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51)
卷二 (51)
1. 骨碎補
俗名猴姜
苦溫,無毒。蜜水焙用。
發明,骨碎補,足少陰藥也。骨傷碎者能療之,故名。主骨中毒氣,風氣,耳鳴,牙疼,骨痛,破血止血,折傷接骨。又治腎虛久瀉,以之為末,入豬腎中煨熟食之。戴元禮治痢後骨痿,入虎骨四斤,丸用之有效。但其性降收,不可與風燥藥同用。
白話文:
俗名又叫猴姜。
味苦性溫,沒有毒性。要用蜜水浸泡後再烘烤使用。
藥理說明,骨碎補,是屬於足少陰經的藥。因為它能治療骨頭損傷碎裂的狀況,所以才被命名為骨碎補。主要可以治療骨頭中毒邪之氣、風邪引起的病症、耳鳴、牙痛、骨頭疼痛,也可以破除瘀血、止血、接續骨折。又能治療腎虛引起的長期腹瀉,將它磨成粉末,放入豬腎中燉煮熟後食用。戴元禮用它來治療痢疾後的骨頭痿軟,加入四斤虎骨一起製成藥丸,效果很好。但它的藥性是向下收斂的,不可以和具有發散燥性的藥物一起使用。
2. 石葦
苦微寒,無毒。凡用去黃毛,不爾射人肺令咳不已。去梗微炙用。
《本經》主勞熱邪氣,五癃閉不通,利小便水道。
發明,石葦蔓延石上,生葉如皮。其味寒利,故《本經》治勞熱邪氣,指勞力傷津,癃閉不通之熱邪而言,非虛勞之謂。治妊娠轉胞同車前煎服。
白話文:
石葦味苦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必須去除表面的黃色絨毛,否則會刺激肺部,引起持續咳嗽。去除莖梗後稍微烤過再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它主要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發熱,以及五種小便不通的病症,可以疏通小便水道。
_發明_中提到,石葦蔓延生長在石頭上,葉子像皮革一樣。它的味道寒涼且具有通利作用,所以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發熱邪氣,指的是因勞力過度而損傷津液、導致小便不通的熱邪,而不是虛勞。可以與車前子一起煎服,治療妊娠期間的轉胞症(即小便不通)。
3. 景天
一名慎火草,俗名火丹草
苦寒,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大熱火瘡,身熱諸邪惡氣。
發明,慎火草性能涼血解毒,故《本經》治大熱火瘡。《日華》治熱狂赤眼,頭痛,寒熱遊風,女子帶下,《千金》慎火散以之為君,專主血熱崩中帶下之病,搗汁塗。小兒丹毒發熱及遊風熱瘡,外用並效。一切病得之寒濕,惡寒喜熱者勿投。
白話文:
景天,又名慎火草,俗稱火丹草。
味道苦,屬性寒涼,沒有毒性。
《本經》記載它主要治療身體發熱、火瘡,以及因熱邪引起的各種疾病。
發明,慎火草的藥性是涼血解毒,所以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身體發熱、火瘡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它能治療熱病引起的狂躁、眼睛紅腫、頭痛、忽冷忽熱的遊走性風邪、以及婦女的白帶。《千金方》中的慎火散以它為主藥,專門治療因血熱引起的崩漏、帶下等疾病,搗碎取汁外塗。對於小兒丹毒發熱及遊走性熱瘡,外用也有效果。所有疾病起因於寒濕,且怕冷喜熱的人,不可使用。
4. 石胡荽
即天胡荽,俗名鵝不食草,又名雞腸草
辛溫,無毒。汁制砒石、雄黃。
發明,鵝不食草氣溫而升,味辛而散,故能透達巔頂。人但知其搐鼻通而落息肉,不知其治頭痛之功最捷,而除翳之功更奇,挼塞鼻中翳膜自落,故碧雲散用以取嚏,則濁氣宣通而翳自除,是昔人以開鍋蓋法喻之。
白話文:
就是天胡荽,俗名叫做鵝不食草,又叫做雞腸草。
性味辛辣溫熱,沒有毒性。它的汁液可以調製砒石、雄黃等藥物。
它之所以被發現,是因為鵝不食草的氣味溫和而向上升發,味道辛辣而有發散作用,所以能夠通達頭頂。人們只知道它能讓人打噴嚏,疏通鼻塞、使鼻息肉脫落,卻不知道它治療頭痛的效果最快,而且去除眼翳(角膜混濁)的效果更神奇。將它揉搓後塞入鼻孔,眼翳膜就會自行脫落,所以碧雲散用它來引發噴嚏,就能使濁氣宣洩通暢,眼翳自然去除,這就像古人所說的「開鍋蓋」的方法一樣。
5. 地錦
一名地朕
苦平,無毒。
發明,地朕多生庭院磚縫,莖赤葉青,繁絲如錦,故有是名。能通流血脈,治崩中痢下,功專散血止血,通利小便,《千金》治淋方用之。
白話文:
地錦,又名地朕。
味道苦澀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
這個名稱的由來,是因為地朕這種植物大多生長在庭院磚塊的縫隙中,它的莖是紅色的,葉子是青色的,蔓生的枝條像錦緞一樣繁茂,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。它能夠疏通活絡血脈,治療婦女崩漏和痢疾腹瀉,特別擅長於散瘀血和止血,也能夠通利小便。《千金方》中治療淋病就用到了它。
6. 苔草部
7. 陟釐
甘溫,無毒。生於水底石上者,蒙茸如發,謂之陟釐。
發明,陟釐與水苔同生水中,但浮於水者謂之水苔。《千金》治脅熱下利,嘔逆,溫食則吐,有陟釐丸為痢證之首方,《日華》搗汁治天行心悶,《別錄》主心腹大寒,溫中消穀,強胃氣,止泄痢,並取其性溫而能利水也。
白話文:
陟釐,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它生長在水底的石頭上,外觀像毛髮一樣,蓬鬆茂盛,因此被稱為陟釐。
發明:陟釐和水苔都生長在水中,但漂浮在水面上的稱為水苔。 《千金方》記載用陟釐來治療胸脅發熱、腹瀉、嘔吐,若是吃溫熱的食物就吐,其中以陟釐丸作為痢疾的首要方劑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,將陟釐搗汁可治療流行性疾病引起的心胸悶痛。《名醫別錄》記載,陟釐主治心腹寒冷、溫暖脾胃、幫助消化、強健胃氣、止瀉,這些都是因為它性溫且能利水的緣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