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20)
卷三 (20)
1. 橘核
苦溫無毒。去殼焙香研碎用。細者為橘核,粗即橙核。
發明,橘核沉降入足厥陰,與青皮同功。故治腰痛㿉疝在下之病,不獨取象於核也。然惟實證為宜,虛者禁用,以其味苦大傷胃中衝和之氣也。
白話文:
橘核,味苦性溫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去除外殼,烘烤過後磨成粉末。顆粒細小的是橘核,顆粒粗大的是橙核。
發明,橘核的藥性會往下沉降,進入足厥陰肝經,與青皮的功效相似。因此能治療腰痛、疝氣等下腹部的疾病,不只是因為它的形狀像核果的緣故。但是,它只適合實證體質的人使用,虛證體質的人禁用,因為它味苦,會嚴重損傷胃部的平和之氣。
2. 橘葉
苦平無毒。
發明,橘葉苦平,導胸膈逆氣,消乳癰。搗爛和麵熨傷寒胸膈痞滿。又治肺癰,絞汁一盞服,吐出膿血愈。
白話文:
橘葉味道苦,性平,沒有毒性。
前人發現,橘葉味苦性平,可以疏導胸腔及橫膈膜間不順的氣,消除乳房的癰腫。搗爛後和麵粉混合,用來熱敷因傷寒引起的胸腔及橫膈膜間的痞滿不適。也可以治療肺癰,將橘葉絞汁服用一碗,吐出膿血就會痊癒。
3. 柑
辛苦微寒,無毒。
發明,柑皮產廣東化州者最勝。與橘皮雖同為下氣之品,然性之溫寒各異。故《開寶》取利腸中熱毒,解丹石、止暴渴、利小便,皆取辛寒以散熱滯也。世罕知用,惟《千金方》中用之,云柑皮者即此。
白話文:
柑,味道辛辣帶點苦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
發明 指出,柑皮以廣東化州產的品質最佳。雖然柑皮和橘皮都具有降氣的功效,但兩者的溫熱寒涼屬性有所不同。《開寶本草》記載,柑皮能清利腸道中的熱毒,解除丹石(古代一種藥物中毒)之毒,止住突然發生的口渴,並能利小便,這些都是取其辛散寒涼的特性,來散發體內的熱滯。世人很少知道如何使用柑皮,只有在《千金方》這本古籍中曾提到使用,書中說的柑皮指的就是這個。
4. 橙
酸寒無毒。
發明,橙性酸寒,方藥少用。其鮮者惟殺魚蟹毒。和鹽貯食,止噁心解酒病。痁瘧寒熱禁食,以其酸寒能滯邪氣也。其核治閃挫腰痛,炒研酒服三錢即愈。
白話文:
橙子味酸性寒,沒有毒性。
雖然有人提出,橙子性質酸寒,所以中藥處方很少使用。新鮮的橙子只能用來解除魚蟹的毒性。將橙子加鹽醃製後食用,可以止噁心、緩解酒後不適。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時禁止食用,因為橙子酸寒的性質會阻礙病邪的排出。橙子的核可以治療扭傷導致的腰痛,將核炒過磨成粉,用酒送服三錢(約10-15克)就能痊癒。
5. 柚
酸寒,皮甘辛,無毒。
發明,柚能解酒,闢飲酒人口氣。皮能下氣化痰,與金橘性相類。但金橘甘酸,下氣尤捷。
白話文:
柚子,味道酸且性寒,柚子皮味甘帶辛,沒有毒性。
據說,柚子能解酒,並消除飲酒後口中的氣味。柚子皮能幫助氣往下走並化解痰,這點和金橘的性質相似。但金橘味道甘甜且酸,使氣下降的效果更快。
6. 柑櫞
柑櫞舊作枸椽,字形相似之誤
辛苦甘溫,無毒。
發明,柑櫞乃佛手、香櫞兩種,性溫相類,故《綱目》混論不分。蓋柑者,佛手也,專破滯氣。今人治痢下後重,取陳年者用之。但痢久氣虛非其所宜。櫞者,香櫞也,兼破痰水。近世治咳嗽氣壅,亦取陳者,除去瓤核用之,庶無酸收之患。《丹方》治鼓脹諸藥不效,用陳香櫞一枚連瓤、大核桃肉二枚連皮、縮砂仁二錢去膜,各煅存性為散,砂糖拌調,空腹頓服。服後水從臍出,屢驗。
白話文:
柑櫞,以前也被寫作枸椽,是因為字形相似造成的錯誤。
味道辛苦甘甜性溫,沒有毒性。
**說明:**所謂的柑櫞,指的是佛手和香櫞兩種,它們的性質都偏溫,所以《本草綱目》才會把兩者混在一起討論,沒有分開。其中,柑指的是佛手,它專門用來疏散停滯的氣。現在的人用陳年的佛手來治療痢疾後造成的裡急後重症狀(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),但如果痢疾拖太久導致身體虛弱,就不適合使用。櫞指的是香櫞,它除了能疏散停滯的氣,還能化解痰液和水濕。近來有人用陳年的香櫞治療咳嗽和氣喘,使用時會去掉果肉和果核,這樣比較不會有酸澀收斂的問題。有個藥方,治療腹部脹大,如果其他藥物都沒效果,可以用陳年香櫞一個連同果肉、帶皮大核桃兩個、去除薄膜的縮砂仁二錢,分別煅燒到保留藥性後磨成粉,再用砂糖拌勻,空腹一次服下。服藥後,腹水會從肚臍排出,效果屢次驗證有效。
7. 金橘
一名金柑
酸甘溫,無毒。
發明,金橘形如彈丸,金柑形如牛奶,一皆酸甘香竄,並能下氣。快膈止渴、解醒,而圓者尤佳。
白話文:
金橘,又名金柑。
味道酸甜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前人發現,金橘形狀像彈丸,金柑形狀像牛奶,兩者都酸甜香氣濃郁,而且都能夠降氣。能使胸膈暢快、止渴、解酒,其中圓形的金橘效果更好。
8. 枇杷葉
辛苦平無毒,刷去毛,蜜炙用。
發明,枇杷味甘色黃,為脾家果。然必極熟,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。若帶生味酸,力能助肝伐脾,食之令人中滿泄瀉。其葉氣味俱薄,故入肺胃二經,治夏月傷暑氣逆最良。近世治勞嗽無不用之,蓋取其和胃下氣,氣下則火降痰消,胃和則嘔定噦止。然胃寒嘔吐及風寒咳嗽忌之。其核大寒而伐肝脾,以之同落蘇入麩醬,則色青翠。同蟹入鍋煮則至熟不赤,性寒走肝可知。
白話文:
枇杷葉味道辛苦,性平,沒有毒性。使用前要刷掉上面的毛,然後用蜂蜜炙烤過後再用。
發明,枇杷味道甘甜,顏色黃,是屬於脾胃的果實。但一定要等到非常成熟,才有止渴、降氣、滋潤五臟的功能。如果帶有生澀的酸味,會幫助肝臟抑制脾胃,吃了會讓人覺得腹脹、腹瀉。枇杷葉的氣味都很淡薄,所以主要進入肺和胃兩條經絡,特別適合治療夏天因中暑導致的氣逆。近代治療勞嗽幾乎都會用到枇杷葉,主要是因為它能調和胃氣、使氣下降,氣下降了火氣自然降低,痰也就能消除,胃氣調和了,嘔吐、打嗝也就能停止。但如果是胃寒嘔吐或風寒咳嗽,則不適合使用。枇杷的核性大寒,會抑制肝脾,如果把枇杷核和落蘇一起放進麩醬裡,就會變成青翠色。如果把枇杷核和螃蟹一起放進鍋裡煮,即使煮熟也不會變紅,由此可知它的寒性是走肝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