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41)
卷二 (41)
1. 青木香
即馬兜鈴根
辛苦微寒,無毒。
發明,青木香苦寒香細,入足少陰。善降陰氣上逆,故治風濕,葳蕤湯用之,並治癰腫痰結氣凝諸痛。《唐本》治熱腫蛇毒,水磨敷之。《肘後》治蠱毒,酒水和煎服之,毒從小便出。昔人言,多服令人吐利,肺寒咳嗽,寒痰作喘,胃虛畏食人勿服,以其辛香走竄也。
白話文:
青木香就是馬兜鈴的根。
味道辛苦,性質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
前人研究指出,青木香味苦性寒,氣味細微芳香,歸屬於足少陰腎經。它擅長降泄陰氣上逆的情況,所以能治療風濕病,例如葳蕤湯就使用它,也能治療癰腫、痰結、氣凝等各種疼痛。《唐本草》記載它能治療熱毒腫痛和蛇毒,磨成粉加水敷在患處。《肘後備急方》記載它能治療蠱毒,用酒水一起煎煮服用,毒素會從小便排出。古人說,服用過多會使人嘔吐腹瀉,若是肺部虛寒而咳嗽,或是寒痰引起氣喘,或是胃虛怕吃東西的人,都不要服用,因為它氣味辛辣芳香,容易走竄。
2. 預知子
苦寒,無毒。《大明》曰溫。
發明,預知子專殺蟲療蠱,其治痃癖蛇毒,總是殺蟲之功。相傳取子二枚,綴衣領上,遇有蠱毒則聞其子有聲,故名預知,蜀人極貴重之。
白話文:
預知子,味道苦,屬性寒涼,沒有毒性。《大明本草》說它是溫性的。
發明,預知子專門用來殺滅寄生蟲和治療蠱毒,它治療痃癖和蛇毒,都是利用殺蟲的功效。相傳取兩顆預知子,縫在衣領上,如果遇到蠱毒,預知子就會發出聲響,所以才叫做預知,四川人非常看重它。
3. 牽牛
苦辛溫,有毒。東垣云辛熱有毒。有黑白二種,名黑醜、白醜,凡用生磨取頭末。
發明,牽牛專一行水峻下之劑。白者屬金利肺,治上焦痰飲,除壅滯氣逆,通大腸風秘,除氣分濕熱。黑者屬水,瀉腎而兼瀉脾胃之濕,消腫滿腳氣,利大小便秘。但病在血分,或病稍弱而痞滿者,不可用。東垣云:牽牛非神農藥也。《名醫續注》云:味寒能除濕氣,利小便,治下注腳氣,此說氣味、主治俱誤。凡用牽牛,少則動大便,多在泄下如水,乃瀉氣之藥。其味辛辣,久嚼猛烈雄壯,所謂苦寒安在哉。夫濕者,水之別稱,有形者也。若受濕氣不得施化,致大小便不通,宜暫用之。況牽牛止能泄氣中之濕熱,不能除血中之濕熱,每見酒食過傷病痞者,多服牽牛散取快一時,藥過仍痞,以致久服脫人元氣,猶不知悔也。東垣治下焦虛腫,天真丹用牽牛,以鹽水炒黑,佐沉香、杜仲、補骨脂、官桂諸藥,深得補瀉兼施之妙用,方見《醫學發明》。
白話文:
牽牛味苦、辛,性溫,有毒。元代名醫李東垣認為它辛熱且有毒。牽牛有黑、白兩種,分別稱為黑醜、白醜。一般使用時,要生磨取其頭末。
**藥理作用:**牽牛專門用於行水、強烈下瀉的藥劑。白色的牽牛屬於金,能使肺氣順暢,治療上焦的痰飲,消除胸悶、氣逆,疏通大腸因風引起的便秘,清除氣分的濕熱。黑色的牽牛屬於水,能瀉腎,同時也能瀉脾胃的濕氣,消除水腫、腳氣,使大小便通暢。但是,如果病在血分,或是身體比較虛弱,只是感到胸腹脹滿的人,就不適合使用。李東垣說,牽牛並非神農氏所用的藥物。《名醫續注》說它味寒,能去除濕氣,利小便,治療下肢因濕熱引起的腳氣,這種說法在氣味和主治方面都是錯誤的。凡是用牽牛,少量會促使排便,大量會像水瀉一樣,是屬於瀉氣的藥。它的味道辛辣,久嚼會感到強烈刺激,哪裡有苦寒的性質呢?濕,其實是水的另一種形式,是有形的。如果濕氣不能正常代謝,導致大小便不通暢,可以暫時使用牽牛。況且,牽牛只能泄氣中的濕熱,無法去除血中的濕熱。常常看到飲食過量導致腹脹的人,多半會服用牽牛散來求得一時的舒暢,但藥效過後仍然會感到腹脹,以致長期服用會耗損元氣,還不知道悔改。李東垣治療下焦虛弱引起的水腫,所用的天真丹中,用鹽水炒黑牽牛,搭配沉香、杜仲、補骨脂、官桂等藥,深得補瀉兼施的奧妙,這個方子收錄在《醫學發明》這本書中。
4. 紫葳
一名凌霄
酸微寒,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婦人產乳余疾,崩中癥瘕,血閉寒熱,羸瘦,養胎。
發明,凌霄花手足厥陰血分藥也,能去血中伏火。《本經》主婦人崩中、癥瘕,又治血閉寒熱、羸瘦。云養胎者,以有積瘀在內,瘀散則胎自安也,與《金匱》桂枝茯苓丸中用桃仁、丹皮治妊娠症痼害無異;癥瘕、血閉、血氣刺痛、癘風惡瘡多用之,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。若無瘀血而胎息不安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紫葳
又名凌霄。
味道酸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它主要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暢等疾病,以及崩漏、腹內腫塊、閉經引起的寒熱、身體消瘦,還有安胎的功效。
醫家闡述:
凌霄花是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血分藥,能夠去除血中的潛伏火氣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它能治療婦女崩漏、腹內腫塊,又可治療閉經引起的寒熱、身體消瘦。說它能安胎,是因為體內有瘀血積滯,瘀血散去,胎兒自然就安定了,這和《金匱要略》中桂枝茯苓丸用桃仁、丹皮來治療懷孕時的頑固疾病是相同的道理。它還常被用於治療腹內腫塊、閉經、血氣刺痛、麻風惡瘡等疾病,都是利用它散瘀血的功效。如果沒有瘀血,只是胎兒不安,則不能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