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48)
卷三 (48)
1. 白棘
辛寒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心腹痛,癰腫潰膿,止痛決刺結。
發明,白棘乃小棗樹上針,故能決刺破結。《本經》主癰腫潰膿,與皂刺不甚相遠。《別錄》治丈夫虛損、陰痿、精自出,補腎氣,益精髓,療喉痹不通。又治腹脅刺痛,尿血痔漏,皆取其透達肝腎二經也。
白話文:
味辛性寒,沒有毒性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主要治療心腹疼痛、癰瘡腫痛潰爛化膿,能止痛並排解體內凝結的硬塊。
_藥理發明_認為,白棘是小棗樹上的刺,所以能排解刺痛、破除凝結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它能治療癰瘡腫痛潰爛化膿,和皂莢刺的功效非常相似。《名醫別錄》則記載它能治療男子虛弱、陰莖萎軟、遺精,可以補腎氣、益精髓,並治療咽喉腫痛阻塞不通。還能治療腹部兩側刺痛、尿血、痔瘡漏血,這些都是因為它能通達肝經和腎經的緣故。
2. 蕤仁
甘溫無毒。去殼湯浸,去皮尖水煮過,研細紙包,壓去油用。
《本經》主心腹邪熱結氣,明目、目赤痛傷淚出,目腫眥爛。
發明,蕤仁甘溫而潤,能治諸經風熱之邪,心腹邪熱結氣,不獨治目疾也。眼風癢,或生翳,或赤眥,黃連、蕤仁去皮研膏等分,以干棗去核填入煎水,點眼甚驗,但不因風熱而因於虛勿用。
白話文:
蕤仁,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去掉外殼,用湯浸泡,再去掉外皮和尖端,用水煮過,研磨成細末,用紙包起來,壓榨去除油脂後使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蕤仁主要治療心腹部位的邪熱鬱結之氣,能使眼睛明亮,治療眼睛紅腫疼痛、流淚、眼睛腫脹、眼角潰爛等症狀。
醫家闡述,蕤仁味甘性溫而滋潤,能治療各經脈的風熱邪氣,以及心腹部位的邪熱鬱結之氣,不僅僅能治療眼睛疾病。對於眼睛發癢,或長出翳膜,或眼角紅腫等症狀,可以用黃連和去皮的蕤仁研磨成膏,兩者等份混合,再將乾棗去掉核,填入混合好的藥膏,加水煎煮後,用藥水點眼睛,效果很好。但是,如果不是風熱引起的,而是因為虛弱引起的,就不要使用這個方法。
3. 山茱萸
酸溫無毒。去核微焙用,核能泄精。
發明,滑則氣脫,澀以收之。山茱萸止小便利,秘精氣,取其酸澀以收滑也。甄權治腦骨痛,療耳鳴,補腎氣,興陽道,堅陰莖,添精髓,止老人尿不節,治面上瘡,能發汗,止月水不定。詳能發汗,當是能斂汗之誤。以其酸收無發越之理,仲景八味丸用之。蓋腎氣受益,則風藏有度,肝陰得養則疏泄無虞,乙癸同源也。命門火旺,赤濁淋痛及小便不利者禁服。《本經》食茱萸主治從古,誤列山茱萸條內,今移入彼,庶不失先聖立言本旨,具眼者辨諸。
白話文:
山茱萸,味道酸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去掉果核,稍微烘烤一下再用,因為果核會使精液外洩。
發明者說,如果體內滑脫,氣就會散失,需要用收澀的方式來止住。山茱萸可以減少小便次數,鎖住精氣,這是因為它味酸而澀,可以收斂滑脫的症狀。甄權用山茱萸治療頭痛、耳鳴,補益腎氣,增強性功能,使陰莖堅挺,補充精髓,停止老年人小便失禁,治療臉上的瘡,也能發汗,停止月經不調。但說它能發汗,應該是說它能收斂汗液的錯誤。因為它味道酸澀,沒有發散的道理,張仲景的八味丸就用了它。大概是腎氣得到補益,風邪才能被藏住,肝陰得到滋養,才能正常疏通排泄,因為肝腎同源。如果命門火旺盛,出現赤濁、淋痛及小便不暢的情況,就禁止服用。原本《本經》中記載的食茱萸的功效,從古至今都被錯誤地放在山茱萸的條目中,現在將它移回食茱萸的條目,這樣才不會違背先賢立言的本意,有見識的人應該能分辨清楚。
4. 金櫻子
甘酸澀溫,無毒。剖開去核及毛用。
發明,金櫻子止小便遺泄、澀精氣,取其甘溫而澀也。夫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和平,而昧者無過服之,以取快欲則不可。若精氣不固者服之,何咎之有。但陰虛多火人誤服,每致溺澀莖痛,不可不慎。
白話文:
金櫻子味甘、酸、澀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剖開去除裡面的核和毛。
金櫻子之所以能止住小便失禁、遺精,收澀精氣,是因為它味甘性溫且有收澀的作用。經絡的暢通調和才是健康的根本,不明事理的人如果過量服用,只為了追求一時的快感,那是不可以的。但如果是精氣不固的人服用,有什麼不對呢?只是陰虛火旺的人如果誤服,常常會導致小便困難、陰莖疼痛,不能不謹慎小心。
5. 郁李仁
即棠棣,一名雀李
仁辛苦平無毒。湯浸去皮及雙仁者,研如膏,勿去油,忌牛馬肉及諸酪。
《本經》主大腹水氣,面目、四肢浮腫,利小便水道。
發明,郁李仁性潤而降,為大便風秘專藥。《本經》治大腹水氣,面目、四肢浮腫,取其潤下之意。利小便水道者,水氣從之下趨也,搜風順氣丸用之。雖有潤燥之功,而下後令人津液虧損,燥結愈甚。老人津液不足而燥結者戒之。根治風蟲牙痛,濃煎含漱,冷即吐去更含,勿咽汁,以其能降泄也。
白話文:
郁李仁,就是棠棣,又名雀李。
它的種仁味道辛苦,性平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用熱水浸泡,去除外皮和雙仁的部份,然後研磨成膏狀,不要去掉油脂,忌食牛肉、馬肉和各種乳製品。
《本經》記載,郁李仁主要治療腹部脹滿的水腫,以及面部、四肢浮腫,還可以疏通小便水道。
《發明》中提到,郁李仁性質滋潤且能使氣往下行,是專門治療大便因風邪引起的秘結的藥物。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腹部脹滿水腫、面部和四肢浮腫,就是利用它潤滑下降的功效。能疏通小便水道,是因為它能使體內水氣向下流動,像搜風順氣丸這類的藥方就會用到它。雖然它有潤燥的功效,但服用後會使人體津液虧損,反而使燥結的情況更加嚴重。因此,老年人因津液不足而便秘的情況要避免使用。郁李仁的根可以用來治療風蟲牙痛,將根濃煎後含漱,等藥液冷卻就吐掉,再重新含漱,切勿吞嚥汁液,因為它有下降泄瀉的功效。
6. 鼠李
當作楮李子,一名牛李子,熬汁可以染綠,今造紙,馬鋪取汁刷印綠色,故又名綠子
苦涼微毒。
《本經》主寒熱瘰癧瘡。
發明,牛李,生青熟黑,而帶紅紫,入肝腎血分。其味苦涼,善解諸經伏匿之毒。《本經》治寒熱瘰癧,《大明》治水腫腹滿,蘇恭治下血及疝瘕積冷。搗敷牛馬瘡中生蟲。時珍治疥癬有蟲,總取其去濕熱之功。惜乎世鮮知用。惟錢氏必勝膏治痘瘡黑陷及出不快,或觸穢氣黑陷,方用牛李熬膏,桃膠湯化皂子大一丸;如人行十里再進一丸,其瘡自然紅活。蓋牛李解毒去濕熱,桃膠辟惡氣活血耳。
白話文:
鼠李,又名楮李子,也叫牛李子,熬煮出來的汁液可以染成綠色。現在用來造紙,馬鋪會取汁來刷印綠色,所以又叫綠子。
它的味道苦澀寒涼,帶有微毒。
《本經》記載,它主要能治療寒熱病症、瘰癧(淋巴結核)和瘡瘍。
發明 說,牛李子生長時是青色,成熟後呈黑色,又帶有紅紫色,能入肝腎血分。它的味道苦涼,擅長解除潛藏在各經脈中的毒邪。《本經》記載它能治療寒熱病症和瘰癧,《大明》說它能治療水腫腹脹,蘇恭則說它能治療下血、疝氣、腹部積冷。搗爛敷在牛馬的瘡口,可以殺蟲。李時珍說它能治療疥癬有蟲,總的來說,是取它去除濕熱的功效。可惜世人很少知道它的用法。只有錢乙的必勝膏,用來治療痘瘡發黑凹陷、或者痘瘡遲遲不發,或是接觸到污穢之氣而發黑凹陷的情況,會使用牛李子熬膏,再用桃膠湯化開皂子大小的一丸服用;如果病人走了十里路再服用一丸,那瘡自然就會紅潤有活力。這是因為牛李子能解毒、去除濕熱,而桃膠則能辟除穢氣、活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