,導致氣無法下行的情況而設的。現在的人卻盲從丹溪的說法,不分寒熱都使用梔子,如果是虛寒體質的人如何能承受呢?梔子味大苦性大寒,會損傷胃氣,可能會導致食慾減退、腹瀉等問題。所以張仲景說,病人如果原本就有輕微腹瀉,就不可以使用梔子。世人經常使用梔子來治療出血,卻不知道血遇寒則凝,反而會造成更糟的狀況。治療實火引起的吐血,應該以順氣為先,氣行則血自然回歸正常經脈。治療虛火引起的吐血,應該以滋養正氣為主,正氣強盛則能攝血。這是治療的大原則,絕對不能違背。

3. 酸棗仁

實酸平,仁甘平,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,四肢痠痛濕痹,久服安五臟。

發明,酸棗仁味甘而潤。熟則收斂津液,故療膽虛不得眠,煩渴虛汗之證。生則導虛熱,故療膽熱好眠,神昏倦怠之證;足厥陰少陽本藥,兼入足太陰脾經。按:酸棗本酸而性收,其仁則甘潤而性溫,能散肝膽二經之滯。故《本經》治心腹寒熱,邪氣結聚痠痛,血痹等證,皆生用,以疏利肝脾之血脈也。蓋肝虛則陰傷兩煩心,不能藏魂,故不得眠也。傷寒虛煩多汗及虛人盜汗,皆炒熟用之,總取收斂肝脾之津液也。歸脾湯用以滋養營氣,則脾熱自除。單用煮粥除煩益膽氣,膽氣寧而魂夢安矣。今人專以為心家藥,殊昧此理。

白話文:

酸棗仁的果實是酸的,性平和;種仁是甘甜的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酸棗仁主要治療心腹因寒熱引起的邪氣結聚,導致的氣滯,以及四肢痠痛、濕痹等症狀,長期服用可以安和五臟。

藥理闡述,酸棗仁味道甘甜且滋潤。煮熟後具有收斂津液的作用,因此可以治療因膽虛引起的失眠、煩渴、虛汗等症狀。生用則可以引導虛熱,因此可以治療因膽熱引起的嗜睡、精神昏沉、疲倦乏力等症狀。酸棗仁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藥,也兼入足太陰脾經。酸棗果實本身味酸性收斂,但其種仁卻甘潤且性溫,能疏散肝膽二經的氣機鬱滯。因此,《神農本草經》中用酸棗仁治療心腹寒熱、邪氣結聚導致的痠痛、血痹等症狀,都是生用,目的是為了疏通肝脾的血脈。因為肝虛會導致陰液耗傷,心神煩亂不安,不能藏魂,所以會失眠。傷寒引起的虛煩多汗,以及體虛的人盜汗,都適合炒熟後使用,目的是為了收斂肝脾的津液。歸脾湯中使用酸棗仁是為了滋養營氣,這樣脾熱自然會消除。單獨用酸棗仁煮粥可以消除煩躁、增強膽氣,膽氣安定後魂魄安穩,睡夢也會安寧。現在的人只把它當作治療心臟疾病的藥物,實在不了解它的真正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