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3)

1. 禹餘糧

《本經》名白餘糧,與太乙餘糧功用皆同

甘平,無毒。細研,水淘澄之,勿令有砂土。

《本經》主咳逆寒熱煩滿,下痢赤白,血閉癥瘕,大熱。煉餌服之不飢,輕身延年。

發明,重可以去怯。禹餘糧之重為鎮固之劑,手足陽明血分藥。其味甘,故治咳逆寒熱煩滿之病。其性澀,故主赤白帶下,前後諸病。仲景治傷寒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餘糧丸主之,取重以鎮痞逆,澀以固脫泄也。抱朴子云:禹餘糧丸日再服,三日後令人多氣力,負擔遠行,身輕不飢,即《本經》輕身延年之謂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經》稱它為白餘糧,和太乙餘糧的功效相同。

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要磨成細粉,用水淘洗乾淨,不要讓裡面有沙土。

《本草經》記載,它主要治療咳嗽、氣逆、寒熱交替、胸腹煩悶、下痢赤白(痢疾)、閉經、腹部腫塊、以及大熱的病症。將它煉製成藥丸服用,可以不感到飢餓,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

藥理闡述,它質地沉重,可以去除恐懼不安。禹餘糧的沉重特性,是一種鎮靜固澀的藥物,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的血分。它的味道甘甜,所以能治療咳嗽、氣逆、寒熱交替、胸腹煩悶等病症。它的性質澀,所以能治療赤白帶下、前後陰部的各種疾病。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不止、心下痞硬(胸腹部堵塞感)、病位在下焦的症狀,用赤石脂禹餘糧丸來治療,是取其沉重以鎮壓痞逆,取其澀性以固澀脫泄。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說:禹餘糧丸一天服用兩次,三天後能使人增強氣力,可以負重遠行,身體輕便不感到飢餓,這就是《本草經》所說的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的意思。

2. 空青

甘酸大寒,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青盲耳聾,明目,利九竅,通血脈,養精神,益肝氣,久服輕身延年。

發明,空青感銅之精氣而結,故專入肝明目。《本經》主耳目九竅諸病,皆通血脈,養精神,益肝氣之力也。久服輕身延年者,銅性善滌垢穢,垢穢去而氣血清純,毋伐天和矣。時珍曰:空青與綠青皆生益州及越巂山有銅處。東方甲乙是生肝膽,其氣之清者為肝血,其精英為膽汁,開竅於目。血者,五臟之英,皆因而注之為神。膽汁充則目明,減則目昏。銅亦青陽之氣所生,其氣之清者為綠,猶肝血也。其精英為空青之漿,猶膽汁也,其為治目神藥。蓋亦以類相感耳。但世罕得真,醫亦罕識。以故俗諺云:「天下有空青,人間無瞽目」之說。不知此雖貴品,銅官始興。涼州、高平、饒信等處亦皆有之。出銅坎者,銅質隱隱內涵空綠。生金穴者,金星粲粲內涵空青,總取得肝膽之精靈,通空竅之風氣也。予嘗以此驗之。考之張果《玉洞要訣》云:空青似楊梅,受赤金之精,甲乙陰靈之氣,近泉而生,故能含潤,然必新從坎中出者,則鑽破中有水,若出礦日久則干如珠矣,安有藏久不幹之理。近世必以中空涵漿者為真,若爾則當名空漿,不當名空青矣。但須驗其中空,內有青綠如珠者,即真空青。急不可得,綠青可以代用,活法在人,可執一乎。

白話文:

空青,味道甘甜帶酸,藥性極寒,沒有毒性。

《本經》記載,它主要治療青盲、耳聾等疾病,能使眼睛明亮,疏通全身九竅,暢通血脈,滋養精神,增強肝臟的功能,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

_發明_中說,空青是吸收銅的精氣而形成的,所以特別能入肝經,使眼睛明亮。《本經》說它能治療耳、眼和九竅的各種疾病,都是因為它有疏通血脈、滋養精神、增強肝臟功能的作用。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,是因為銅的性質能夠清除污垢,污垢清除後,氣血自然清澈純正,不會損害身體的自然平衡。李時珍說:空青和綠青都產在益州和越巂山有銅礦的地方。東方屬木,對應肝膽,肝的精華是血液,膽的精華是膽汁,而眼睛是肝膽的竅孔。血液是五臟的精華,會匯集到眼睛而形成視覺。膽汁充足,眼睛就明亮,膽汁不足,眼睛就昏暗。銅也屬於木的陽氣所生,它的精氣中,清澈的部分為綠青,就像肝血一樣;而它的精華部分為空青的漿液,就像膽汁一樣,所以它能成為治療眼睛的神藥,大概也是因為同類相感的緣故。但現在很難得到真正的空青,醫生也很少認識它。所以俗語說:「天下有空青,人間無瞎子」,說明了它的珍貴。其實雖然空青是珍貴的藥材,但最早在銅官這個地方才開始興盛。涼州、高平、饒信等地也有出產。從銅礦坑中出來的,銅的質地中會隱約包含著空綠色的部分;從金礦坑中出來的,則會閃耀著金星般的光澤,內含空青。總之,它汲取了肝膽的精華,疏通了身體的空竅。我曾經用它來驗證過。張果的《玉洞要訣》說:空青像楊梅,是吸收赤金的精華和甲乙木的陰靈之氣而生,靠近泉水的地方生長,所以能含有水分。一定是剛從礦坑中挖出來的,鑽開後裡面會有水,如果從礦坑出來的時間久了,就會乾得像珠子一樣,哪有存放很久而不乾的道理?現在的人都認為中空而有漿液的才是真正的空青,如果這樣的話,就應該叫做空漿,而不應該叫做空青了。但必須驗證它內部中空,且有青綠色的如珠子的東西,才是真正的空青。如果實在找不到真正的空青,可以用綠青代替,這其中的訣竅在於人,不可太過執著於一種。

3. 曾青

曾音層,其青層層而生故名。形如蚯蚓屎者真。

酸小寒,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目痛,止淚出風痹,利關節,通九竅,破症堅積聚,久服輕身不老。

發明,曾青治目,義同空青,以其並出銅礦,與綠青同一根源,曾青則綠青之祖氣也。古方太乙神精丹用之。扁鵲治積聚留飲有曾青丸,並見《古今錄驗》方。曾空二青,近世絕罕。《千金》云:當取崑崙綠代之,即綠青也。

白話文:

曾青之所以被叫做「曾」,是因為它一層一層地生長,就像堆疊起來一樣。形狀像蚯蚓的糞便那樣的才是真的。

它的味道酸、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它可以治療眼睛疼痛、止住眼淚流出,以及治療風濕麻痹,還能使關節活動靈活、疏通身體的九個孔竅,並能破除體內的腫塊和積聚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、延緩衰老。

醫家認為,曾青治療眼疾的功效和空青相同,因為它們都是從銅礦中產生的,與綠青的根源相同,曾青可以說是綠青的祖先之氣。古時候的太乙神精丹就使用它作為藥材。扁鵲治療體內積聚和停滯的液體時,也有使用曾青丸,這些都可以在《古今錄驗》這本書的藥方中找到。曾青和空青這兩種藥材,近世已經非常罕見了。《千金要方》提到:應當取崑崙的綠青來代替,指的就是綠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