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4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9)

1. 羊蹄根

俗名禿菜

辛苦寒,小毒。傍莖有鉤如波稜菜狀,夏末結子便枯者是也。

《本經》主頭禿,疥瘙,除熱,女子陰蝕。

發明,羊蹄根屬水走血分,為除濕殺蟲要藥。故《本經》治頭禿、疥瘙、女子陰蝕之患。新採者醋搗塗癬。殺蟲加輕粉尤效。

白話文:

俗稱禿菜。

味道辛苦,性寒,帶有小毒。它的莖旁邊有像波稜菜一樣的鉤狀物,到夏末結子後就會枯萎,這就是羊蹄根。

《本經》記載,羊蹄根主要能治療頭部禿髮、疥瘡搔癢,可以清除體內熱氣,以及治療女性陰部潰爛。

藥理研究認為,羊蹄根屬於走血分的藥物,是去除濕氣、殺滅寄生蟲的重要藥物。所以《本經》才會記載它能治療頭禿、疥瘡搔癢、女性陰部潰爛等疾病。剛採摘的新鮮羊蹄根,用醋搗爛塗在癬患處,能有效治療。如果要加強殺蟲效果,可以加入輕粉,效果會更好。

2. 菖蒲

辛溫,無毒。解巴豆、大戟毒。

《本經》主風寒濕痹,咳逆上氣,開心孔,補五臟,通九竅,明耳目,出音聲。主耳聾、癰瘡,溫腸胃,止小便,久服輕身,不忘不惑,延年益心智,高志不老。

發明,菖蒲乃手少陰、厥陰之藥,心氣不足者宜之。《本經》言補五臟者,心為君主,五臟系焉。首言治風寒濕痹,是取其辛溫,開發脾氣之力。治咳逆上氣者,痰濕壅滯之喘咳,故宜搜滌。若肺胃虛燥之喘咳,非菖蒲可治也。其開心孔,通九竅,明耳目,出音聲。總取辛溫利竅之力。心孔開,九竅利,則癰瘡之毒可解。腸胃喜溫惡寒,腸胃既溫,則膀胱之虛寒小便不禁自止。久服輕身者,除濕之驗也。不忘不惑,延年益智,高志不老,皆補五臟、通九竅之力也。又主肝虛,心腹痛,霍亂轉筋,消伏梁癲癇,善通心脾痰濕可知。《千金》治胎動不安,半產漏下,或搶心下血,及產後崩中不止,並以菖蒲一味煎服。凡陽亢陰虛嫠寡失合者禁用,以其性溫善鼓心包之火,與遠志之助相火不殊。觀《本經》之止小便利,其助陽之力可知。

白話文:

菖蒲味辛性溫,沒有毒性。可以解除巴豆、大戟的毒性。

《本經》記載,菖蒲主要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痛,以及咳嗽、氣喘上逆等症狀。它能開通心中竅穴,補益五臟,疏通九竅,使耳聰目明,發出聲音。還可以治療耳聾、癰瘡,溫暖腸胃,止住小便過多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記憶力增強,頭腦清晰不迷惑,延年益壽,增進心智,使人意志高遠而不顯衰老。

有醫家認為,菖蒲是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藥物,心氣不足的人適合使用。 《本經》說它能補五臟,是因為心為君主,其他五臟都與它相關。它首先提到治療風寒濕痺痛,是利用它辛溫的特性,來開發脾氣的功效。治療咳嗽、氣喘上逆,是指痰濕壅滯引起的喘咳,所以需要用它來清除痰濕。如果是肺胃虛燥引起的喘咳,則不適合用菖蒲。它能開通心中竅穴,疏通九竅,使耳聰目明,發出聲音,都是利用它辛溫、通利竅穴的作用。心竅開通,九竅疏利,那麼癰瘡的毒素就能解除。腸胃喜歡溫暖而怕寒冷,腸胃溫暖了,膀胱虛寒導致的小便不禁自然就會停止。長期服用使身體輕盈,是它祛除濕邪的功效。使人不忘事,不迷惑,延年益壽,增進心智,意志高遠而不顯衰老,都是它補益五臟、疏通九竅的作用。菖蒲還能治療肝虛、心腹疼痛、霍亂轉筋,消除伏梁(腹部腫塊)、癲癇,由此可知它能很好地疏通心脾痰濕。《千金方》用菖蒲單味煎服,治療胎動不安、流產、產後出血不止,以及產後血崩等症。凡是陽氣過盛、陰液虧虛的寡婦不宜使用,因為它藥性溫熱,容易助長心包的火氣,與遠志助長相火的效果相似。從《本經》記載它能止小便來看,可知它助陽的功效。

3. 蒲黃

甘微寒,無毒。筋能行血,羅去粗筋,取粉用。

《本經》主心腹膀胱寒熱,利小便,止血,消瘀血。

發明,手足厥陰血分藥也。故能治血,治痛。《本經》主心腹膀胱寒熱,良由血結其處,營衛不和故也。又言止血,消瘀者,以生則能行,熟則能止,與五靈脂同用,名失笑散,治一切心腹疼痛。能破瘀積,消癰腫,去產婦兒枕痛。然胃氣虛者,入口必吐,下咽則利,以五靈脂性味濁惡也。宋度宗一夜忽舌脹滿口,用蒲黃、乾薑末乾摻而愈,以蒲黃之涼血活血,乾薑之引火外散,深得逆從兼濟之妙用。然舌根脹痛,亦有屬陰虛火旺者,誤用前法,轉傷津液,每致燥澀愈甚,不可不審。

白話文:

蒲黃味道甘甜,性質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它能疏通經絡,促進血液運行,使用時要去除粗筋,取其粉末使用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蒲黃主要治療心腹和膀胱的寒熱病症,能利小便、止血、消除瘀血。

_藥物發明論_認為,蒲黃是手厥陰肝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血分藥,所以能治療與血相關的疾病,也能止痛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它能治療心腹和膀胱的寒熱病,是因為這些部位的血液凝結,導致營氣和衛氣不調和。又說它能止血、消除瘀血,是因為生的蒲黃能活血,炒熟的蒲黃則能止血。蒲黃與五靈脂一起使用,稱為失笑散,能治療各種心腹疼痛。蒲黃還能破除瘀血積聚,消除癰腫,去除產婦因胎盤殘留引起的腹痛。但是,脾胃虛弱的人服用蒲黃,容易入口就嘔吐,吞下後則會腹瀉,這是因為五靈脂的味道渾濁且令人不適。宋度宗曾經一夜之間突然舌頭腫脹滿口,使用蒲黃和乾薑末乾摻敷於舌頭上就痊癒了。這是因為蒲黃能涼血活血,乾薑能引火外散,巧妙地結合了逆治和順治的方法。然而,舌根腫痛也有屬於陰虛火旺的情況,如果誤用這種方法,反而會損傷津液,導致乾燥澀痛的情況更加嚴重,不可不謹慎辨別。

4. 苦草

苦溫,無毒。

發明,苦草香竄,入足厥陰肝經,理氣中之血。產後煎服,能逐惡露。但味苦伐胃,氣竄傷腦,膏梁柔脆者,服之減食作瀉,過服則晚年多患頭風。昔人畏多產育,以苗子三錢,經行後曲淋酒服,則不受妊,傷血之性可知。煎湯主婦人白帶。又治嗜食干茶,面黃無力,為末,和炒芝麻,不時嚼之。

白話文:

苦草性味苦,屬溫性,沒有毒性。

_發明_中說,苦草氣味芳香竄散,能進入足厥陰肝經,調理經脈中的氣血。產後煎服,可以幫助排除惡露。但是因為味道苦會傷害脾胃,氣味竄散也會傷及頭腦,平時吃太好、身體虛弱的人,服用後會食慾下降、容易拉肚子,過量服用則晚年容易患頭痛。古人害怕多生產,會用三錢的苦草嫩苗,在月經結束後用酒沖服,這樣就不會懷孕,可見它具有傷害血分的性質。煎湯服用可以治療婦女的白帶。也能治療喜歡吃乾茶導致面色蠟黃、身體無力的情況,將苦草磨成粉,和炒過的芝麻拌在一起,隨時嚼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