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9)

1. 鉤吻

《本經》名野葛,紅花者名火把草,黃花者名黃藤,《千金》名黃野葛

辛溫,大毒。

《本經》主金瘡乳痓中惡風,咳逆上氣,水腫,殺鬼疰蠱毒。

發明,野葛之毒甚於戈戟,故有鉤吻之名。而風毒蠱疰用之以毒攻毒,苟非大劇。亦難輕用。紫者破血結,青者破痰積。其葉與黃精葉相似,但鉤吻葉有毛鉤二個,黃精葉似竹葉而無毛鉤,可以明辨。誤食鉤吻葉,飲冷水即死,以死屍懸樹上汁滴在地即生菌子,收之名菌藥。毒於野葛,蕹菜搗汁解之,取蕹菜汁滴野葛苗即萎死。中野葛毒,急不可得蕹菜,多飲甘草汁、人屎汁,或白鴨血、白鵝血、羊血灌之亦解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經》稱它為野葛,開紅花的叫做火把草,開黃花的叫做黃藤,《千金方》則稱之為黃野葛。

它的味道是辛辣溫熱,而且有劇毒。

《本草經》記載,它主要能治療外傷出血、小兒驚風、中邪引起的疾病、咳嗽氣喘、水腫,還能殺死鬼魅邪氣、蠱毒等。

**說明:**野葛的毒性比戈戟還強,所以才被稱為鉤吻。用它來治療風毒、蠱毒等疾病,是利用它的毒性來以毒攻毒,但如果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,也不宜輕易使用。紫色的鉤吻能破除血瘀,青色的則能化解痰積。它的葉子和黃精的葉子很像,但鉤吻的葉子有兩個毛鉤,而黃精的葉子像竹葉一樣,沒有毛鉤,這可以作為辨別的方法。如果誤食鉤吻葉,喝冷水就會死亡。如果把中毒死亡的人懸掛在樹上,滴落下來的汁液在地上會長出菌子,收集起來可以當作藥材,稱為菌藥。它的毒性比野葛還要強,可以用蕹菜搗汁來解毒,如果將蕹菜汁滴在野葛幼苗上,幼苗就會枯萎而死。如果中了野葛的毒,一時又找不到蕹菜,可以多喝甘草汁、人糞汁,或灌服白鴨血、白鵝血、羊血,也能解毒。

2. 蔓草部

3. 菟絲子

《本經》名菟蘿

辛甘平,無毒。酒煮搗爛作餅焙乾用。雷公曰:凡使勿用天碧草子真相似,只是味酸澀並黏也。菟絲最難得真,有人以子種出皆水犀草,今藥肆所賣俱系此類,然服亦有微功,不似假石蓮子之大苦大寒大傷胃氣,伐人天元也。至賤之物尚爾,若此況珍貴之品,能無偽乎。

《本經》續絕傷補不足,益氣力肥健人。

發明,菟絲子去風明目,肝腎氣分藥也。其性味辛溫質黏,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,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,復兼四味,《經》曰,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菟絲子、五味子之屬是也。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,此補脾腎肝三經要藥。《本經》言續絕傷補不足,益氣力肥健人者,三經俱實而絕傷續,不足補,氣力長,令人肥健矣。其功專於益精髓堅筋骨,止遺泄,主莖寒精出,溺有餘瀝,去膝脛痠軟、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,合補骨脂、杜仲用之,諸經膜皆屬於肝也。氣虛瞳子無神者,以麥門冬佐之,蜜丸服效。凡陽強不痿,大便燥結,小水赤澀者勿用。以其性偏助陽也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稱它為菟蘿。

味道是辛、甘,性平,沒有毒性。將菟絲子用酒煮過,搗爛做成餅狀,烘乾後使用。雷公說:使用時不要用外形很像的天碧草子來冒充,天碧草子的味道是酸澀而且有黏性。菟絲子很難找到真的,有人用種子種出來的都是水犀草,現在藥店賣的幾乎都是這類,但服用後也有一些微小的功效,不像假的石蓮子那樣大苦大寒,會嚴重傷害胃氣,損耗人的元氣。連這麼便宜的東西都這樣,更何況珍貴的藥材,怎麼可能沒有假貨呢?

《本經》記載,菟絲子可以接續斷裂的傷處,補足身體的不足,增強氣力,使人變得強壯。

_發明_說:菟絲子能祛除風邪、使眼睛明亮,是作用於肝腎氣分的藥物。它的性質是辛溫而且有黏性,跟杜仲一樣可以強壯筋骨,溫暖腰膝。五味之中,只有辛味可以疏通四種氣,同時兼具其他四味,《黃帝內經》說,腎臟不喜歡乾燥,要趕緊用辛味來滋潤它。菟絲子、五味子等就屬於這種。它與辛香燥熱的辛味截然不同,是補益脾、腎、肝三經的重要藥物。《本經》說的可以接續斷裂的傷處、補足身體的不足、增強氣力,使人變得強壯,是因為三經的功能都充實了,斷裂的傷處能接續,不足能補足,氣力增長,人自然就變得強壯。它的功效專注於補益精髓、堅固筋骨、止住遺精,可以治療男性陰莖寒冷、精液流出、小便有餘瀝,也能去除膝蓋和小腿的酸軟,對於老年人肝腎氣虛引起的腰痛膝冷,可以與補骨脂、杜仲一起使用。因為全身的筋膜都歸屬於肝臟。氣虛導致瞳孔沒有神采的,可以用麥門冬來輔助,做成蜜丸服用效果很好。凡是陽氣過於旺盛導致勃起不軟、大便乾燥結塊、小便赤黃澀痛的人,不要使用菟絲子,因為它的藥性偏向於助長陽氣。

4. 五味子

酸溫,無毒。產遼東者佳。微焙搗碎用。

《本經》主益氣,咳逆上氣,勞傷羸瘦,補不足,強陰益男子精。

發明,五味子右腎命門本藥。《本經》主咳逆上氣,強陰益男子精,心腎不交者宜之,兼入肺腎二經。味酸而斂耗散之金,性溫而滋不足之水,生津止渴,益氣強陰,壯水鎮陽。收瞳子散大,定喘斂汗。加乾薑治冬月肺寒咳嗽。同人參、門冬治夏月精神困乏。而虛熱久嗽,不可誤用表散。須以此去核之辛溫助火,但用皮肉之酸鹹以滋化之,不宜多用,恐酸太過反致閉遏而成虛熱也。黃昏嗽乃火浮於肺,不宜涼藥,宜五味子斂而降之。但風邪在表,痘疹初發,一切停飲,肺家有實熱者皆當禁之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,味道酸、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其中以遼東出產的品質最好。使用時稍微烘烤後搗碎即可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五味子主要功效是能補益氣力,治療咳嗽氣喘、向上衝逆的感覺,以及因勞累損傷導致的身體虛弱消瘦;能補足身體的不足,強壯陰氣,增益男子的精氣。

醫家論述,五味子是右腎命門的根本藥物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它能治療咳嗽氣喘、向上衝逆,能強壯陰氣、增益男子精氣,適合心腎不交的人使用,同時也入肺經和腎經。它的味道酸可以收斂耗散的肺金之氣,性質溫和可以滋養不足的腎水,能夠生津止渴、補益氣力、強壯陰氣、滋補腎水並鎮攝浮越的陽氣。還可以收縮放大的瞳孔,平定喘息、收斂汗液。加入乾薑可以治療冬天因肺寒引起的咳嗽。與人參、麥門冬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夏天精神困乏的症狀。但若是虛熱久咳,就不宜誤用發散的藥物。必須將五味子的核去除,因為核的辛溫屬性會助長火氣,只需用果皮果肉的酸鹹屬性來滋養化生即可,不宜過量使用,否則酸味過重反而會導致閉塞,形成虛熱。黃昏時的咳嗽是因為火氣上浮於肺,不適合使用寒涼的藥物,應該用五味子來收斂並使火氣下降。但若是風邪在表、痘疹剛開始發作、一切停飲的情況,以及肺部有實熱的人,都應當禁用五味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