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46)
卷四 (46)
1. 紅鉛
咸大溫無毒。即室女初通經水中之結塊,如櫻桃者是也。
發明,紅鉛,流穢之餘。其性大熱,峻補命門淫火。陳酒服一枚,少頃矇昧如醉;若連服二枚,則邪火內拒,令人暴亡,壯火食氣之驗也。
白話文:
紅鉛,味道鹹,性大溫,沒有毒性。它是處女初次月經來潮時,經血中凝結成塊的東西,形狀像櫻桃。
發明,紅鉛是排出污穢之物後殘留下來的東西。它的藥性非常熱,能強力地補益命門的相火(腎陽),但會引發過度的慾火。用陳酒吞服一枚,不久就會感到昏沉,像喝醉酒一樣;如果連續服用兩枚,體內的邪火就會抗拒藥性,導致人突然死亡,這是因為壯盛的火氣會消耗元氣的驗證。
2. 天靈蓋
鹹溫小毒。製法:以香水滌淨,酥炙,杵細,入藥或煎酒或煅末,隨證取用。忌鐵器。
發明,腦為髓海,諸陽之會。能闢一切陰邪不正之氣,故曰天靈。凡人身中氣血安和,諸邪不能侵犯。陰陽乖戾,則屍疰之氣得以乘虛襲入,是即瘵蟲之根氣也。若其人平昔陽衰,則蟲攻脊脈,脊中淫,淫作癢,隱隱作痛,轉側不能自安,或時凜凜畏寒,或時翕翕發熱,手足四末常輕,脈來弦細乏力,非天靈蓋散不能療之。若其人素稟陰虛,則蟲蝕臟腑,胸中嘈雜如飢,默默不知所苦,無處不苦,動則時咳時嘔,靜則善寐善忘,面上忽時哄熱,脈來弦勁搏指,此屬獺肝丸證,非天靈之所宜。其天靈散方用炙淨三指大一片、赤檳榔三枚、白甘遂、麝香、真安息各三分、阿魏二分、辰砂一分搗羅為散,桃枝煎湯,五更調進一服,約人行十里頃蟲不下,再進一服,天明進第三服,取下蟲物,急擒入油鐺熬之,其蟲嘴黃赤者,可卜病人,血氣未艾,治之可愈。青黑白者,血氣已竭,治之難已。然亦得斷傳染之患。凡修合勿令病人知,擇僻淨處,忌雞、犬、婦人、孝服者見,蟲下後,忌肥鮮及鹽半月,白粥調養漸安。若病久不勝甘遂、阿魏等攻逐,只以天靈蓋香水滌淨,仰置銀缶器內,盛以醇酒,隔水煮一官香,酒耗旋添,候一炷香足,取酒服之,少頃頭旋顱脹,瘵蟲隨嘔吐出,即以燼火燎之,將養三日後,取前蓋骨制服如前,蟲盡,即以蓋骨仍埋舊處。其炙淨細末並治小兒痘瘡灰白陷伏不長,煩躁不寧,酒服四五分即起,然皆不得已而用之。至於敷下部疳,入枯痔散,乃以人之至高之骨置之汙下不潔之處,雖極其神驗,殊非仁人君子之用心,舍此豈無他藥可治乎。
白話文:
天靈蓋,味道鹹溫,帶有微小毒性。製作方法是:用香水洗淨,用酥油烤過,再搗成細末,可以入藥,或用來煎酒,或是燒製成粉末,根據不同的病症來使用。使用時要避免接觸鐵器。
發明,腦部是髓液匯集之處,也是身體陽氣聚集的地方。它能驅除一切陰邪不正之氣,所以稱為天靈。如果人體內氣血調和,各種邪氣就不能侵犯。如果陰陽失調,屍疰之氣就會趁虛而入,這就是瘵蟲的根源。如果這個人平時陽氣虛弱,蟲就會侵蝕脊椎脈絡,脊椎中間會搔癢,隱隱作痛,翻身都無法舒適,有時會感到寒冷,有時又覺得發熱,手腳四肢常常感覺輕飄飄的,脈象細而無力,這種情況非得用天靈蓋散才能治療。如果這個人本來就陰虛,蟲就會侵蝕內臟,胸中會感覺嘈雜如飢餓,又說不出哪裡難受,到處都不舒服,動一動就咳嗽或嘔吐,安靜時又嗜睡健忘,臉上會忽然發熱,脈象弦勁有力,這種屬於獺肝丸的症狀,不適合用天靈蓋。
天靈散的配方是:用烤淨的三指寬的天靈蓋一片、檳榔三枚、白甘遂、麝香、真安息香各三分、阿魏二分、辰砂一分,搗碎研成粉末。用桃枝煎湯,在五更時分調服一劑。如果服用後,大約行走十里路程,蟲還沒排出,就再服一劑,天亮時再服第三劑,等蟲排出後,立刻將蟲抓起來放入油鍋中熬煮。如果蟲的嘴是黃紅色的,表示病人的氣血還沒衰竭,還可以治癒。如果蟲是青黑色或白色的,表示氣血已經耗盡,很難治癒,但這樣做可以切斷傳染。
凡是配製這個藥,不要讓病人知道。要選擇偏僻乾淨的地方,避免讓雞、狗、婦女和服喪的人看見。蟲排出後,要忌食油膩和鹽分半個月,用白粥調養身體,病況就會逐漸好轉。如果病情太久,身體無法承受甘遂、阿魏等藥的攻伐,就只用香水洗淨天靈蓋,將其仰放在銀質器皿中,倒入醇酒,隔水加熱,像煮一炷香的時間,酒少了就再添加,等到一炷香燒完後,取出酒服用,不一會兒就會頭暈腦脹,瘵蟲會隨著嘔吐出來,立刻用餘燼燒掉。休養三日後,再像之前一樣用天靈蓋製成藥服用,蟲完全排出後,就把蓋骨埋回原處。
用烤淨的天靈蓋細末,也可以治療小兒痘瘡灰白色、凹陷不生長、煩躁不安的症狀,用酒送服四五分,很快就能見效,但這都是不得已才用的方法。至於敷治下部的疳瘡,加入枯痔散中使用,把人體最尊貴的骨頭用在污穢不堪的地方,雖然非常有效,但絕非仁人君子的行為,捨棄這種方法,難道就沒有其他藥可以治療嗎?
3. 人胞
即紫河車
甘鹹溫無毒。取厚小色鮮者,挑去血絡漂淨血水,入椒一握,沸湯去腥水,以蜂蜜和,長流水於舊錫器內,隔水文火煮爛如糜,綿絞去滓,代蜜糊丸藥良。
發明,紫河車稟受精血結孕之餘液,得母之氣血居多,故能峻補營血。用以治骨蒸羸瘦,喘嗽虛勞之疾,是補之以味也。自丹溪極言其功,而吳球創大造丸雖世所推重,然方中生地、黃蘗、天冬、麥冬、龜版一派滋膩傷胃之品,雖有人參一味反助群陰之勢,服之每致傷中、嘔泄,未見其可。惟《永類鈐方》河車丸方用人胞一具、山藥二兩、人參一兩、茯苓五錢,酒糊為丸。近世改用鮮者,隔水煮,搗作丸,尤為得力,即虛人服之未嘗傷犯胃氣。
白話文:
紫河車,也就是胎盤,味甘鹹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選用厚實、體積小、顏色鮮豔的胎盤,挑去裡面的血絲和血管,用清水漂洗乾淨血水,放入一把花椒,用滾燙的開水去除腥味。然後用蜂蜜調和,放在舊的錫製容器中,用緩慢的文火隔水燉煮,直到煮爛成粥狀,再用棉布絞去殘渣。這樣處理過的胎盤可以代替蜂蜜來製作藥丸,效果很好。
發明說明:紫河車是承受精血孕育的剩餘液體,主要來自母體的氣血,因此能大補氣血。可以用來治療骨蒸潮熱、身體消瘦、氣喘咳嗽、虛弱勞損等疾病,這是用味道來進行補益。自朱丹溪極力稱讚它的功效後,吳球創製的大造丸雖然被世人推崇,但方子中使用了生地、黃柏、天冬、麥冬、龜板等滋膩傷胃的藥物,即使加入人參,反而助長了陰氣的盛勢,服用後常常導致傷及脾胃、嘔吐腹瀉,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《永類鈐方》中的河車丸配方使用胎盤一個、山藥二兩、人參一兩、茯苓五錢,用酒調和米粉做成藥丸。現代人改用新鮮的胎盤,隔水燉煮後搗爛做成藥丸,效果更佳,虛弱的人服用也不會損傷胃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