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4)

1. 絲瓜

甘寒無毒。

發明,絲瓜嫩者寒滑,多食瀉人,蔬菜中最不足取。其老者,經絡貫串房隔聯屬,故能通人經脈支絡,而解熱消腫祛毒殺蟲,及治諸血病。故痘瘡不快,用老絲瓜近蒂三寸連皮燒灰存性為末,砂糖水服甚效,以其甘寒解毒而無滑瀉之虞也。其立冬後,小絲瓜煅,入硃砂服之能稀痘。其絲瓜藤取近根三五寸,燒灰存性為末,治鼻中時流臭濁水,酒調日服方寸匙效。其葉搗汁生服,解一切蛇傷之毒。即以滓罨傷處,干即易之。

白話文:

絲瓜,性味甘甜寒涼,沒有毒性。

**發明者說:**絲瓜嫩的時候,性質寒涼滑潤,吃多了會導致腹瀉,是蔬菜中最不值得推薦的。但是老絲瓜,因為它的纖維脈絡貫穿整個瓜身,互相連接,所以能夠疏通人體的經脈,達到解熱、消腫、去除毒素、殺蟲的功效,也能夠治療各種血病。因此,在出痘瘡不順利的時候,可以用老絲瓜靠近蒂頭三寸的地方,連皮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用砂糖水沖服,效果很好,這是因為它性味甘寒,能解毒而且不會導致腹瀉。在立冬之後,可以將小絲瓜燒成灰,加入硃砂服用,可以使痘瘡稀疏。至於絲瓜藤,取靠近根部三五寸的地方,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可以用來治療鼻腔經常流出惡臭分泌物,用酒調和,每天服用一小匙,效果很好。絲瓜葉搗爛取汁生服,可以解除各種蛇咬的毒性,再用剩下的殘渣敷在傷口上,乾燥了就更換。

2. 苦瓜

一名錦荔枝

苦寒無毒。

發明,錦荔枝有長短二種。生青,熟赤。生則性寒,熟則性溫。閩粵人以長者去子,但取青皮煮肉充蔬,為除熱解煩清心明目之品。短者性溫,其子苦甘,內藏真火,故能壯陽益氣。然須熟赤,方有殊功。

白話文:

苦瓜,又名錦荔枝。

苦瓜性味苦寒,沒有毒性。

關於苦瓜的說法,錦荔枝有長短兩種。生的時候是青色,成熟時是紅色。生的時候性寒,成熟時性溫。福建、廣東一帶的人,會把長形苦瓜去籽,只取青色的外皮煮肉當作蔬菜,是能去除熱氣、解除煩躁、清心明目的好食材。短形苦瓜性溫,它的籽苦中帶甘,裡面蘊藏著真火,所以能夠壯陽補氣。但必須是成熟變紅的苦瓜,才會有特別的功效。

3. 紫菜

甘鹹寒,無毒。

發明,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之,咸能軟堅之義。多食令人腹痛,發冷氣,吐白沫,飲熱醋少許即消。

白話文:

紫菜,味甘、鹹,性寒,沒有毒性。

功效發明:凡是患有癭瘤、結塊等疾病的人,應該經常食用紫菜,因為鹹味有軟化堅硬腫塊的作用。但如果吃太多,會使人腹痛、產生寒氣、吐出白色泡沫,這時喝少許熱醋就能消解不適。

4. 石花菜

甘鹹寒滑,無毒。

發明,石花煮肉夏月必凍。下部虛寒及脾氣不充者勿食。

白話文:

石花菜,味道甘甜、帶鹹味,屬性寒涼且滑潤,沒有毒性。

發明指出,石花菜煮肉,在夏天一定會結凍。體質下焦虛寒,以及脾胃之氣不足的人,不要食用。

5. 木耳

甘平小毒。

發明,木耳稟濕土之氣而生於朽株,故有衰精冷腎之患。然治痔瘡焮腫,崩中漏下大驗。俱炒見煙為末,酒服方寸匙效。

白話文:

木耳味甘性平,帶有些微毒性。

木耳是從潮濕的土壤中,在腐朽的樹木上生長出來的,因此會使人精氣衰弱,腎臟虛冷。然而,木耳對於治療痔瘡的紅腫熱痛、婦女崩漏下血等症狀,效果非常顯著。將木耳炒到冒煙後磨成粉末,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匙,即可見效。

6. 桑耳

桑上寄生

甘平有毒。有桑蛾、桑雞、桑黃、桑臣等名。

《本經》黑者主女子漏下。赤者治血病症瘕積聚,陰痛陰瘍,寒熱無子。

發明,桑耳涼潤,善祛子臟中風熱,不但主漏下血病,並可以治寒熱積聚,積聚去不難成孕。《本經》專取黑者達腎,赤者走肝,補中寓瀉,瀉中寓補之機,具見言外矣。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,金色者治癖飲積聚,及腸風瀉血、衄血、五痔下血、血痹虛勞,咽喉痹痛,一切血證咸宜用之。槐耳治五痔脫肛。柳耳治反胃吐痰。柘耳治肺癰咳吐膿血,不問已成未成,皆可用之。

白話文:

桑樹上寄生的菌類,味道甘甜平和,但帶有毒性。它有桑蛾、桑雞、桑黃、桑臣等別名。

《本經》記載,黑色的桑耳主要治療女性的漏下病症(非經期出血);紅色的則治療血病,如癥瘕積聚(腹腔腫塊),陰部疼痛潰瘍,以及寒熱交錯、不孕等症狀。

《本草發明》提到,桑耳性質偏涼潤,擅長去除子宮內部的風熱,不僅能治療漏下等出血疾病,還能治療寒熱積聚,當積聚去除後,懷孕就比較容易。 《本經》之所以特別強調黑色入腎、紅色入肝,是因為它在補益的同時也帶有瀉下的作用,而瀉下時也兼具補益之效,其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了。至於黃色成熟、顏色發白的桑耳,則能止住長期的腹瀉,並有補氣的功效;金黃色的則能治療飲食積滯、腸風下血、鼻衄(流鼻血)、痔瘡出血、血痹虛勞(因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虛弱)、咽喉腫痛等各種血症,都適合使用。槐樹上的菌類(槐耳)可治療痔瘡和脫肛;柳樹上的菌類(柳耳)可治療反胃嘔吐;柘樹上的菌類(柘耳)可治療肺癰(肺部化膿性疾病)引起的咳嗽、吐膿血,不論疾病是否已經形成,都可以使用。

7. 香蕈

甘平無毒。

發明,諸蕈稟土之熱毒浮長,所以有毒傷人。惟香蕈楠木上糯米種出,大益胃氣,與磨菰雞㙡性味不殊,蘑菰亦埋桑楮諸木於土中,澆以米泔而生,其長大色白,柔軟中空如雞腿者,名雞腿蘑菰。狀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。其出雲南生沙地間,高腳傘頭者曰雞㙡菜,皆能益胃清神。蘑菰兼能化痰,雞㙡兼能治痔。一得桑楮餘澤,一鐘山川靈氣,故其性各有不同耳。

白話文:

香蕈,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

一般來說,各種菇類因為吸收了土壤的熱毒而生長,所以大多有毒性會傷害人。只有香蕈是種植在楠木上,用糯米培育出來的,它能大大增進腸胃的機能,跟蘑菇、雞㙡的性質和味道沒有太大差別。蘑菇也是將桑樹或楮樹等木頭埋在土中,澆上米水而生長。其中長得肥大、顏色潔白、柔軟且內部中空像雞腿的,叫做雞腿蘑菇;形狀像羊肚,表面有蜂窩狀孔洞的,叫做羊肚菌。至於雲南生長在沙地間,有高腳和傘狀頭部的,叫做雞㙡菜,這些菇類都能增進腸胃機能、使精神清爽。蘑菇還能化解痰液,雞㙡則能治療痔瘡。它們一個得到桑樹和楮樹的剩餘養分,一個吸取山川的靈氣,所以它們的性質各有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