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10)
卷四 (10)
1. 蚯蚓
即地龍
鹹寒小毒。白頸者良。解熱毒,入鹽化水用。通經絡,炙乾用。
《本經》主蛇瘕,去三蟲,伏屍鬼疰蠱毒,殺長蟲。
發明,蚯蚓在物應土德,在星為軫水,體雖卑伏而性善穴竄。專殺蛇蟲、三蟲伏屍諸毒,解濕熱,療黃疸,利小便,通經絡,故活絡丸以之為君。地龍湯治痘瘡,脾腎虛熱嬌紅,五六日漸變乾紫伏陷者,同荸薺搗,和酒釀,服之即起。若干紫色黯皮堅,為肝脾血熱,即宜犀角、紫草、黃連清解,非地龍所宜。溫病大熱,狂妄,天行大熱,和人尿搗絞服之,熱毒從小便而去也。小便暴秘不通,亦宜用之。入蔥化為水,療暴聾。
白話文:
蚯蚓,又名地龍,味道鹹,屬性寒涼,帶有微小的毒性。其中以頸部呈現白色的蚯蚓品質較佳。它可以解熱毒,使用時需將其放入鹽水中化開。若要疏通經絡,則需將其烤乾後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蚯蚓能治療蛇瘕(腹部腫塊的一種),驅除三種寄生蟲,消除伏屍(指體內毒素積聚的病症)、鬼疰(類似現代的傳染病)和蠱毒,也能殺死體內的長蟲(即寄生蟲)。
《發明》指出,蚯蚓在事物中對應五行中的土,在星象中則對應軫宿的水,雖然身體卑微伏地,但其習性善於鑽洞。它專門殺滅蛇蟲、三種寄生蟲、以及伏屍等各種毒素,能解除濕熱,治療黃疸,促進小便通暢,疏通經絡,因此活絡丸會將其作為主要藥材。地龍湯可以治療痘瘡,對於脾腎虛弱導致的發熱,痘瘡呈現鮮紅色,經過五六天後逐漸轉為乾紫且凹陷的病症,可以將蚯蚓與荸薺一同搗碎,加入酒釀服用,就能見效。如果痘瘡呈現紫色黯淡且皮膚堅硬,屬於肝脾血熱,此時應使用犀角、紫草、黃連等藥材來清熱解毒,不適合使用地龍。對於溫病引起的高熱,出現胡言亂語、天行大熱等症狀,可以將蚯蚓與人尿一同搗碎絞汁服用,熱毒會從小便排出。若出現小便突然閉塞不通的情況,也適合使用蚯蚓。將蚯蚓放入蔥中化成水,可治療突發性耳聾。
2. 蝸牛
鹹寒小毒。
發明,蛞蝓蝸牛生下濕地,陰雨即出,至陰類也。治諸腫毒痔漏,制蜈蚣、蠍蠆諸毒,研爛塗之,取其解熱消毒之功耳,其形尖小而緣桑上者謂之緣桑蠃。治大腸脫肛,和豬脂塗之立縮。此蠃諸木上皆有,獨取桑上者,正如桑螵蛸之義。
白話文:
味道鹹,屬性寒涼,帶有微小的毒性。
最早的記載提到,蛞蝓和蝸牛這種生物生長在潮濕的土地,在陰雨天氣就會出現,屬於極陰的種類。可以用來治療各種腫瘡、毒瘡、痔瘡和漏管,也可以用來制伏蜈蚣、蠍子等毒蟲的毒液。將其搗爛塗抹,是取其解熱和消毒的功效而已。其中,外形尖小並棲息在桑樹上的蝸牛,稱為「緣桑蠃」。可以用來治療大腸脫垂,將其與豬油混合塗抹,能立即將脫垂的腸子收回。這種蝸牛在各種樹木上都有,但特別選取桑樹上的,就如同桑螵蛸一樣,有其特殊的道理。
3. 龍蛇部
4. 龍骨
甘平無毒。黏舌色白者良。煅赤,水飛用。飛之不細,黏著腸胃,令人寒熱。
《本經》主心腹鬼疰,精物老魅,咳逆泄痢膿血,女子漏下,癥瘕堅結,小兒熱氣驚癇。
發明,澀可以去脫,龍骨入肝斂魂,收斂浮越之氣。《本經》主心腹鬼疰,精魅諸疾,以其神靈能辟惡氣也。其治咳逆泄痢膿血,女子漏下,取澀以固上下氣血也。其性雖澀而能入肝破結,癥瘕堅結皆肝經之血積也。小兒熱氣驚癇亦肝經之病,得牛黃以協濟之,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。許洪云:牛黃惡龍骨,而龍骨得牛黃更良,有以制伏之也。其性收陽中之陰,專走足厥陰經,兼入手足少陰。治夜夢鬼交,多夢紛紜,多寐泄精,衄血吐血,胎漏腸風,益腎鎮心,為收斂精氣要藥。有客邪則兼表藥用之。故仲景治太陽證,火劫亡陽驚狂,有救逆湯火逆下之。因燒針煩躁,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。少陽病誤下驚煩,有柴胡龍骨牡蠣湯。《金匱》治虛勞失精,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《千金方》同遠志酒服,治健忘心忡。以二味蜜丸硃砂為衣,治勞心夢泄。《梅師》用桑螵蛸為末,鹽湯服二錢治遺尿淋瀝。又主帶脈為病,故崩帶不止,腹滿,腰溶溶若坐水中。止澀藥中加用之,止陰瘧,收濕氣,治休息痢、久痢脫肛,生肌斂瘡皆用之。但收澀太過,非久痢虛脫者切勿妄投。火盛失精者誤用,多致溺赤澀痛,精愈不能收攝矣。
白話文:
龍骨,味道甘平,沒有毒性。用舌頭舔會黏住、顏色呈現白色的品質比較好。要煅燒到變紅色,再用水研磨成細粉使用。如果研磨得不夠細,黏在腸胃中會導致發冷發熱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龍骨主要治療胸腹部受到邪氣侵擾、精怪作祟、以及年老精靈鬼怪引起的疾病,還有咳嗽、嘔吐、腹瀉、痢疾、膿血便、婦女漏下、腹部腫塊堅硬、小兒發熱驚厥等症狀。
醫家闡述,龍骨的收澀作用可以治療脫落的疾病,龍骨歸肝經,可以收斂魂魄,收斂浮散的氣。 《本草經》說龍骨能治療胸腹部受到邪氣侵擾、精怪作祟等疾病,是因為它具有神靈的力量可以辟除邪氣。它能治療咳嗽、嘔吐、腹瀉、痢疾、膿血便、婦女漏下等症狀,是因為它能利用收澀的性質來固上下氣血。龍骨的性質雖然澀,但能入肝經並破除瘀結,腹部腫塊堅硬都是肝經血瘀引起的。小兒發熱驚厥也是肝經的病,如果配上牛黃,效果會更好,它祛除邪氣、伐肝的力量會更快速。許洪說:「牛黃不喜歡龍骨,但龍骨如果配上牛黃會更好,能相互制約。」龍骨的性質是收斂陽中之陰,專門走足厥陰肝經,也兼入足少陰腎經和手少陰心經。可以治療夜間做夢與鬼交合、多夢紛紜、嗜睡遺精、流鼻血、吐血、胎漏、腸風等症狀,能補腎、鎮心,是收斂精氣的重要藥物。如果體內有外來的邪氣,可以配合發散的藥物一起使用。所以,張仲景治療太陽病,因為發汗過多導致亡陽驚狂,會用救逆湯或火逆下之;因為燒針導致煩躁,會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;少陽病因為誤用下法導致驚煩,會用柴胡龍骨牡蠣湯。《金匱要略》治療虛勞失精,會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《千金方》將龍骨與遠志一起泡酒服用,可以治療健忘、心悸。將這兩味藥磨成粉,加上蜜做成丸,再塗上硃砂,可以治療勞心夢遺。《梅師方》用桑螵蛸磨成粉,用鹽水送服二錢,可以治療遺尿淋漓。龍骨還能治療帶脈的疾病,所以可以治療崩漏不止、腹脹、腰部痠軟像坐在水中的感覺。在止澀的藥物中加入龍骨,可以治療陰瘧、收斂濕氣,治療休息痢、久痢脫肛,以及促進肌肉生長、收斂瘡口等。但是龍骨收澀的作用太強,不是久痢虛脫的人,不要隨便使用。如果火氣旺盛導致遺精的人誤用,會導致小便赤澀疼痛,精氣更加難以收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