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3)

1. 羌活

苦辛溫,無毒。香而色紫者良。

白話文:

性苦、辛,溫,無毒。含有芳香,顏色深紫者為上品。

發明,羌活生於羌胡雍州,隴西西川皆有之。治足太陽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,頭痛,肢節痛,目赤,膚癢,乃卻亂反正之主帥。督脈為病,脊強而厥者,非此不能除。甄權以羌活治賊風,失音不語,多癢,手足不遂,口面喎斜,𤸷痹血癩,皆風中血脈之病也。蘇恭曰:療風宜用獨活,兼水宜用羌活,風能勝濕,故羌活能治水濕。與芎藭同用治太陽、厥陰頭痛,發汗散表,透關利節,非時感冒之仙藥也。但內傷元氣,血虛頭痛及遍身肢節痛,皆非所宜。昔人治勞力感寒,於補中益氣湯中用之。深得補中寓瀉之意。

白話文:

羌活生長在羌胡雍州,隴西西川也有。它可以治療足太陽風濕相搏,全身疼痛,頭痛,肢節痛,目赤,皮膚瘙癢,是祛除叛亂、扶正祛邪的統帥。督脈生病,脊背僵硬而厥逆的,非羌活不能消除。甄權用羌活治療賊風,失音不語,多癢,手足不遂,口面歪斜,麻痹血癩,都是風中血脈之病。蘇恭說:治療風宜用獨活,兼水宜用羌活,風能勝濕,所以羌活能治水濕。與芎藭同用治太陽、厥陰頭痛,發汗散表,透關利節,是非時感冒的靈丹妙藥。但內傷元氣,血虛頭痛及遍身肢節痛,皆非所宜。過去的人治療勞力感寒,在補中益氣湯中使用羌活。深刻理解了補中寓瀉的含義。

2. 升麻

甘苦平,無毒。忌見火。解莨菪毒。

《本經》闢溫疫瘴氣,邪氣蠱毒,入口皆吐出,中惡腹痛,時氣毒癘,頭痛寒熱,風腫諸毒,咽痛,口瘡。

白話文:

性味:甘、苦,平,無毒。忌見火。可解莨菪的毒性。

主治

驅除溫熱疫病的瘴氣、邪氣蠱毒;入口後可將毒素吐出;治療中惡(食物中毒)、腹痛、流行性時疫、頭痛寒熱、風腫(皮膚紅腫)、咽喉痛、口瘡等毒症。

發明,升麻能引清氣右升,足陽明本藥也。《本經》治疫瘴蠱毒,取性升上行也。治中惡腹痛,取開發胃氣也。治喉痛口瘡者,取升散少陽、陽明火熱也。同葛根則發散陽明風邪。同柴胡則升提胃中清氣,引甘溫之藥上升,故元氣下陷者,用此於陰中升陽,以緩帶脈之縮急。凡胃虛傷冷郁遏陽氣於脾土,宜升麻、葛根以升散其火鬱。故補脾胃藥非此引用不效,脾痹非此不除。升麻葛根湯乃陽明發散藥,若初病太陽便服之,發動其邪,必傳陽明,反成其害也。又升麻葛根能發痘,惟初發熱時可用,見點後忌服,為其氣升發動熱毒於上,為害莫測,而麻疹尤為切禁,誤投喘滿立至。按:升麻屬陽性升,力能扶助陽氣,捍禦陰邪,故於淋帶瀉痢脫肛方用之,取其升舉清陽於上也。古方治噤口痢,用醋炒升麻,引人參、蓮肉扶胃進食,大有神效。凡上盛下虛,吐血衄血,咳嗽多痰,陰虛火動,氣逆嘔吐,怔忡癲狂諸證,皆在所禁。

白話文:

升麻可以提升乾淨的氣往上走,適合陽明經。它可以治療疫病、瘴氣、蠱毒等,就是因為它能向上行。它能治療腹痛,是因為它能喚醒脾胃中的氣機。它能治療喉嚨痛、嘴巴潰爛,是因為它能提升陽明少陽兩經的火熱。當和葛根一起服用時,能散發陽明經的風邪。當和柴胡一起服用時,能提升脾胃中的乾淨氣,讓甘溫的藥物上升,所以當元氣衰退時,可以用升麻來提升陽氣,舒緩帶脈的緊縮和急促。凡是脾胃虛弱、因寒冷鬱結導致陽氣被堵塞在脾臟中時,都應該用升麻和葛根來提升並散發鬱結的火氣。所以,補脾胃的藥物如果不藉助升麻引導,就不會有效,脾痹症如果不藉助升麻,就不能消除。升麻葛根湯是陽明經的發散藥物,如果太陽經剛發病就服用,就會激發邪氣,肯定會傳染給陽明經,反而會造成傷害。此外,升麻葛根能發痘,只能在剛開始發熱時使用,看到痘點後就禁止服用,因為它的氣能提升並激發上半身的熱毒,造成的危害難以預料,麻疹更是絕對禁止服用,誤服就會立馬出現喘鳴和腹脹。升麻屬陽性,具有提升作用,能扶助陽氣,抵禦陰邪,因此用於淋病、帶下、瀉痢、脫肛等症,旨在提升乾淨的陽氣。古方中治療噤口痢的藥物,用醋炒過的升麻,配合人參、蓮肉一起服用,可以扶助脾胃,幫助進食,效果很好。凡是上盛下虛、吐血、衄血、咳嗽多痰、陰虛火動、氣逆嘔吐、怔忡癲狂等症,都禁止使用升麻。

3. 苦參

苦寒,無毒。反藜蘆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結氣,癥瘕積聚,黃癉,溺有餘瀝,逐水,除癰腫,補中,明目,止淚。

白話文:

性質苦寒,無毒。相反於藜蘆。

《本經》記載它的功效

  • 治療心腹脹氣、積塊、黃疸、小便淋漓不盡,促進排尿,消除腫脹,補益中氣,明目,止流淚。

發明,苦參、黃蘗之苦寒下降,皆能益腎,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。熱生風,濕生蟲,故又能治風殺蟲。惟腎水爍而相火勝者宜之。若脾胃虛而飲食減少,肝腎虛而火衰精冷,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。久服苦參多致腰重,因其性降而不升也。觀《本經》主治皆濕熱為患之病,詳補中當是補陰之誤,以其能除濕熱,濕熱去而陰自復,目自明矣。然惟濕熱者宜之。沈存中苦腰重,久坐不能行,此因病齒痛數年,用苦參揩齒,其氣味入齒傷腎所致也。後施昭先亦用苦參揩齒,歲久亦病腰重,自後悉不用之,腰疾皆愈。或云:苦參既能補陰明目,何久服反病腰重乎,殊不知苦寒之性直入心腎,內有濕熱者,足以當之。始得之,則有輔陰祛邪之力,清熱明目之功,濕熱既去而又服之,必致苦寒傷腎,腰重腳弱在所不免,理固然也,何疑之有。

白話文:

苦參、黃柏皆具有苦寒、下降的特性,能益腎,這是因為它們可以去除濕寒和熱。熱能生風,濕能生蟲,因此它們也能治療風病和殺蟲。只有腎水虧虛而相火旺盛的人才適合使用。如果脾胃虛弱而飲食減少,肝腎虛弱而虛火衰微,或年紀大的人就不可以使用。長期服用苦參容易導致腰部沉重,這是因為苦參的性質是下降而不上升。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苦參主治濕熱引起的疾病。詳細補註中將「補中」誤寫為「補陰」,這是因為苦參能去除濕熱,濕熱一去,陰自然就能恢復,眼睛自然就明亮了。然而,只有濕熱體質的人才適合服用。沈存中腰部沉重,久坐不能行走,這是因為他患有牙痛數年,用苦參揩牙,其氣味進入牙齒,損傷了腎臟所致。後來施昭先也用苦參揩牙,久而久之也患上腰部沉重,從此以後都不再使用,腰疾便痊癒了。有人說:苦參既能補陰明目,為什麼久服反而會患上腰部沉重呢?殊不知,苦寒的性質會直接進入心腎,如果體內有濕熱,則可以抵消。在剛開始服用時,苦參具有輔佐陰精、祛除邪氣的作用,能清熱明目,在濕熱去除後繼續服用,必定會導致苦寒傷腎,腰部沉重和腳部無力是難以避免的,這是必然的道理,有什麼好懷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