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36)
卷三 (36)
1. 蘇合香
甘溫無毒。出天竺崑崙諸國,安南三佛齊亦皆有之。其質如黐膠者為蘇合油。色微綠如雉斑者良,微黃者次之,紫赤者又次之。以簪挑起徑尺不斷如絲漸漸屈起如鉤者為上,以少許擦手心香透手背者真。忌經火。
發明,蘇合香聚諸香之氣而成,能辟惡殺鬼精物,治溫瘧蠱毒、癇痙,去三蟲,除邪,能透諸竅藏,闢一切不正之氣。凡痰積氣厥,必先以此開導,治痰以理氣為本也。凡山嵐瘴濕之氣,襲於經絡,拘急弛緩不均者,非此不能除,但性燥氣竄,陰虛多火人禁用。
白話文:
蘇合香,性味甘溫,沒有毒性。產地來自古代的印度、崑崙山一帶的國家,安南、三佛齊等地也有。它的質地像黏膠的,稱為蘇合油。顏色稍微帶綠,像野雞身上的斑紋那種是好的,淡黃色的次之,紫紅色的又更次。用簪子挑起來,可以拉出一尺長不斷,像絲線一樣慢慢彎曲成鉤狀的,是最好的。取一點點擦在手心,香味可以穿透到手背的,才是真的。切忌經過火燒。
功效論述,蘇合香是各種香氣聚集而成的,能夠驅除穢氣,殺滅鬼怪精靈之物,可以治療溫瘧、蠱毒、癲癇抽搐,去除體內的三蟲,消除邪氣,能夠通透各個孔竅與臟腑,驅散一切不正之氣。凡是痰積氣滯所導致的昏厥,必須先用它來開導,因為治療痰疾,以調理氣機為根本。凡是山林霧氣、濕氣侵襲經絡,導致肌肉拘攣、鬆弛不均勻的,非用蘇合香不能去除,但因為它性質燥烈,氣味竄散,所以陰虛火旺的人禁用。
2. 龍腦香
即冰片
辛苦溫有毒。忌見火。
發明,龍腦香竄入骨,風病在骨髓者宜之;若風在血脈肌肉用之,反引風入骨髓也。其味大辛善走,故能散熱,通利關格結氣,張云岐人參散、柏子仁湯等方多用之。其治目痛喉痹下疳,取其辛溫而散火鬱也。時珍曰,古方皆言龍腦辛涼入心,故目疾驚風及痘瘡心熱、血瘀倒靨者,用豬心血為引,使毒散於外則瘡發,此似是而非也。目痛驚風及痘,皆火病火鬱,則發之從治之法,辛溫發散故也。使壅塞通利,經絡條達,而驚熱自平,瘡毒能出。然不可多用,多用則真氣立耗矣。人有急難欲自盡者,頓吞兩許立斃,為其辛烈立能散盡真氣也。世人誤以為寒,不知辛散之性,似乎涼耳。治火證,舌出寸許用冰片摻上即縮,引火歸元也。目病屬陰虛者不宜入點。
白話文:
龍腦香,也就是冰片,味道辛苦,性質溫熱,有毒性,要避免接觸火。
龍腦香的特殊功效是,它能夠深入骨頭,所以適合治療風病侵入骨髓的情況。如果風邪只是在血脈肌肉,使用龍腦香反而會把風邪引導進入骨髓。龍腦香味道非常辛辣,善於走竄,所以能夠散熱、疏通阻滯、消解鬱結的氣。像是張云岐的人參散、柏子仁湯等方劑,都經常使用龍腦香。它治療眼睛疼痛、喉嚨腫痛、下疳等疾病,是利用其辛溫的特性來疏散鬱積的火氣。
李時珍說,古籍都認為龍腦香辛涼,能夠進入心經,所以治療眼疾、驚風以及痘瘡心熱、血瘀倒靨等情況時,會用豬心血作為引藥,讓毒邪散發到體外,使瘡發出來,這種說法好像對又好像不對。其實眼睛疼痛、驚風和痘瘡,都是火熱或火鬱引起的疾病,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才是正確的。龍腦香辛溫,有發散的功效,所以能使阻塞的氣血疏通,經絡通暢,驚熱自然就會平息,瘡毒也能夠排出。但是龍腦香不可過量使用,過量使用會迅速耗損真氣。有人遇到急難想要自殺,吞下兩錢左右的龍腦香就會立刻斃命,因為它辛烈的藥性可以快速耗盡真氣。世人誤以為龍腦香是寒性的藥物,其實是因為它辛散的特性,才會讓人感覺涼爽而已。治療火熱的病症,舌頭伸出很長,用冰片塗抹上去,舌頭就會縮回去,這是引導火氣歸於本源。眼睛疾病如果是陰虛引起的,就不適合使用龍腦香來點眼。
3. 樟腦
一名腦子,又名韶腦
辛熱有毒。忌見火。
發明,樟木性稟龍火,辛溫香竄能去濕辟惡氣。故治乾霍亂,以樟木屑煎濃汁吐之。中惡卒死者,以樟木燒煙薰之,待蘇用藥。韶郡諸山樟木最多,土人以之蒸汁煎煉結成樟腦,與焰硝無異,水中燃火其焰益熾。今丹爐家及煙火方皆用之。去濕殺蟲,此物所長。燒煙燻衣能闢蟲蝨。治腳氣腫痛或以樟腦置兩股,用杉木作桶盛湯濯之,或樟腦、烏頭等分,醋丸彈子大,每置一丸於足心踏之,下以微火烘之,衣被圍覆,汗出如涎為效。
白話文:
樟腦,又名腦子,也叫韶腦。
性味辛辣溫熱,有毒。切記不可接觸火。
說到樟腦的由來,樟樹的木材本性就像龍的火一樣,具有辛溫、香氣濃郁且能驅散濕氣、避除穢氣的特性。因此,可以治療乾霍亂,方法是將樟木屑煎煮成濃汁,喝下去後再吐出來。若是遇到中邪而突然昏死的人,可以用樟木燒煙薰之,等到甦醒後再用藥治療。韶州一帶的山區樟樹最多,當地人將樟樹蒸煮取汁,再熬煉成樟腦,其特性與焰硝相似,在水中燃燒火勢更旺。現在煉丹的人以及製作煙火的人都使用樟腦。樟腦的長處在於去除濕氣、殺滅蟲子。燒樟腦煙薰衣服可以驅除蟲子和蝨子。治療腳氣腫痛,可以將樟腦放在兩腿之間,用杉木桶裝熱水浸泡雙腳;或者將樟腦和烏頭研磨成等份,用醋調和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,每次將一顆藥丸放在腳心踩著,下方用微火烘烤,並用衣被覆蓋,待汗如黏液般流出就見效了。
4. 阿魏
辛溫有毒。驗真偽法,置熟銅器中一宿,沾處白如銀色者為真。
發明,阿魏消肉積,殺蟲,治癖積為主藥。故能解毒辟邪,治瘧痢,疳勞諸病。久瘧用阿魏、硃砂等分為末,米糊丸皂子大,空心人參湯服一丸即愈。如痢用黃連木香湯下,蓋瘧亦多起於積滯耳,同麝香、硫黃、蘇合貼一切塊有效。然人脾胃喜芳香而惡臭烈,凡脾胃虛人雖有積滯,不可輕投。
白話文:
阿魏,味辛性溫,有毒性。要檢驗真偽的方法,可以將阿魏放在燒熱的銅器中過夜,沾到的地方呈現銀白色,就是真的。
發明:阿魏能消除肉類食物的積滯,殺死體內寄生蟲,主要用來治療癖積這類疾病。所以它能解毒辟邪,治療瘧疾、痢疾、疳積等各種病症。對於久病不癒的瘧疾,可以用阿魏、硃砂等量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皂角大小的藥丸,空腹時用人參湯送服一丸,就能痊癒。如果用來治療痢疾,就用黃連木香湯送服。瘧疾通常也多是因體內積滯引起的。阿魏與麝香、硫黃、蘇合香等一起調配成藥膏,貼在腫塊處也有效。不過,人的脾胃喜歡芳香的氣味,厭惡強烈的臭味,所以凡是脾胃虛弱的人,即使有積滯,也不可輕易使用阿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