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3)

1. 苦瓠

即細頸葫蘆

苦寒,有毒。

《本經》治大水,面目四肢浮腫,下水,令人吐。

發明,瓠有甜苦二種。甜者雖言無毒,亦不利人。扁鵲云,患腳虛脹者不得食之,患永不瘥。苦者尤傷胃氣,不可輕試。凡苦寒藥皆能伐胃,不獨瓠也。《本經》治大水浮腫,又云下水,令人吐,大傷中氣。今人治黃癉水氣,大小便不通。或浸火酒飯上蒸,或實糖霜煅存性,必暴病實證庶可劫之。若久病胃虛誤服,必致吐利不止,往往致斃,可不慎歟。其子煎汁或酒浸,治鼻窒氣塞,少少滴入。又目疾胬肉血翳藥中亦有用者,取苦寒以降火也。長柄胡蘆燒灰存性,腋下癭瘤研末擦之,以愈為度。

白話文:

苦瓠,也就是細頸葫蘆,性味苦寒,而且有毒。

《本經》記載,它可以治療全身水腫,包括臉部和四肢的浮腫,能利尿,但會使人嘔吐。

有人說,葫蘆有甜、苦兩種。甜的雖然說無毒,但也不適合食用。扁鵲說,患有腳部虛弱腫脹的人不可以吃,吃了病永遠不會好。苦的葫蘆更傷胃氣,不可以隨便嘗試。所有苦寒的藥物都會損傷胃,不只是葫蘆而已。《本經》說它能治水腫,又說它能利尿,還會使人嘔吐,這會非常傷損身體的中氣。現在有人用它治療黃疸病和水腫,大小便不通的情況。有時候會用酒浸泡後蒸煮,或加入糖霜燒到保留藥性,但必須是病情急重且體質強壯的人才適合用來攻邪。如果久病體虛、胃弱的人誤服,一定會導致不停的嘔吐和腹瀉,常常會因此喪命,不可不謹慎啊。它的種子煎汁或用酒浸泡,可以治療鼻塞不通,稍微滴入鼻中即可。另外,眼病中的翼狀胬肉和血翳的藥方中也有用到它,是取它的苦寒之性來降火。長柄葫蘆燒成灰並保留藥性後,可以把灰研磨成粉,塗抹在腋下的癭瘤上,直到痊癒為止。

2. 冬瓜子

冬瓜仁

瓜甘寒,子甘平無毒。

《本經》令人悅澤好顏色,益氣不飢,輕身耐老。

發明,冬瓜利大小腸,壓丹石毒。其子治腸癰,去面䵟黑,潤肌膚。及作面脂,即《本經》悅澤好顏色之用也。瓜練絞汁服,治五淋,壓丹石毒。

白話文:

冬瓜的瓜肉味甘性寒,而冬瓜子味甘性平且無毒。

《本經》記載,冬瓜子能使人容光煥發,氣色變好,增加氣力且不易感到飢餓,使身體輕盈,延緩衰老。

《發明》指出,冬瓜能疏通大小腸,解除丹石的毒性。它的種子能治療腸癰,去除臉上的黑斑,潤澤肌膚。用冬瓜子製作成面脂,就能達到《本經》所說使容貌光澤的效果。將冬瓜絞汁服用,可以治療五淋病,並解除丹石的毒性。

3. 越瓜

即菜瓜,俗名生瓜,長可尺余,有青白二色,青者尤勝

甘平小毒。

發明,越瓜生於越中,今湖州等處最多,僅供蔬菜,故名菜瓜。生食動氣,令人心痛,臍下癥結,腳弱不能行。天行病後不可食。惟解酒毒,利小便宜之。燒灰敷口瘡及陰莖熱瘡,以其能解熱毒,收濕氣也。

白話文:

越瓜,也就是菜瓜,俗名又叫生瓜,長度可以超過一尺,有青色和白色兩種,青色的品質更好。
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但帶有少量毒性。

根據考證,越瓜最早產於越地,現在湖州一帶產量最多,僅僅作為蔬菜食用,所以稱為菜瓜。生吃會使人體內氣機紊亂,造成心痛、肚臍下方出現腫塊結聚,以及腿腳軟弱無力,無法行走。患有傳染病後不能食用。只有解酒毒的功效,並且能使小便順暢。將其燒成灰敷在口腔潰瘍和陰莖熱瘡上,是因為它能解熱毒,收斂濕氣。

4. 胡瓜

今名黃瓜,張騫使西域得種,故名胡瓜。隋時避石勒,名改呼黃瓜,至今因之

甘寒小毒。

發明,黃瓜甘寒,故能清熱利水,善解火毒。北人坐臥炕床,以此為珍品。南人以之供蔬,甚不益人,多食動氣,發寒熱,發瘡疥,髮腳氣,令人虛熱上逆。天行後不可食,小兒切忌,作瀉生疳。其治咽喉腫痛,用老黃瓜去子,以芒硝填滿,陰乾為末,每以少許吹之。杖瘡焮腫,取黃瓜入磁瓶中,河水浸之,每以水掃瘡上立效。火眼赤痛,老黃瓜挖去瓤,入芒硝令滿,懸陰處待硝出刮下,磁罐收貯,留點眼甚效。湯火傷灼,五月五日以黃瓜搗碎入瓶內封,掛檐下,取水刷之,皆取其甘寒以解毒也。

白話文:

現在稱作黃瓜,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種子,所以叫做胡瓜。隋朝時為了避諱石勒的名字,改稱黃瓜,這個名稱就沿用至今。

黃瓜味甘性寒,帶有微小毒性。

黃瓜的功效,黃瓜味甘性寒,所以能清熱利水,很能解火毒。北方人習慣坐在炕上,將黃瓜視為珍品。南方人則將黃瓜當作一般蔬菜,其實對人沒有什麼益處,多吃容易引起身體不適,產生發冷發熱的症狀,還可能長瘡、疥癬、腳氣,讓人覺得身體虛熱,氣往上衝。大病初癒後不宜食用,小孩子更要切記,吃了容易拉肚子,還會生疳積。用來治療咽喉腫痛,可以取老黃瓜去掉籽,填滿芒硝,陰乾後磨成粉,每次取少量吹進喉嚨。棍棒造成的紅腫,可以將黃瓜放入磁瓶中,加入河水浸泡,然後用瓶中的水擦拭傷處,馬上見效。火眼紅腫疼痛,可以將老黃瓜挖去瓜瓤,填入芒硝,懸掛在陰涼處,等芒硝滲出後刮下來,用磁罐裝好,用來點眼睛很有效。被開水或火燙傷,可以在端午節將黃瓜搗碎,放入瓶中封好,掛在屋簷下,然後取瓶中的水擦拭傷處,都是利用黃瓜味甘性寒的特性來解毒。

5. 南瓜

種出南蕃故名

甘溫有毒。

發明,至賤之品,食類之所不屑,時珍既云,多食髮腳氣黃癉。不可同羊肉食,令人氣壅,其性滯氣助濕可知。何又言補中益氣耶,前後不相應如此。

白話文:

這種植物從南方外地引進,所以叫做南瓜。

味道甘甜性溫,但有毒性。

它的出現是很晚近的事,是個很便宜的東西,一般來說不是人們喜歡吃的食物。李時珍說過,多吃會導致腳氣、黃疸。不可以和羊肉一起吃,會讓人氣血不通,由此可知它會阻礙氣的運行、助長體內濕氣。那為什麼又說它能補中益氣呢?前後說法不一致,真是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