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四 (38)
卷四 (38)
1. 山羊血
鹹溫無毒。苗人以麋竹通節削鋒利,活刺心血收乾者良,宰取者不堪用。
發明,山羊產滇蜀諸山中,性善走逐好鬥,肉能療冷勞,山嵐瘧痢,婦人赤白帶下。其心血《綱目》失載。性溫味鹹,為和傷散血之神藥。其治跌撲損傷,單用酒服,取醉,醉醒其骨自續,每用不過分許,不可多服,雖不傷耗元氣,而力能走散陰血。然必初患便服得效最速。若過三五日血凝氣滯無濟於治矣。但舉世用者絕罕,間有收取,而市者其價重於牛黃,且心血絕不易得。滲血丹用之,真虛勞失血之續命丹也。
白話文:
山羊血,味道鹹,性質溫和,沒有毒性。苗族人會用削尖的麋竹,直接刺取活山羊的心血,然後將血曬乾,這種效果最好;如果是宰殺後取血,效果就不好。
發明:山羊產於雲南、四川等山區,牠們天性擅長奔跑追逐,喜歡打鬥。羊肉可以治療虛寒勞損、山區瘴氣瘧疾,以及婦女的赤白帶下。山羊的心血,《本草綱目》沒有記載。心血性質溫和,味道鹹,是調和損傷、散瘀血的神藥。用來治療跌打損傷,只需用酒送服,喝到微醺的程度,等到酒醒後,骨頭就能自行癒合。每次用量不超過一點點,不可多服,雖然不會損耗元氣,但藥力能使陰血散開。但必須在剛受傷時馬上服用,效果最快。如果超過三五天,血已凝結,氣機阻滯,就沒有療效了。只是世上很少有人使用,偶爾有人收集,但市面上價格比牛黃還貴,而且心血非常難以取得。滲血丹中會用到,真的是虛勞失血的救命丹藥。
2. 鹿茸
甘溫無毒。形如茄子,色如瑪瑙者良,紫潤圓短者為上,毛瘦枯縐尖長生岐者為下。酥炙酒炙各隨本方,但不可過焦,有傷氣血之性,炙後去頂骨用茸。
《本經》主漏下惡血,寒熱驚癇,益氣強志,生齒不老。
發明,鹿是山獸屬陽,性淫而遊山。夏至得陰氣而解角,從陽退之象。麋是澤獸屬陰,性淫而遊澤,冬至得陽氣而解角,從陰退之象。鹿茸功用專主傷中勞絕腰痛,羸瘦,取其補火助陽、生精益髓、強筋健骨、固精攝便。下元虛人頭旋眼黑,皆宜用之。《本經》治漏下惡血,是陽虛不能統陰,即寒熱驚癇,皆肝腎精血不足所致也。角乃督脈所發,督為腎臟外垣,外垣既固腎氣,內充命門相火,不致妄動,氣血精津得以凝聚,扶陽固陰非他草木可比,八味丸中加鹿茸、五味子,名十補丸,為峻補命門真元之專藥。傳屍癆瘵,脊中生蟲,習習癢痛,淅淅作聲者,同生犀、鱉甲入六味丸中,其殺蟲之力與天靈蓋同功。近世鹿茸與麋茸罕能辨別。大抵其質粗壯而腦骨堅厚,其毛蒼黧而雜。白毛者為麋茸,其形差瘦而腦骨差薄。其毛黃澤而無白毛者為鹿茸,鹿茸補督脈之真陽,麋茸補督脈陰中之陽,不可不辯。
白話文:
鹿茸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形狀像茄子,顏色像瑪瑙的品質最好。紫紅色、光潤、圓短的為上品,毛少、乾枯、皺縮、尖長、有分叉的為下品。可以選擇用酥油烤或酒泡烤,依照藥方使用,但不要烤焦,否則會損害氣血。烤後去掉頂部的骨頭,只用鹿茸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鹿茸主要治療婦女漏下惡血、寒熱引起的驚癇,能增強體力、堅定意志、幫助生長牙齒,使人不衰老。
藥理發揮,鹿是山裡的動物,屬陽性,喜歡交配並在山中活動。夏至時得到陰氣而脫角,是從陽退化的現象。麋是沼澤裡的動物,屬陰性,喜歡交配並在沼澤活動。冬至時得到陽氣而脫角,是從陰退化的現象。鹿茸的功效主要針對身體中間部位損傷、過度勞累造成的腰痛、身體消瘦,可以補火助陽、產生精液、滋養骨髓、強健筋骨、固精止瀉。下焦虛弱的人頭暈眼花,都適合使用鹿茸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鹿茸能治婦女漏下惡血,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統攝陰氣,而寒熱引起的驚癇,都是肝腎精血不足導致的。鹿角是督脈所發,督脈是腎臟的外圍屏障。外圍屏障鞏固,腎氣才能內充命門相火,不至於妄動,使氣血精津得以凝聚,扶助陽氣、鞏固陰氣的功效,是其他草木無法相比的。在八味丸中加入鹿茸、五味子,就成了十補丸,是強效補益命門真元的專用藥。對於傳染性肺結核,導致脊椎長蟲,產生癢痛,發出淅淅聲音的,可以把鹿茸和生犀角、鱉甲一起加入六味丸中,其殺蟲效果和天靈蓋相同。近來鹿茸和麋茸很難分辨。大致上,鹿茸的質地粗壯、腦骨堅硬厚實,毛色蒼黑雜亂。而麋茸的毛色是白色,形狀相對瘦長、腦骨較薄。毛色黃潤而沒有白毛的是鹿茸,鹿茸補益督脈的真陽,麋茸補益督脈陰中之陽,這點必須要分辨清楚。
3. 鹿角膠
甘微鹹溫無毒。河南者味甘溫為上,泊上者味鹹辛為下。又生取成對者力勝,解下單角力薄。凡角大而毛色淡白者即為麋角,能補陽中之陰。熬膠法,取角寸截,用長流水浸三日,刮淨,入黃蠟煮三日夜,干即添水,三日夜足,去角取汁,重煎,滴水不化,膠成切片,陰乾,不可日曬,曬則融化成水矣。今市者多以黃明膠加楮實偽充,不可不察。
取嫩角寸截置小壇中,酒水相和,盆蓋泥封,糠火煨三伏時,搗細如霜,名鹿角霜。
《本經》主傷中勞絕,腰痛羸瘦,補中益氣力,婦人血閉,無子,止痛安胎,久服輕身延年。
發明,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,消腫辟邪。熬膠則益陽補腎,強精活血。總不出通督脈補命門之用。但膠力稍緩,不能如茸之力峻耳。互參二條經旨乃知茸有交通陽維之功,膠有緣合衝任之用。然非助桂以通其陽,不能除寒熱驚癇。非龜鹿二膠並用,不能達任而治羸瘦、腰痛。非輔當歸、地黃,不能引入衝脈而治婦人血閉、胎漏。至若膠治傷中絕勞,即茸主漏下惡血也。膠之補中益氣力,即茸之益氣強志也。膠之輕身延年,即茸之生齒不老也。歷考《別錄》、《外臺》、《千金》等方,散血解毒居多,非如近世專一溫補為務,殊失聖賢一脈相傳之義。鹿角霜治火不生土,脾胃虛寒,食少便溏,胃反嘔逆之疾,取溫中而不黏滯也。古方多制應用。今人每以煎過膠者代充,其膠既去服之何益。生角鎊尖屑,消乳癰腫毒。煅灰行崩中積血。鹿骨安胎下氣,作酒主內虛,續絕傷,補骨除風,《千金》鹿骨丹用之。
白話文:
鹿角膠:
味甘帶點鹹,性溫和,無毒。河南產的鹿角,味道甘甜溫潤,品質最好;產於水邊的,味道鹹辛,品質較差。鹿角最好是取用完整成對的,藥力較強;單隻鹿角的藥力就比較弱。凡是鹿角較大,毛色淡白的,那是麋鹿角,可以補益陽氣中的陰液。
熬製鹿角膠的方法是,將鹿角切成小段,用流動的清水浸泡三天,刮乾淨後,放入黃蠟中煮三天三夜,水乾了就加水,煮夠三天三夜,將鹿角取出,留下汁液,再重新熬煮,直到滴到水中不會化開,就成了鹿角膠。將膠切成片,陰乾,不能曬太陽,曬了會融化成水。現在市面上很多用黃明膠摻雜楮實冒充,一定要仔細辨別。
取用嫩鹿角切成小段,放入小壇中,加入酒水,用盆蓋住,用泥封口,用糠火煨三伏天,搗成粉末,細如霜,就叫做鹿角霜。
《本經》記載,鹿角膠主要治療因勞累過度導致的身體虛弱、腰痛消瘦,可以補中氣、增加力氣、治療婦女閉經、不孕,還可以止痛安胎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、延年益壽。
發明:鹿角生用可以散熱、活血、消腫、辟邪;熬成膠則可以補益陽氣、補腎、強壯精血、活血。總體來說,都具有通督脈、補命門的作用。只是鹿角膠的藥力稍微緩慢,不像鹿茸那樣藥力強勁。對照這兩條的論述可知,鹿茸有交通陽維脈的功效,鹿角膠有調理衝任二脈的作用。然而,如果沒有附子、桂枝來幫助溫通陽氣,就不能去除寒冷、驚癇等症狀。如果沒有龜板膠和鹿角膠一起使用,就不能通達任脈而治療虛弱、腰痛。如果沒有當歸、地黃輔助,就不能引藥入衝脈,從而治療婦女閉經、胎漏。鹿角膠治療勞累過度引起的身體虛弱,就如同鹿茸治療惡露不止。鹿角膠補中氣、增加力氣,就如同鹿茸益氣強壯意志。鹿角膠使身體輕健、延年益壽,就如同鹿茸能使牙齒堅固不老。歷代考察《別錄》、《外臺》、《千金》等書籍的方子,多數是用來散血解毒的,不像現在這樣只注重溫補,實在是失去了聖賢傳承的意義。鹿角霜治療脾胃虛寒、食慾不佳、大便稀溏、胃反嘔吐等疾病,是利用它溫和的特性而不滯膩的緣故。古代的方子大多將鹿角霜製成藥劑使用。現在的人常常用煎過膠的鹿角來代替鹿角霜,既然膠質已經被取走,再服用又有什麼益處呢?將生鹿角削成尖屑,可以消除乳房腫痛;將鹿角煅燒成灰,可以治療崩漏出血。鹿骨可以安胎下氣,用來泡酒可以治療體內虛弱、續接斷骨、補骨骼、祛除風邪,《千金方》的鹿骨丹就用到了鹿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