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23)
卷三 (23)
1. 橄欖
一名青果
澀甘溫無毒。
發明,橄欖先澀後甘,生津止渴,開胃消痰,醉飽後及寒痰結嗽宜之。熱嗽不可誤食。病人多食令氣上壅,以其性溫而澀,聚火氣於胃也。又能消酒解鯸鮐、河豚諸魚鱉毒,觀朱魚食橄欖渣即斃,能解魚毒可知。故嚼汁咽之,能治魚骨鯁,有效。患痘瘡者宜多食,以其解毒而助胃中溫和之氣,令痘起發也。又核燒灰蜜丸同黃獨服能稀痘,但性專搜滌胎毒,過服令人嘔瀉。嬰兒初生,胡桃肉連皮三枚、橄欖核燒灰一枚、硃砂、雄黃各一分,研細,和甘草汁、生白蜜絞去滓於乳前頓熱服之,可代化毒丹。但化毒丹治胎熱面赤,此治胎寒面白,不可混也。又灰末敷金瘡無瘢。生核磨水搽瘢漸滅。
白話文:
橄欖,又名青果。
味道澀帶甘甜,性質溫和,沒有毒性。
有人說,橄欖的特色是先澀後甘,可以生津止渴,開胃幫助消化,消除痰液,適合酒醉吃飽後,以及因寒氣引起的痰多咳嗽食用。但若是熱性咳嗽則不可誤食。病人如果吃太多橄欖,會導致氣往上衝,因為它性質溫熱又帶澀味,會使火氣聚集在胃部。橄欖又能解酒毒,以及解河豚等魚類或鱉類的毒素,從朱魚吃了橄欖渣就會死亡可知,它能解魚毒。所以咀嚼橄欖後將汁液吞下,能治療魚骨哽喉,很有效。長痘瘡的人適合多吃橄欖,因為它可以解毒,並幫助胃部溫和之氣,讓痘瘡順利發出來。橄欖核燒成灰後,和蜂蜜製成藥丸,再與黃獨一起服用,可以讓痘瘡變得稀少,但它主要功效是清除胎毒,吃太多會導致嘔吐腹瀉。剛出生的嬰兒,可以將三顆帶皮的胡桃肉、一顆橄欖核燒成灰、少許硃砂和雄黃,全部磨成細末,加入甘草汁和生蜂蜜,過濾掉殘渣後,在餵奶前加熱給嬰兒一次喝下,可以替代化毒丹。不過化毒丹是用來治療胎熱導致的臉紅,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胎寒導致的臉色蒼白,兩者不可混淆。橄欖灰末敷在金瘡上,傷口不會留下疤痕。用生橄欖核磨水塗抹疤痕,疤痕會逐漸消失。
2. 榧子
甘澀溫有毒。
《本經》主腹中邪氣,去三蟲,蛇螫蠱毒,鬼疰伏屍。
發明,榧實,肺家果也。性溫散氣,故能去腹中邪氣。三蟲諸疾,火炒食之。引火入肺,多食則大腸受傷。小兒黃瘦有蟲積者宜食,與使君子同功。觀《本經》主治可知。
白話文:
榧子,味道甘甜帶澀,性質溫和,但有毒性。
《本經》記載,榧子主要能治療腹中的邪氣,去除三種蟲,解蛇咬、蠱毒,以及鬼疰和伏屍等病症。
《發明》一書認為,榧子是屬於肺部的果實。由於其性溫能散氣,因此可以去除腹中的邪氣。至於三蟲等疾病,將榧子炒熟後食用即可。不過,榧子會引火入肺,吃太多會傷害大腸。對於小孩因蟲積而導致黃瘦的情況,可以食用榧子,效果和使君子相同。觀察《本經》的記載,可知榧子的主要功效。
3. 松子
甘溫無毒。
發明,海松子甘溫益肺清心,止嗽潤腸,兼柏仁、麻仁之功,溫中益陰之效。心肺燥痰乾咳之良藥也。
白話文:
松子,味道甘甜、性質溫和且無毒。
發明指出,海松子味道甘甜、性質溫和,能夠補益肺氣、清心安神,並能止咳潤腸,同時兼具柏子仁和麻子仁的功效,有溫養中焦、滋養陰液的作用。是治療心肺燥熱引起的痰少乾咳的良藥。
4. 檳榔
苦辛溫無毒。
發明,檳榔泄胸中至高之氣,使之下行;性如鐵石之沉重,能墜諸藥至於下極。故治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,及治諸氣壅腹脹後重如神。胸腹蟲食積滯作痛,同木香為必用之藥。其功專於下氣消脹,逐水除痰,殺蟲治痢,攻食破積,止瘧療疝,腳氣瘴癘。若氣虛下陷人及膈上有稠痰結氣者得之,其痞滿昏塞愈甚。又凡瀉後、瘧後、虛痢切不可用也。閩廣瘴毒之鄉人常食此,必以蒟葉裹嚼之。所云飽能使之飢,醉能使之醒者,以其能下氣也。云飢能使之飽,醒能使之醉者,以蒟葉辛溫能開發中外之氣,以散瘴癘之邪也。
白話文:
檳榔味道苦澀辛辣,藥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檳榔的藥理作用在於,能將胸腔中往上衝的氣向下導引;它的性質就像鐵石一樣沉重,能將其他藥物的藥效引導至身體的下部。因此,它能治療衝脈失調引起的疾病,例如氣逆、腹內急迫等症狀,以及治療各種因氣滯引起的腹脹、便後仍有便意等症狀,效果非常好。對於胸腹部因寄生蟲、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,常會搭配木香一起使用。檳榔的主要功效在於降氣消脹、利水化痰、驅蟲止痢、消食破積、止瘧治疝、治療腳氣和瘴氣等疾病。但如果氣虛下陷的人,或是有濃痰結於胸膈之間的人服用檳榔,會使胸悶腹脹、昏沈阻塞的症狀更加嚴重。此外,凡是腹瀉之後、瘧疾之後、或是虛弱型痢疾的患者,都絕對不能使用檳榔。在瘴氣瀰漫的福建、廣東一帶,當地人常會食用檳榔,通常會用蒟葉包裹著一起咀嚼。之所以說「吃飽了可以幫助消化」、「喝醉了可以醒酒」,是因為檳榔能降氣。而說「飢餓時可以產生飽足感」、「清醒時可以讓人昏醉」,是因為蒟葉性辛溫,可以開發體內外的氣,散除瘴癘之邪氣。
5. 大腹子
即大腹檳榔
辛澀溫無毒。此味與檳榔皆性堅難切,須用滾水泡漬切之。若以水浸濁滿,不但失其性味,反有傷於胃氣也。
發明,大腹子偏入氣分,體豐濕盛者宜之。夫檳榔偏主血分,腹滿多火者宜之。時珍謂大腹與檳榔同功,似未體此。
白話文:
大腹子就是大腹檳榔。
味道辛辣、苦澀,性溫和且無毒。這種藥材和檳榔一樣質地堅硬難以切開,必須用滾水浸泡軟化後才能切開。如果用水浸泡到水變混濁,不僅會失去藥性,反而會傷害到胃氣。
關於藥理分析,大腹子主要作用於氣分,適合體型肥胖、體內濕氣重的人使用。而檳榔主要作用於血分,適合腹脹且體內火氣大的人使用。李時珍說大腹子和檳榔功效相同,似乎沒有仔細區分它們的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