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高良薑
辛大溫,無毒。煨熟用。子名紅豆蔻。
發明,良薑辛熱純陽,上升入足陽明、太陰二經。為客寒所犯,則逆冷霍亂,腹痛諸病生焉。辛溫暖脾胃而逐寒邪,則胃中冷逆自除,霍亂腹痛自愈。甄權治腹內久冷氣痛,去風冷痹弱。《大明》主轉筋,瀉利反胃,解酒毒,消食。蘇頌治噁心嘔清水,皆取暖胃溫中散寒之功也。而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。產後下焦虛寒,瘀血不行,小腹結痛者加用之。若胃火作嘔,傷暑,霍亂禁用,為其溫燥也。紅豆蔻辛溫,主水瀉霍亂,心腹絞痛,止嘔進食,大補命門相火,故正元丹中用之。然能動火傷目致衄,不宜久服。
白話文:
高良薑:
味辛,性大溫熱,沒有毒性。通常會煨熟後使用。它的種子叫做紅豆蔻。
藥理發明:
高良薑的辛辣溫熱之性屬於純陽,主要往上升,進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。當外來寒邪侵犯身體時,就會產生像逆冷、霍亂、腹痛等各種疾病。它辛溫的特性可以溫暖脾胃並驅逐寒邪,這樣一來胃裡的寒冷逆氣自然會消除,霍亂腹痛也會痊癒。甄權用它來治療腹內長期的寒冷氣痛,以及去除風寒引起的肢體麻木無力。《大明本草》則記載它能治療抽筋、腹瀉、反胃、解酒毒、幫助消化。蘇頌用它來治療噁心嘔吐清水,都是因為它有溫暖胃部、溫中散寒的功效。至於寒疝引起的小腹抽痛,則必須與茴香一起使用。產後下焦虛寒,導致瘀血無法運行、小腹結塊疼痛的,可以加用高良薑。如果是由於胃火引起的嘔吐,或者中暑、霍亂等情況,則禁止使用高良薑,因為它的性質溫熱乾燥。
紅豆蔻:
味辛,性溫熱,主要治療水瀉霍亂、心腹絞痛,可以止嘔促進食慾,而且能大補命門的相火,所以正元丹中會使用到紅豆蔻。但是它容易引動火氣、傷害眼睛,甚至導致流鼻血,所以不宜長期服用。
2. 草豆蔻
辛澀溫,無毒。麵裹煨熟,去面用。
發明,草豆蔻性溫,入脾胃二經。東垣曰: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,當心疼痛者宜之。丹溪曰:草豆蔻性溫,能散滯氣。若明知口食寒物胃脘作痛,或濕鬱成病者用之神效。若熱鬱者不可用,恐積溫成熱也。然多用能助脾熱,傷肺損目。故陰虛血燥者忌之。
白話文:
草豆蔻
味道辛辣帶點苦澀,性質溫熱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,通常會用麵粉包裹後煨熟,再去除麵粉外殼後使用。
藥理作用說明
草豆蔻的藥性溫熱,主要作用於脾經和胃經。李東垣說,當風寒邪氣停留在胃的入口處,導致心口疼痛時,適合使用草豆蔻。朱丹溪認為,草豆蔻性溫,能夠散開體內停滯的氣。如果明確知道是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導致胃部疼痛,或是因為濕氣鬱積而引起的疾病,使用草豆蔻會有很好的效果。但如果是因為體內熱氣鬱積導致的疾病,就不適合使用草豆蔻,因為可能會加重體內溫熱,反而變成熱病。然而,過量使用草豆蔻會助長脾胃的熱氣,傷害肺部,並損害視力。因此,陰虛血燥的人應該避免使用。
3. 草果
亦名豆蔻
辛溫澀,無毒。去殼,生用。
發明,草果與草豆蔻總是一類,其草果治病,取其辛熱浮散,能入太陰、陽明,除寒燥濕,開鬱化食,利膈上痰,解麵食魚肉諸毒。與知母同用,治瘴瘧寒熱,取其一陰一陽,無偏勝之害。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,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。然瘧亦有不由於山嵐瘴氣,而實邪不盛者忌服。凡濕熱瘀滯,傷暑暴注,溲赤口乾者禁用。
白話文:
草果,又名豆蔻。
味道辛辣、性質溫熱且帶有澀味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去殼,直接生用。
**藥理闡述:**草果和草豆蔻常常被歸為同一類藥材。草果之所以能治病,是因為它辛辣溫熱的性質,具有發散的作用,能夠進入脾經和胃經,可以去除寒氣、乾燥濕氣、疏通鬱結、幫助消化、消除胸膈上的痰液,並且能解麵食、魚肉等食物的毒性。與知母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瘴氣引起的瘧疾,忽冷忽熱的症狀,因為它們一陰一陽,能達到平衡,不會有過偏的副作用。草果主要是治療脾經獨自過盛的寒症,而知母則是治療胃經獨自過盛的火症。然而,瘧疾也有並非由山嵐瘴氣引起的情況,如果邪氣不盛,則不宜服用草果。凡是體內有濕熱、瘀血、因中暑引起的急性腹瀉、小便赤紅、口乾等症狀的人,都禁用草果。
4. 白豆蔻
俗名殼蔻
辛溫,無毒。忌見火,去淨膈膜,不爾令人膈滿。凡草果、草豆蔻、縮砂皆然,不獨白蔻也。
發明,白豆蔻辛香上升,入脾肺二經,散肺中滯氣。治脾虛瘧疾,嘔吐寒熱,能消能磨,流行三焦,營衛一轉,諸證自平。古方治胃冷積氣,嘔逆反胃,消穀下氣,寬膈進食,解酒毒,皆相宜也。若火升作嘔,蘊熱作痛者勿服。
白話文:
白豆蔻,俗名殼蔻。
性味辛辣溫熱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注意不要接觸火,並且要去除乾淨裡面的薄膜,否則會使人感到胸膈脹滿。像是草果、草豆蔻、縮砂等也都是如此,不只有白豆蔻而已。
功效說明:白豆蔻的辛香之氣能向上發散,進入脾經和肺經,可以疏散肺部積滯的氣。能治療脾虛引起的瘧疾、嘔吐、發冷發熱等症狀,它有消散和磨化的作用,能夠使氣機在三焦運行通暢,使營衛之氣正常運行,各種病症自然就會平復。古代的藥方用它來治療胃寒積氣、嘔吐、反胃,可以幫助消化、向下導氣、使胸膈寬暢、增進食慾、解除酒毒,都非常適合。但如果是因為火氣上升引起的嘔吐,或是體內蘊積熱邪導致的疼痛,就不適合服用白豆蔻。
5. 縮砂蜜
俗名砂仁
辛溫澀,無毒。
發明,縮砂屬土,醒脾調胃,為脾、胃、肺、腎、大小腸、膀胱七經之氣藥,能引諸藥歸宿丹田。治脾虛泄瀉,宿食不消,瀉痢白沫,腹中虛痛,寒飲脹痞,噎膈嘔吐,和中行氣,止痛安胎,用之悉效。同熟地、茯苓納氣歸腎。同檀香、豆蔻下氣安肺。得陳皮、白朮和氣益脾。惟新產婦忌之,恐氣驟行動血也。今人治血痢亦多用之。若積欲盡時,良非所宜。又血虛火炎咳嗽禁用。妊婦氣滯者宜服。若氣虛者,多服反耗其氣,多致難產。南人性喜條暢,食品每多用之,北人性喜潛藏,藥中亦罕用者。
白話文:
縮砂蜜
俗稱砂仁。
味道辛辣、性質溫和且帶澀味,沒有毒性。
功效說明
縮砂屬性為土,能喚醒脾胃功能,調和脾胃,是脾、胃、肺、腎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七經的氣分藥。能引導其他藥物歸於丹田。可以用來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、食物消化不良、拉肚子帶有白色泡沫、腹部虛弱疼痛、寒飲導致的腹脹、噎膈嘔吐等症狀,具有調和腸胃、疏通氣機、止痛、安胎的功效,使用後都能見效。與熟地黃、茯苓同用可以幫助氣歸於腎。與檀香、豆蔻同用可以幫助氣下降,安定肺氣。與陳皮、白朮同用可以調和氣機,增益脾胃功能。但剛生產完的婦女忌用,因為擔心藥性太強,導致氣血妄動。現在人們也常用它來治療血痢。但是如果積滯將盡,就不適合使用。另外,血虛有火的咳嗽患者也禁用。懷孕婦女如果氣機阻滯,可以服用。但如果屬於氣虛體質,服用過多反而會損耗氣,容易導致難產。南方人喜歡舒暢的感覺,食物中常常會使用縮砂,北方人喜歡潛藏,所以藥物中很少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