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雄黃
辛苦溫,微毒。武都者良。入香油熬化或米醋入蘿蔔汁煮乾用,生則有毒傷人。
《本經》主寒熱鼠瘻,惡瘡疽痔死肌,殺精物惡鬼邪氣,百蟲毒,勝五兵。
發明,雄黃生山之陽,純陽之精,入足陽明經。得陽氣之正,能破陰邪、殺百蟲、闢百邪,故《本經》所主皆陰邪濁惡之病。勝五兵者,功倍五毒之藥也。其治驚癇痰涎及射工沙蝨毒,與大蒜合搗塗之。同硝石煮服,立吐腹中毒蟲。《千金方》治疔腫惡瘡,先刺四邊及中心,以雄黃末敷之。《聖惠方》治傷寒狐惑,以雄黃燒於瓶中,熏其下部。《和劑局方》酒症丸同蠍尾、巴豆治酒積痛。《肘後方》以雄黃礬石甘草湯煮,治陰腫如斗。《經驗方》以雄黃、白芷為末酒煎,治破傷風腫。《家秘方》以雄黃研細,神麯糊為丸,空心酒下四五分,日服無間,專消瘧母。《急救良方》以雄黃五錢、麝香二錢為末,作二服,酒下,治瘋狗咬傷。《外臺秘要》雄黃敷藥箭毒。《攝生》妙用,雄黃、硫黃、綠豆粉,人乳調敷,酒皶鼻赤不過三五次愈。《痘疹證治》以雄黃一錢、紫草三錢為末,胭脂汁調,先以銀簪挑破搽痘疔。《萬氏方》治壅瘍漫腫色不焮赤,明雄黃細末三分,雞子破殼調入飯上蒸熟食之,重者不過三枚即消。《聖濟錄》以雄黃、豬膽汁調敷白禿頭瘡。熏黃治惡瘡疥癬,殺蟲蝨,和諸藥熏嗽。《千金方》有咳嗽熏法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苦,性質溫和,帶有微毒。產於武都的品質最好。可以加入香油中熬煮融化,或加入米醋與蘿蔔汁煮乾後使用。生用則有毒,會傷害人體。
《本經》記載,主要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發熱、鼠瘻(淋巴結結核)、惡瘡、癰疽、痔瘡、壞死的肌肉,可以殺死精怪之物、驅除惡鬼邪氣、各種蟲類的毒,藥效勝過一般的兵器。
藥物發明 雄黃生長在山地的向陽面,是純陽之精,歸屬於足陽明經。能得到陽氣的純粹,可以破除陰邪、殺滅百蟲、驅散各種邪氣,所以《本經》所記載的主治疾病都是屬於陰邪濁惡的病症。所謂“勝五兵”,是指它的功效比一般有毒的藥物強很多倍。它可以治療驚癇(癲癇)、痰涎、以及射工(水中一種毒蟲)和沙蝨(跳蚤)的毒,可以和大蒜一起搗碎塗抹患處。與硝石一起煮服,可以立即吐出腹中的毒蟲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治療疔瘡和惡瘡,先刺破瘡周圍和中心,然後敷上雄黃粉。《聖惠方》記載,治療傷寒和狐惑病(一種眼病),用雄黃在瓶中燒,然後用煙熏患處的下部。《和劑局方》的酒症丸搭配蠍尾和巴豆可以治療因飲酒引起的腹痛。《肘後方》記載,用雄黃、明礬、甘草煎湯煮沸,可以治療陰部腫大如斗的病症。《經驗方》記載,用雄黃和白芷磨成粉,用酒煎服,可以治療破傷風引起的腫脹。《家秘方》記載,用雄黃研成細末,用神曲糊製成藥丸,在空腹時用酒送服四五分(中藥劑量單位),每天服用,可以專門消除瘧母(瘧疾引起的脾臟腫大)。《急救良方》記載,用雄黃五錢、麝香二錢磨成粉,分為兩次用酒送服,可以治療被瘋狗咬傷。《外臺秘要》記載,雄黃可以敷於塗有毒藥的箭頭上。《攝生》的妙用,將雄黃、硫黃、綠豆粉用人乳調和塗敷,酒糟鼻或臉部紅腫不過三五次就能痊癒。《痘疹證治》記載,用雄黃一錢、紫草三錢磨成粉,用胭脂汁調和,先用銀簪挑破痘疹,然後塗抹。《萬氏方》記載,治療癰腫漫腫但顏色不紅的病症,用明雄黃細末三分,打一個雞蛋調入飯中蒸熟食用,病情嚴重的,吃不超過三個就能消腫。《聖濟錄》記載,用雄黃和豬膽汁調和塗抹在白禿頭瘡上。熏黃(可能指雄黃加熱後的煙)可以治療惡瘡和疥癬,可以殺滅蟲和蝨子,可以和各種藥物一起熏蒸咽喉。《千金方》中有關於咳嗽的熏蒸方法。
2. 雌黃
辛平,有毒。
《本經》主惡瘡頭禿痂疥,殺毒蟲蝨身癢,邪氣諸毒。
發明,雌黃出山之陰,故單治瘡殺蟲,而不能治驚癇痰疾。《本經》治惡瘡頭禿痂疥,與雄黃之治寒熱鼠瘻,迥乎陰陽之分矣。其殺毒蟲蝨身癢,較雄黃之殺精物惡鬼邪氣,解毒辟惡之性則一,而功用懸殊。治狂癡勝金丹用之,不過借為搜陰邪之響導耳。《別錄》治鼻中息肉。不宜久服,令人腦漏。
白話文:
雌黃,味道辛辣性平和,但有毒。
《本經》記載,它主要治療惡性瘡瘍、頭皮禿瘡結痂、疥瘡,可以殺死毒蟲、跳蚤,止身體搔癢,驅除邪氣和各種毒素。
_發明_認為,雌黃產於山的陰面,所以單獨使用它只能治療瘡瘍、殺蟲,而不能治療驚風、癲癇、痰病。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惡性瘡瘍、頭皮禿瘡結痂、疥瘡,與雄黃治療寒熱、瘰癧的功效,完全是陰陽性質的不同。它殺死毒蟲、跳蚤,止身體搔癢的功效,雖然與雄黃殺精物、惡鬼、邪氣,解毒避穢的性質相同,但功效差異很大。治療狂躁痴呆的勝金丹會用到它,不過是借用它來引導藥物搜尋陰邪罷了。《別錄》記載,它可以治療鼻中息肉。不應該長期服用,會導致腦液外漏。
3. 石膏
辛甘大寒,無毒。清胃熱煅用。治中暍熱生用。一種微硬有肌理名理石,主治與粗理黃石相類。
《本經》主中風寒熱,心下逆氣驚喘,口乾舌焦不能息,腹中堅痛,除邪鬼產乳金瘡。
發明,古人以石膏、葛根併為解利陽明經藥。蓋石膏性寒,葛根性溫,功用詎可不辯。葛根乃陽明經解肌散寒之藥。石膏為陽明經辛涼解熱之藥,專治熱病,暍病,大渴引飲,自汗頭痛,尿澀便閉,齒浮面腫之熱證,仲景白虎湯是也。東垣云,立夏前服白虎,令人小便不禁,降令大過也。今人以此湯治冬月傷寒之陽明證,服之未有得安者,不特石膏之性寒,且有知母引邪入犯少陰,非越婢,大青龍,小續命中石膏佐麻黃化熱之比。先哲有云;凡病雖有壯熱而無煩渴者,知不在陽明,切勿誤與白虎。《本經》治中風寒熱,是熱極生風之象。邪火上衝,則心下有逆氣及驚喘。陽明之邪熱甚,則口乾舌焦不能息。邪熱結於腹中,則堅痛。邪熱不散,則神昏譫語,等乎邪鬼。解肌散熱,外泄則諸症自退矣。即產乳金瘡亦是鬱熱蘊毒,赤腫神昏,故可用辛涼以解泄之,非產乳金瘡可泛用也。其《金匱》越婢湯治風水,惡寒無大熱,身腫自汗不渴,以麻黃髮越水氣,使之從表而散;石膏化導胃熱,使之從外而解。如大青龍、小續命等劑,又不當以此執泥也。至於三黃石膏湯,又伊尹三黃、河間解毒,加入石膏、麻黃、香豉、薑、蔥,全以麻黃開發伏氣,石膏化導鬱熱,使之從外而解。蓋三黃石膏之有麻黃,越婢、青龍、續命之有石膏,白虎之加桂枝,加蒼朮,加人參,加竹葉、麥門冬,皆因勢利導之捷法。《千金》五石丸等方,用以解鍾乳、紫白石英、石脂之熱性耳。《別錄》治時氣頭痛身熱,三焦大熱,皮膚熱,腸胃中熱氣,解肌發汗,止消渴煩逆。腹脹,暴氣喘息咽熱者,以諸病皆由足陽明胃經邪熱熾盛所致,惟喘息略兼手太陰病,此藥能散陽明之邪熱,陽明熱邪下降,則太陰肺氣自寧,故悉主之。粗理黃石破積聚,去三蟲。《千金》煉石散醋煅水飛,同白斂、鹿角治石癰,以火針針破敷之。
白話文:
石膏,味辛、甘,性大寒,沒有毒性。將其煅燒後使用,可以清除胃熱。新鮮石膏則可以用來治療中暑。有一種質地稍微堅硬,有紋理的石膏,稱為理石,它的主要功效和粗理黃石相似。
《本經》記載,石膏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、胸悶氣逆、呼吸急促、口乾舌燥、無法止渴、腹部劇烈疼痛,還能驅除邪祟、治療產後病及外傷引起的金瘡。
發明(這裡指醫家對石膏的闡述),古代醫家將石膏和葛根一起用來治療陽明經的疾病。因為石膏性寒,葛根性溫,它們的功效一定要仔細辨別。葛根是治療陽明經的解肌散寒藥,而石膏則是治療陽明經的辛涼解熱藥,專門治療熱病、中暑、口渴大量飲水、自汗、頭痛、小便澀滯、大便不通、牙齒浮動、面部腫脹等熱證,張仲景的白虎湯就是使用石膏的代表方。李東垣說,立夏之前服用白虎湯會使人小便失禁,這是過度使用降泄藥物。現在有人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冬天傷寒的陽明病,服用後沒有人能夠痊癒,這不僅是因為石膏的藥性寒涼,而且還有知母會引邪氣侵犯少陰經的副作用,這和越婢湯、大青龍湯、小續命湯中石膏輔助麻黃化解熱邪的作用是不同的。先賢曾說過,如果疾病雖然有高熱但沒有煩渴症狀,就說明病不在陽明經,千萬不要誤用白虎湯。《本經》中說石膏能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,其實指的是熱極生風的症狀。邪火上衝,就會導致胸悶氣逆和呼吸急促。陽明經的邪熱過盛,就會導致口乾舌燥、無法止渴。邪熱結聚在腹中,就會導致腹部劇烈疼痛。邪熱不散,就會導致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這就和被邪祟纏身一樣。如果能通過解肌散熱,將邪熱向外排出,那麼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消退。產後病和金瘡也都是由於體內鬱積熱毒導致的紅腫、神志不清,所以可以使用辛涼的藥物來解熱散毒,並不是所有的產後病和金瘡都可以使用。至於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越婢湯,是用來治療風水病,症狀是怕冷但沒有高熱、身體浮腫、自汗但不口渴,它是用麻黃來發散體表的水氣,讓其從體表散出;用石膏來化解胃熱,讓熱邪也從體表散出。而像大青龍湯、小續命湯等方劑,就不能簡單地按照越婢湯的思路來理解。至於三黃石膏湯,又是根據伊尹的三黃湯、河間的解毒方加減而成,加入了石膏、麻黃、豆豉、薑、蔥等藥材,主要是用麻黃來開發體內的伏邪之氣,用石膏來化解鬱積的熱邪,使邪熱從體表排出。三黃石膏湯之所以用麻黃,就像越婢湯、大青龍湯、小續命湯用石膏一樣,白虎湯之所以加入桂枝、蒼朮、人參、竹葉、麥門冬等藥材,都是為了順應病情來調整方藥的巧妙方法。《千金方》中的五石丸等方劑,是用來化解鐘乳、紫石英、白石英、石脂等藥物的熱性的。《別錄》記載,石膏可以治療時氣病引起的頭痛、發熱、三焦大熱、皮膚發熱、腸胃熱氣,能夠解肌發汗、止渴、消除煩躁、逆氣。對於腹脹、突然發作的氣喘、咽喉灼熱等症狀,這些病都是由於足陽明胃經的邪熱過盛所導致,其中氣喘還稍微兼有手太陰肺經的問題,而石膏能夠散發陽明經的邪熱,當陽明經的熱邪下降,那麼太陰肺氣自然就能恢復正常,所以這些病症石膏都能治療。粗理黃石可以破除體內的積聚、消除三蟲(寄生蟲)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將石膏用醋煅燒後水飛,與白蘞、鹿角一同研磨,可以用來治療石癰(一種皮膚疾病),用火針刺破病灶後敷上藥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