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5)

1.

甘溫無毒。《綱目》作甘涼,誤。

發明,驢肉食之動風,脂肥尤甚。《日華子》言,治一切風是指烏驢而言,烏驢皮治風補血。東魯阿井水煎膏用之。驢鬐熬膏,能長鬢髮,與馬鬐同功。驢莖強陰壯筋與白馬莖同功。驢乳療黃癉濕熱止渴。驢尿專於殺蟲、利水、止脹,其治噎膈,或單服,或入四物湯服之效。驢屎炒熨風腫漏瘡,絞汁主心腹疼痛,治水腫,服五合良。

白話文:

驢肉味甘性溫,沒有毒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為味甘性涼,是錯誤的。

藥理說明,驢肉吃多了會引發體內風邪,脂肪多的部分尤其容易。據《日華子》記載,提到能治療各種風病,指的是黑驢。黑驢皮可以治療風病,也能補血。用東阿的井水煎煮黑驢皮做成的膏藥來使用。驢鬃熬製成的膏藥,能幫助生長鬢髮,與馬鬃的功效相同。驢陰莖有強壯陰莖、強健筋骨的作用,與白馬陰莖的功效相同。驢乳可以治療黃疸病、濕熱病,也能止渴。驢尿特別擅長殺蟲、利水、消除脹氣,用來治療食道阻塞,可以單獨服用,或加入四物湯一起服用效果更好。驢糞炒熱後可以熱敷治療風腫、瘻瘡,將驢糞絞汁服用,可以治療心腹疼痛、水腫,服用五合效果很好。

2. 駝峰

甘溫無毒。

發明,駝峰,八珍之一,味雖極美,但能動風,宿有風氣人勿食。駝脂摩風去頑皮、死肌,取熱氣透肉也。

白話文:

駝峰,屬性甘溫,沒有毒性。

_發明_中提到,駝峰是珍貴的八珍之一,味道雖然非常美味,但是容易引發體內風邪,所以本身有風疾的人不要食用。駝脂可以用來按摩治療風邪引起的皮膚頑疾、死皮,取其熱氣來深入肌肉。

3.

甘平無毒。

發明,凡牛羊駝馬之乳並可作酪。南人惟知熱酒沖食,北人必以熬熟沖茶漿服,大能清胃,不助濕熱,止煩解渴,除心膈熱悶,潤腸胃燥結摩腫,生精血補虛損,壯顏色。戴原禮云,乳酪,血液之屬,血燥者宜食,較之人乳尤勝,以其無怒火淫毒也。華元化云,蜒蚰入耳,以酪灌入即出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

發明:所有牛、羊、駱駝、馬的乳汁都可以製作成酪。南方人只知道用熱酒沖泡食用,北方人一定會將酪熬煮熟透後沖入茶漿中服用。酪能夠有效清除腸胃的積熱,不會助長體內濕熱,可以止渴除煩,消除胸膈的熱悶感,潤滑腸胃的乾燥和便秘,也可以增生精血,補充虛損,使面色紅潤。戴原禮說,乳酪屬於血液的範疇,血燥的人適合食用,甚至比人乳更好,因為乳酪沒有像人乳那樣的怒火和淫毒。華元化說,如果有蠼螋跑進耳朵,可以用酪灌入,蠼螋就會自己出來。

4.

一名醍醐

甘寒利下無毒。酥酪不可與生魚膾同食,令人腹內生蟲。

發明,酥酪、醍醐性皆滑潤,故血熱枯燥之人咸宜用之。又傷熱失音用以通聲最妙。凡炙一切氣血堅韌筋骨藥俱不可少,但脾胃虛滑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翻譯:

酥,又名醍醐。

味甘性寒,能潤腸通便,且沒有毒性。酥和奶酪不可以與生魚片一起食用,會導致腹內產生寄生蟲。

**功效說明:**酥、奶酪和醍醐的性質都滑潤,所以體內血熱乾燥的人都很適合食用。又,因為熱病導致失聲時,用酥可以幫助發聲,效果很好。凡是炙烤一切氣血堅硬、筋骨強韌的藥材都少不了酥,但脾胃虛弱、容易腹瀉的人禁用。

5. 阿膠

甘平微溫無毒。辨真偽法:以頂有鬃文極圓正者為真,折之沉亮,不作屑,不作皮臭,蛤粉炒成珠,經月不軟者為佳。東阿產者雖假猶無妨害,其水膠入木煤贗造,有傷脾氣,慎不可用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內崩,勞極洒洒如瘧狀,腰腹痛,四肢痠疼,女子下血、安胎,久服輕身益氣。

發明,阿井本淄水之源,色黑性輕,故能益肺補腎。煎用烏驢必陽谷山中驗其舌黑、其皮表裡通黑者,用以熬膠,則能補血、止血。《本經》治心腹內崩,下血安胎,為諸失血要藥。勞證咳嗽喘急,肺痿肺癰,潤燥滋大腸,治下痢便膿血,所謂陰不足者補之以味也。

白話文:

阿膠味甘性平,稍微溫和,沒有毒性。辨別真假的方法:以頂端有鬃毛紋路,而且形狀非常圓正的為真品。折斷後,斷面呈現光亮,不會產生碎屑,沒有皮臭味,用蛤粉炒過能成為圓珠狀,經過一個月不會變軟的,就是好的阿膠。東阿這個地方產的阿膠,即使是假的,也沒有什麼妨害。但是用加入木炭灰的假膠來冒充,會傷害脾胃,絕對不能使用。

《本經》記載,阿膠可以治療心腹內出血,身體勞累到極點、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,腰腹疼痛,四肢痠痛,婦女下體出血、安胎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增強體力。

發明,阿井是淄水的源頭,水色黑而性質輕,所以能夠補益肺臟、補腎。煎煮阿膠時,一定要用烏驢,而且要到陽谷山中驗證牠的舌頭是黑色的,皮膚內外都是黑色的,用這種驢子熬製的膠,才能補血、止血。《本經》說,阿膠可以治療心腹內出血、下體出血、安胎,是各種失血症狀的重要藥物。對於勞損引起的咳嗽、氣喘急促,肺痿、肺癰,可以潤燥滋養大腸,治療痢疾、便膿血,這就是所謂的陰虛不足,要用味道甘厚的藥物來補充。

6. 黃明膠

即廣膠

甘平無毒。

發明,明膠治吐血、衄血、下血、血淋、血痢,妊娠胎動下血、風濕走注疼痛,打撲傷、湯火傷,一切癰疽腫毒,活血止痛潤燥,利大小腸,皆取其有滋益之功,無滑利之患。

白話文:

黃明膠,也就是廣膠,味道甘甜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
黃明膠的功效被發現後,可以用來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、血尿、血痢,以及懷孕時胎動不安引起的出血。它也能治療風濕引起的關節遊走性疼痛、跌打損傷、燙傷、火傷,還有各種癰疽腫毒。黃明膠可以活血止痛、滋潤乾燥,並能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大小便通暢,這些功效都來自它具有滋養補益的特性,而且沒有滑利導致腹瀉的副作用。

7. 牛黃

苦平小毒。試真假法,揩摩透甲,其體輕氣香,置舌上先苦後甘,清涼透心者為真。喝迫而得者名生神黃,圓滑,外有血絲,嫩黃層多者為上;殺後取者,其形雖圓,下面必扁者次之;在角中者名角黃,心中剝得者名心黃,膽中得之名膽黃,則又次之。產西戎者為西黃,產廣東者為廣黃。

《本經》主驚癇寒熱,熱盛狂痙,除邪逐鬼。

發明,牛有黃是牛之病也。因其病之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,故還治心及肝膽之病。《本經》治驚癇寒熱狂痙邪鬼,皆痰熱所致。其功長於清心化熱,利痰涼驚,安神辟惡,故清心牛黃丸以之為君。其風中心臟者亦必用之,若中經中府者誤用引邪深入,如油入面莫之能出,宜詳審而用可也。

白話文:

牛黃,味道苦,性平和,帶有微小毒性。辨別真假的方法是,將其摩擦後能滲透指甲,而且質地輕、氣味芳香,放在舌頭上會先感到苦味,接著轉為甘甜,並有清涼透心的感覺,這才是真的牛黃。

如果是牛活著時取出的,稱為「生神黃」,外觀圓潤光滑,表面帶有血絲,且內部嫩黃色的層次較多,品質最好;如果是牛被殺死後取出的,外形雖然圓,但底部必定是扁平的,品質就次之;在牛角中取得的稱為「角黃」,從心臟中剝取的稱為「心黃」,從膽囊中取得的稱為「膽黃」,品質又更次之。產於西戎地區的稱為「西黃」,產於廣東地區的稱為「廣黃」。

《本草經》記載,牛黃主要治療驚風、癲癇、寒熱病、熱病導致的狂躁抽搐,以及驅除邪氣鬼魅。

醫家闡述,牛黃是牛生病後產生的,因為疾病發生在心臟和肝膽之間,凝結成黃色的物質,因此也能治療心臟和肝膽的疾病。《本草經》記載能治療的驚風、癲癇、寒熱、狂躁抽搐和邪鬼,都是由痰熱所引起的。牛黃的功效擅長於清心火、化解熱痰、涼血鎮驚、安定心神、驅除邪惡,所以清心牛黃丸以此為主要成分。對於風邪侵犯心臟的病症也必須使用,如果病邪只是侵犯經絡或身體表面,誤用牛黃反而會引邪深入,就像油滲入麵粉一樣難以清除,應該詳細審慎地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