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47)
卷四 (47)
1. 胞衣水
咸潤微涼無毒。臘月取紫河車置有蓋瓦罐內深埋土中,臨用取出不可留久,久即干矣。或與生甘草末同入罐中埋於土中,三五年後掘出即為藥也。
發明,胞衣之性本熱,而得土氣之化,善能攝火歸元。小兒丹毒諸熱毒發,寒熱不歇,狂言妄語,頭上無辜發豎,虛痞等證,天行熱疾,咽痛及虛勞咽痛,飲之立效。反胃久病,飲一鍾當有蟲出。
白話文:
胞衣水,味道鹹潤,性質微涼且無毒。在農曆十二月時,取紫河車(胎盤)放入有蓋的瓦罐中,深深埋入土裡。要用時再取出,不可放置太久,放久就會乾掉。或者可以將紫河車與生甘草粉末一同放入罐中埋在土裡,三五年後挖出來,就可以當作藥使用。
功效說明:胞衣原本的性質是熱性的,但經過土氣的轉化後,就能夠將體內的火氣收斂回歸本源。對於小兒丹毒等各種熱毒發作,引起寒熱交替不止、胡言亂語、頭髮無故豎立、以及虛弱腹脹等症狀,或是流行性的發熱疾病、咽喉腫痛、以及虛勞引起的咽喉痛,喝下胞衣水能立即見效。對於反胃這種久病,喝下一碗,往往會有蟲子被排出。
2. 初生臍帶
發明,臍帶者,人之命帶也,用以煅末,入硃砂少許,蜜水調服,以解本嬰之胎毒,與內傷之用骨灰無異。
白話文:
剛出生的嬰兒臍帶,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命之帶。將它燒成灰末,加入少許硃砂,用蜂蜜水調和服用,可以解除嬰兒體內的胎毒,效果和使用骨灰治療內傷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3. 胎元
咸大溫,小毒。
發明,胎元雖墮下,胎息淫火未離,天真未剖,較河車之性倍甚。古方鮮用,惟金剛丸用之。雖以人補人,然獸相食且人惡之,況人食人,能無惻怛之念乎。
白話文:
胎元,味道鹹而性大溫,帶有小毒。
_發明_說:胎元雖然已經脫離母體,但胎兒的生命能量和過旺的火氣尚未消散,天真的本性也還沒完全喪失,比起河車(指紫河車,也就是胎盤)的藥性還要強烈許多。古代醫方很少使用,只有金剛丸會用到它。雖然是以人身上的東西來補人,但連野獸互相殘食都讓人覺得厭惡,更何況是人吃人,怎能不讓人感到不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