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19)
卷一 (19)
1. 石硫黃
酸鹹大熱,有毒。以萊菔挖空,入硫黃蒸熟用,或入豆腐中煮七次用,或醋煅用,或豬臟中制用,各隨本方。硫是礬之液,礬是鐵之精,磁石是鐵之母,故針砂磁石,制入硫黃,立成紫粉,硫能幹汞,見五金而黑,得水銀則赤也。
《本經》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,堅筋骨,除頭禿。
發明,硫黃稟純陽之精,賦大熱之性,助命門相火不足。寒鬱火邪,胃脘結痛,腳冷疼弱者宜之。其性雖熱,而能疏利大腸,與燥澀之性不同。但久服傷陰,大腸受傷,多致便血。傷寒陰毒爪甲純青,火焰散屢奏神功。陰水腹脹,水道不通,金液丹服之即效。《本經》治陰蝕疽痔乃熱因熱用,以散陰中蘊積之垢熱,但熱邪亢盛者禁用。又言堅筋骨者,取以治下部之寒濕。若濕熱痿痹,良非所宜。人身陰常不足,陽常有餘,苟非真病虛寒,胡可服此毒熱類。按;有久服硫黃,人漸縮小之例,石頑親見李堯占服此數年,臨斃縮小如七八歲童子狀。正《內經》所謂熱則骨消筋緩是也。
白話文:
石硫黃味酸鹹,性大熱,有毒。使用時,可以用蘿蔔挖空後,放入硫黃蒸熟使用;或者放入豆腐中煮七次再用;或者用醋煆燒後使用;或者放入豬內臟中炮製後使用,這些處理方法都根據不同的藥方而定。硫是礬的液態形式,礬是鐵的精華,磁石是鐵的母體,所以針砂和磁石可以用來炮製硫黃,製成紫粉。硫能使汞乾燥,遇到其他金屬會變黑,遇到水銀會變紅。
《本經》記載,硫黃主要治療婦女陰部潰爛、癰疽、痔瘡、惡血,能強健筋骨,去除頭部禿髮。
_發明_指出,硫黃具有純陽之精氣,性質大熱,可以幫助命門相火不足的人。對於寒氣鬱結導致火邪、胃部疼痛、腳冷虛弱等症狀適合使用。雖然它性熱,卻能疏通大腸,與一般燥澀的藥物不同。但是長期服用會損傷陰液,導致大腸受損,容易造成便血。對於傷寒陰毒導致指甲發青,使用硫黃製成的火焰散能屢次見效。對於陰水腹脹,小便不通暢,服用硫黃製成的金液丹也能立即見效。《本經》提到硫黃治療陰部潰爛、癰疽、痔瘡,是利用熱性藥物治療熱性疾病,用來散發陰部積聚的污垢和熱氣,但是對於熱邪過盛的人禁用。又說硫黃能強健筋骨,是用來治療下部的寒濕。如果是濕熱引起的痿痹,就不適合使用。人體陰液常常不足,陽氣常常有餘,如果不是真的虛寒病症,怎麼可以服用這種有毒性的熱藥呢?據說有人長期服用硫黃,身體會逐漸縮小,就像石頑先生親眼見到李堯占服用此藥數年,臨死前身體縮小成七八歲孩童的樣子。這正是《內經》所說的「熱則骨消筋緩」。
2. 礬石
酸澀微寒,無毒。明如硼砂起橫欞者,名馬齒礬,最勝。生用、煅用各隨本方。生者多食,破人心肺。
《本經》主寒熱泄利,白沃陰蝕,惡瘡,目痛,堅骨齒。
發明,白礬專收濕熱,固虛脫,故《本經》主寒熱泄利。蓋指利久不止,虛脫滑泄,因發寒熱而言。其治白沃陰蝕惡瘡,專取滌垢之用。用以洗之則治目痛,漱之則堅骨齒。弘景曰:《經》云堅骨齒,誠為可疑,以其性專入骨,多用則損齒,少用則堅齒,齒乃骨之餘也。為末,去鼻中息肉。其治氣分之痰濕癰腫最捷。侯氏黑散用之,使藥積腹中,以助悠久之功。故蠟礬丸以之為君,有人遍身生瘡如蛇頭,服此而愈。甄權生含咽津,治急喉痹,皆取以去穢之功也,若濕熱方熾,積滯正多,誤用收澀,為害不一。岐伯言久服傷人骨。凡陰虛咽痛,誤認喉風,陰冷腹痛,誤認臭毒,而用礬石必殆。
白話文:
礬石,味道酸澀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其中像硼砂一樣,表面有橫向紋路的,叫做馬齒礬,品質最好。生用和煅用要根據藥方決定。生吃太多,會損傷心肺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礬石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腹瀉,以及白帶、陰部潰爛、惡性瘡瘍、眼睛疼痛,還能使骨骼和牙齒堅固。
藥理發揮,白礬主要用於收斂濕熱,治療虛脫。所以《本草經》說它能治療寒熱引起的腹瀉,指的是腹瀉不止、虛脫滑泄,因體虛發寒熱而言。它治療白帶、陰部潰爛、惡性瘡瘍,主要是取其清潔污垢的作用。用來清洗可以治療眼睛痛,用來漱口可以使骨骼和牙齒堅固。陶弘景說,《本草經》說能堅固牙齒,實在讓人懷疑,因為它的藥性專門入骨,用多了反而會損壞牙齒,少量使用則能堅固牙齒,牙齒是骨骼的餘氣所化。將礬石磨成粉末,可以去除鼻腔中的息肉。它治療氣分中的痰濕和癰腫效果很快。侯氏黑散中用它,是為了讓藥物積存在腹中,以達到長久的療效。所以蠟礬丸會用它作為主要成分,有人全身長瘡,像蛇頭一樣,服用此藥後痊癒。甄權生含礬石,吞咽津液,治療急性喉痹,都是取其清除污穢的作用。如果濕熱正盛,體內積滯很多,誤用收澀的藥物,會造成很多危害。岐伯說,長期服用會損傷人的骨頭。凡是陰虛導致的咽喉疼痛,誤認為是喉風,或者陰冷導致的腹痛,誤認為是毒氣,而使用礬石,一定會很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