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7)

1. 犀角

苦微鹹大寒無毒。鎊成以熱手掌摸之香者為真,臭者即假。忌滷鹽、烏附。孕婦勿服,能消胎氣。

發明,犀之精靈皆聚於角,足陽明胃為水穀之海,飲食藥物必先受之,故犀角能涼血、散血,及蓄血驚狂斑痘之證,皆取以通利陽明血結耳。《別錄》治傷寒溫疫,頭痛寒熱諸毒。抱朴子云,犀食百草之毒,及眾木之棘,所以能解毒。凡蠱毒之鄉遇有飲食,以犀筋攪之,有毒則生白沫,無毒則否。宗奭曰,鹿取茸,犀取尖,其精銳之力盡在是也。其治吐血、衄血、大小便血,犀角地黃湯為之專藥。若患久氣虛又為切禁,以其能耗散血氣也。痘瘡之血熱毒盛者尤為必需。然在六七日灌漿之時,又為切禁,以其化膿為水也。而結痂後餘毒癰腫則又不忌。惟氣虛毒盛之痘切不可犯。其性大寒,無大熱邪者慎不可用。凡中毒箭,以犀角刺瘡中立愈。又感山嵐瘴氣,射工溪毒,用生犀磨汁服之即解。

白話文:

犀角,味道苦,帶點微鹹,性質非常寒涼,沒有毒性。將犀角磨成粉,用溫熱的手掌去觸摸,會散發香味的才是真品,發出臭味的則是假貨。服用犀角時,要避免同時攝取滷鹽、烏頭和附子。孕婦不能服用犀角,因為它會導致胎兒流產。

發明,犀牛的精華都聚集在角上,足陽明胃經是水穀之海,飲食藥物都會先經過這裡,所以犀角能清涼血液、散瘀血,對於體內蓄積血瘀導致的驚狂、發斑、痘疹等症狀,都能透過疏通陽明經的血瘀來治療。《別錄》記載犀角能治療傷寒、溫疫,以及頭痛、發冷發熱等各種毒邪。抱朴子說,犀牛吃各種草的毒素,以及木頭上的尖刺,因此具有解毒的能力。在容易產生蠱毒的地方,吃飯時可以用犀牛的筋攪拌食物,食物有毒就會產生白色泡沫,沒有毒則不會。宗奭說,鹿取鹿茸,犀取犀角尖,它們的精華和力量都集中在這裡。犀角是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大小便出血的專用藥物,如犀角地黃湯。但如果患者長期氣虛就絕對禁止使用,因為犀角會耗散血氣。痘瘡發作時,如果血熱毒盛,犀角是必備藥物。但是,在痘瘡發作後第六、七天,膿皰開始形成時,又要禁止使用犀角,因為它會導致膿液變水。等到結痂後,若有殘留毒素引起的癰腫,則又可以使用。只有氣虛但毒素又很盛的痘瘡絕對不能使用。犀角的藥性非常寒涼,沒有明顯熱邪的人要謹慎使用。凡是被毒箭射中,用犀角刺入傷口就能立刻痊癒。如果感染山嵐瘴氣,或是被射工溪中的毒液傷害,可以將生犀角磨汁服用來解毒。

2. 熊脂

甘溫無毒。

《本經》主風痹不仁筋急,五臟腹中積聚,寒熱羸瘦,頭瘍白禿,面上皯皰。

發明,熊稟雄毅之性,故其脂可開風痹不仁等疾。可服,可摩,但不可作燈,煙氣熏目,使人不能遠視。《本經》所主不出風痹筋急之用。風為陽邪,熊為陽獸,其性溫潤,能通行經絡,開通血氣也。熊筋亦能壯筋強力,與虎骨之搜風壯骨無異。熊肉振羸,其氣有餘,癇病人食之終身不愈。

白話文:

熊的脂肪,味道甘甜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
《本草經》記載,它主要能治療風濕引起的麻木、肢體僵硬、肌肉攣縮,以及五臟腹內的腫塊積聚、寒熱交替、身體消瘦、頭部瘡瘍引起的白禿、臉上的黑斑粉刺。

《本草發明》說,熊這種動物天性剛強勇猛,所以它的脂肪可以治療風濕麻木等疾病。可以內服,也可以外塗,但不可以用來點燈,因為它的煙氣會熏眼睛,使人看不清遠處。 《本草經》所記載的功效,其實不超出治療風濕麻木、肌肉攣縮的範圍。風是屬於陽性的邪氣,熊是屬於陽性的動物,它的性溫潤,能通行經絡,疏通氣血。熊的筋也能強壯筋骨,增強力量,和虎骨的祛風強骨功效相似。熊肉能使虛弱的人強壯起來,它本身的氣很充足,但是癲癇病人吃了會終身不能痊癒。

3. 熊膽

苦寒無毒。試法取少許研滴水中,掛下如線直至水底不散者為真。

發明,熊膽苦入心,寒勝熱,手少陰、足厥陰藥也。其性潔不染塵,故能清心平肝。為時氣熱盛變為黃疸之要藥。又能殺蟲,明目,除翳瘴疳痔,蟲牙,蛔痛,小兒驚癇瘛瘲,以竹瀝化豆大許服之,去心中涎。痔瘡赤腫水化點之即消。凡實熱之證用之咸宜,苟涉虛家便當嚴禁。

白話文:

熊膽味苦性寒,沒有毒性。測試真假的方法是取少量研磨,滴入水中,如果能像線一樣垂落到水底而不散開,那就是真的熊膽。

藥理闡述,熊膽味苦入心,寒性能夠壓制熱邪,是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藥。它本性潔淨不沾染污穢,所以能清心火、平肝陽。是治療時行熱病導致的黃疸的重要藥物。它還能殺蟲,使眼睛明亮,去除眼翳、瘴氣、疳積、痔瘡、蟲牙、蛔蟲引起的疼痛,以及小兒驚厥抽搐。可以將熊膽用竹瀝化開,像豆子大小服用,可以去除心中的痰涎。痔瘡紅腫時,用水化開塗抹,就能消腫。凡是實熱證都適合使用熊膽,如果涉及虛證,就必須嚴格禁止使用。

4. 麢羊角

即羚羊角

鹹寒無毒。鎊碎胸前煨熱令脆,研如粉,不則黏人腸胃。

《本經》主明目,益氣起陰,去惡血注下,闢蠱毒惡鬼,不祥魘寐。

發明,羚羊屬木,入厥足陰,伐肝最捷。目暗翳障,而羚羊角能平之。痘瘡正面稠密不能起發,而羚羊能分之。小兒驚癇,婦人子癇,大人中風搐搦及筋寒歷節痛,而羚羊角能舒之。驚駭不寧,狂越魘寐,而羚羊角能安之。惡鬼不祥,而羚羊角能闢之。惡血注下蠱毒疝痛,瘡腫瘻癧,產後血氣,而羚羊角能散之。濕熱留滯,陽氣不振,陰氣衰痿,而羚羊角能起之。煩憊氣逆,噎塞不通,郁為寒熱,而羚羊角能降之。詳《本經》所主皆取散厥陰血結耳。愚按諸角皆能入肝散血解毒,而犀角為之首推,以其專食百草之毒,兼走陽明,力能祛之外出也。故痘瘡之血熱毒盛者,為之必需。若痘瘡之毒並在氣分,而正面稠密不能起發者,又須羚羊角以分解其勢,使惡血流於他處,此非犀角之所能也。人但知羚羊角能消目翳,定驚癇而散痘瘡惡血之功,人所共昧。羚羊角治青盲目暗與羚羊角不殊,而闢除邪魅蠱毒亦相彷彿,惜乎從未之聞。惟消乳癖《丹方》用之。白羯羊角亦能消乳癖,而方家每用琉璃角燈磁片刮取薄屑,置胸中候脆,杵細,酒服方寸匙屢效,專取宿腐之味,以消陳積之垢也。其鹿角刮屑善消虛人乳腫,未潰即消,已潰即斂,即《本經》主漏下惡血之治。龍角治神魂不寧,功用與龍齒略同。《千金方》中有齒角並用者。牛角腮專主閉血、血崩,牛之一身惟此無用。而《本經》特為採錄,《千金》尤為崩漏要藥,可見天地間無棄物也。

白話文:

羚羊角

味鹹,性寒,沒有毒性。將羚羊角敲碎後,在胸前以溫熱烘烤使其變脆,再研磨成粉末,不然會黏在人的腸胃壁上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羚羊角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、增強精氣、振奮陽氣、去除惡血下注、解除蠱毒和惡鬼、驅散不祥的惡夢。

發明

羚羊屬性為木,歸於足厥陰肝經,能夠快速地平息肝火。眼睛昏暗有翳障,羚羊角可以治療。痘瘡長在臉上密集無法發出,羚羊角可以將其分散。小兒驚風抽搐、婦女子癇、大人中風抽搐以及筋骨寒冷疼痛,羚羊角可以舒緩。驚嚇不安、狂躁、做惡夢,羚羊角可以安定。惡鬼作祟、不祥之事,羚羊角可以驅除。惡血下注、蠱毒導致的疝痛、瘡腫瘻癧、產後血氣不順,羚羊角可以散開。濕熱鬱積、陽氣不振、陰氣衰弱,羚羊角可以振奮。煩躁疲憊、氣逆、噎塞不通、鬱悶導致的寒熱,羚羊角可以降下。仔細研究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記載的功效,都是取其疏散厥陰肝經血瘀的作用。我認為,所有動物的角都能夠入肝經、散血解毒,其中犀牛角效果最好,因為犀牛專吃百草的毒素,又能走陽明經,力量強大能夠將毒素排出體外,所以痘瘡的血熱毒盛者,必須使用犀牛角。如果痘瘡毒素在氣分,並且在臉上密集無法發出,就必須用羚羊角來分散毒勢,讓惡血流到其他地方,這是犀牛角所做不到的。人們只知道羚羊角能夠消除眼睛翳障、平定驚風抽搐、散發痘瘡惡血,而不知道羚羊角治療青盲(眼盲)的效果和犀牛角差不多,驅除邪魅蠱毒的效果也類似,可惜從來沒有人聽說過。只有治療乳房腫塊的藥方會使用羚羊角。白羯羊角也能夠治療乳房腫塊,而醫生們通常用琉璃角燈或是磁片刮取薄屑,放置在胸前等待變脆,再搗碎,用酒送服一小匙,多次服用有效,主要取其陳腐的味道,來消除陳年積垢。鹿角刮取粉末,善於消除虛弱之人乳房腫塊,還沒潰破的腫塊可以消散,已經潰破的則能使其收斂,這就是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說的治療惡血下漏的功效。龍角可以治療神魂不寧,功效和龍齒差不多。《千金方》中有齒角並用的例子。牛角腮主要治療閉經、血崩,牛的身上只有這個部位沒有用處。《神農本草經》特別收錄,而《千金方》更是將其作為崩漏的要藥,可見天地間沒有廢棄的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