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

榔梅

酸平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下氣,除熱煩滿,安心。止肢體痛偏枯不仁。死肌,青黑痣、蝕惡肉。

發明,梅花開於冬,而實熟於夏,得木之全氣,故其味最酸。人舌下有四竅,兩竅通膽液,故食則津生,類相感應也。所主之病,皆取酸收之義。梅之種類最多,惟榔梅最勝。相傳是真武折梅枝插榔樹株而誓曰,吾道若成,花開果實。其種從均州太和山來,榔即榆樹中之一種,其梅如杏而鬆脆異常,故近世謂之消梅。食之開胃生津,清神安睡,乃榔之本性也。《本經》下氣除熱煩滿安心,止肢體痛,皆指陳藏者而言。若青梅則凝澀滯氣,決非偏枯不仁者所宜。凡穀食菜果皆爾,不獨青梅為然。烏梅酸收益津開胃,同建茶、乾薑治休息痢,能斂肺澀腸,止嘔斂汗,定喘安蛔。仲景治蛔厥烏梅丸用之,蟲得酸即止,用丸不用湯者,欲留有形之物入於蟲口也。今治血痢必用之,中風驚痰喉痹腫痛,痰厥僵仆,牙關緊閉者,取烏梅擦牙齦即開。血痢不止,以烏梅燒存性,米湯服之漸止。惡瘡胬肉亦燒灰研敷,惡肉自消,此即《本經》去死肌惡肉之驗。又《丹方》治女人腳上雞眼,烏梅肉飯上蒸爛,和米醋研如糊,塗上一宿即去。白梅鹹酸,主中風牙關緊閉,擦牙根涎出即開。去胬肉方多用之,竹木針刺在肉中者,嚼敷即出。梅核仁明日益氣,除煩熱,能治婦人子臟中風氣積滯,《千金》承澤丸用之。梅葉煮汁治休息痢及乾霍亂效。以之漬水洗葛則不脆。洗夏衣生黴點即去有驗。

白話文:

[梅]

榔梅,味道酸,性平,沒有毒性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它能降氣,消除身體的熱、煩躁和脹滿感,使心神安定。還能止住肢體疼痛、半身不遂、皮膚麻木,並去除壞死的肌肉、青黑色的痣和腐爛的惡肉。

[藥理闡述]

梅花在冬天開放,果實則在夏天成熟,吸取了木屬的全部精華,所以味道最酸。人舌下有四個小孔,其中兩個與膽汁相通,所以吃梅子會生津,這是一種相互感應的現象。梅子能治療的疾病,都是運用了它酸收的特性。梅子的種類很多,其中榔梅最好。傳說榔梅是真武大帝折下梅枝插在榔樹上,發誓說:「如果我的道術能成功,此梅枝便會開花結果。」榔梅的種子來自均州太和山,榔樹是榆樹的一種,榔梅的果實像杏子一樣,但鬆脆異常,所以近來被稱為消梅。食用榔梅能開胃生津、使精神清爽、安穩睡眠,這都是榔樹的本性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的榔梅能降氣、除熱、消除煩悶、使心神安定、止住肢體疼痛,都是指治療舊疾而言。如果是青梅,則會凝滯氣血,不適合半身不遂和皮膚麻木的病人。不只是青梅,所有的穀物、蔬菜和水果都是如此。烏梅,味道酸,能生津止渴、開胃,與建茶和乾薑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慢性痢疾。它能收斂肺氣、澀腸止瀉、止吐、收斂汗液、平喘、安蛔蟲。張仲景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時,用烏梅丸,因為蟲遇到酸就會停止活動,用丸劑不用湯劑,是為了讓有形的藥物能夠進入蟲口。現在治療血痢也一定會使用烏梅。中風、驚嚇、痰阻、咽喉腫痛、痰厥僵仆、牙關緊閉等情況,可以用烏梅擦拭牙齦,就能開口。血痢不止,可以用烏梅燒成炭,用米湯送服,可以逐漸停止。惡瘡和贅生物也可以燒成灰研磨後敷在患處,壞死的組織就會消失,這就是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的烏梅去除壞死肌肉和惡肉的功效。此外,《丹方》記載,治療女性腳上的雞眼,可以用烏梅肉蒸爛,和米醋研成糊狀,塗在雞眼上一晚,就可以去除。白梅,味道鹹酸,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牙關緊閉,擦拭牙根後流涎,就能開口。治療贅生物的藥方中也經常使用白梅。如果竹木刺扎入肉中,可以嚼爛白梅敷在患處,刺就會出來。梅核仁,可以增益氣力、消除煩熱,能治療婦女子宮中因風邪引起的氣血積滯,《千金方》的承澤丸就使用了梅核仁。梅葉煮汁可以治療慢性痢疾和乾霍亂,效果很好。用梅葉水浸泡葛布,葛布就不容易脆;清洗夏天的衣服,可以去除黴點,效果顯著。

2. 桃仁

苦甘平,無毒。去皮尖。生用則和血,連皮尖炒用即破血。同乾漆拌炒大破宿血。雙仁者有毒勿用。

《本經》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,殺三蟲。

發明,桃仁入手足厥陰血分,為血瘀、血閉之專藥。苦以泄滯血,甘以生新血,畢竟破血之功居多。觀《本經》主治可知仲景桃核承氣,抵當湯,皆取破血之用。又治熱入血室瘀積癥瘕經閉瘧母,心腹痛,大腸秘結,亦取散肝經之血結。熬香治㿗疝痛癢,《千金》法也。桃實甘酸,多食令人腹熱作瀉。桃奴殺百鬼精物,療中惡腹痛瘀血症堅,破血,酒磨服;止血,燒灰服。桃樹上膠最通津液,能治血淋、石淋、痘瘡黑陷,必勝膏用之。桃葉治傳屍,有水炙法,方用桃葉一斗,艾葉、厚朴各二兩,分二囊盛,置以火酒數斤煮沸,更迭煮藥,熨患人背脊,酒盡為度,不過三次,瘵蟲永絕。又瘡中小蟲,搗爛塗之。

白話文:

桃仁,味道苦帶點甘甜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去除外皮和尖端。生用可以活血,連皮帶尖炒過則有破血的作用。與乾漆一同拌炒,能強力破除積久的瘀血。雙仁的桃仁有毒,不可使用。

《本經》記載,桃仁主要治療瘀血、血閉、癥瘕等病症,以及能殺死體內寄生蟲。

發揮,桃仁歸入手足厥陰血分,是治療血瘀、血閉的專用藥。苦味能疏導滯血,甘味能生成新血,但主要功效還是破血。從《本經》的記載可以知道,張仲景的桃核承氣湯、抵當湯,都是取桃仁破血的功效。此外,也用來治療熱邪進入血室導致的瘀積、癥瘕、經閉、瘧疾形成的腫塊,以及心腹疼痛、大腸便秘等症狀,也是利用它疏散肝經的血結。將桃仁熬煮至香味散發,可用來治療㿗疝引起的疼痛搔癢,這是《千金方》的用法。桃子味道甘酸,吃多了會使腹部發熱導致腹瀉。桃奴(指桃樹上的蟲)能殺死各種鬼怪精靈,可以治療中惡腹痛、瘀血堅硬的病症,能破血,磨成粉用酒送服;止血的話,則燒成灰服用。桃樹上的樹膠最能疏通體液,可以治療血淋、石淋、痘瘡黑陷等症狀,必勝膏就會使用到。桃葉可以治療傳屍病,有一種用水炙烤的方法:用桃葉一斗,艾葉、厚朴各二兩,分裝在兩個布袋中,放入數斤的火酒中煮沸,輪流煮藥,用來熨燙病人的背部,直到酒用完為止,大約三次,就能徹底清除病菌。另外,瘡中的小蟲,可以搗爛桃葉塗抹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