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25)
卷一 (25)
1. 蒼朮
《本經》名山薊
苦辛溫,無毒。產茅山者味甘形瘦多毛,最良。吳郡諸山者次之。楚中大塊辛烈氣燥者為下。制用糯米泔浸,刮去皮,切片,同芝麻炒或麻油炒通黃,去焦末。或去皮、切片,蜜水拌,飯上蒸用。又白露後以泔水淨,置屋上曬露一月,謂之神術。
《本經》主風寒濕痹,死肌痙疸。
發明,蒼朮辛烈,性溫而燥。可升可降,能徑入諸經,疏泄陽明之濕,而安太陰,闢時行惡氣。因經泔浸炒,故能除上濕發汗,與白朮止汗則異,腹中窄狹者須之。《本經》治風寒濕痹,死肌痙疸等證,總取性專開腠,故能發汗而去風寒濕氣,祛濕而去死肌痙疸,下氣而消痰食飲癖。又能總解諸郁,佐以香附快氣之藥,下氣最速,一升一降則鬱散而氣平也。遺精不禁,淋濁不止,腰背痠痛,用以斂脾津,津生於穀氣也。同黃蘗為二妙,治下部濕熱痛腫。又蒼朮一味,麻油制過為末,煮大棗肉為丸,治脅下飲澼。許叔微患飲澼三十年,始因少年夜坐寫文,左向伏几,是以飲食多墜左邊,飲酒止,從左下有聲,脅痛食減嘈雜,飲酒半杯即止,不數日必嘔酸水,暑月左半身絕無汗,服雄、附、礬石、牽牛、遂、戟等皆無效,自揣必有澼囊如水之有窠臼,不盈科不行,乃悉屏諸藥,以前丸服三月而疾除。暑月汗亦周身,燈下能書細字,皆蒼朮之力也。然惟素稟肥盛多濕者為宜,若形瘦多火者禁用。其神術已經露制,轉燥為清,用以發散上部頭風痰濕諸證,故治時行頭痛,有神術湯,此得制度之妙也。
白話文:
蒼朮
《本經》記載它又名山薊。
味道是苦、辛,性質溫和,沒有毒性。產於茅山一帶的蒼朮,味道甘甜、外型瘦長且多毛,品質最好。吳郡一帶山區產的品質次之。楚地出產的蒼朮,塊頭大、味道辛辣、氣味乾燥,品質較差。炮製方法是用糯米泔水浸泡,刮去外皮,切成薄片,與芝麻一起炒或用麻油炒至金黃色,去除焦黑的部分。或者去皮切片後,用蜜水拌勻,放在米飯上蒸熟使用。另外,在白露之後用泔水洗淨,放在屋頂上曬露一個月,就稱為神術。
《本經》記載,蒼朮主要治療風寒濕痹、肌肉壞死、抽筋、黃疸等症狀。
發明:蒼朮的藥性辛辣、溫燥,具有上升和下降的特性,能夠直接進入各經脈,疏通陽明經的濕氣,使太陰經安定,並能去除時疫的邪氣。因為經過泔水浸泡和炒製,所以能夠去除上焦的濕氣、幫助發汗,與白朮的止汗作用不同,適合腹部狹窄的人使用。《本經》提到它可以治療風寒濕痹、肌肉壞死、抽筋、黃疸等症狀,主要是因為它能打開皮膚毛孔,所以可以發汗去除風寒濕氣,祛除濕氣、治療肌肉壞死和抽筋,降氣消解痰食積滯。它還可以解除各種鬱結,搭配香附等行氣藥,降氣效果更佳,一升一降就能使鬱結消散、氣機平和。對於遺精不止、淋濁不斷、腰背痠痛等症狀,可以用它來收斂脾的津液,因為津液是從食物的精微轉化而來的。與黃柏同用,稱為二妙丸,可以治療下部濕熱引起的疼痛腫脹。另外,單用蒼朮用麻油炒過後磨成粉,用大棗肉煮成丸,可以治療脅下積水。許叔微患有脅下積水三十年,起因是年輕時晚上坐著寫文章,身體向左邊伏在桌子上,導致食物容易墜入左側,喝酒時,從左下腹會有聲音,肋骨疼痛、食慾下降、嘈雜,喝半杯酒才能緩解,過幾天就吐酸水。夏天左半身沒有汗。服用過雄黃、附子、礬石、牽牛子、大戟等藥都無效。他自己推測體內一定有像水一樣的積水囊,如同有窠臼一樣,不滿溢不會流動。於是停用其他藥物,只服用蒼朮丸,三個月後疾病痊癒,夏天全身也能出汗,在燈下也能看清楚小字,這都是蒼朮的功勞。然而,這種藥只適合體型肥胖、體內濕氣重的人,體型瘦弱、體內火氣旺盛的人禁用。而經過露水炮製的神術,藥性由燥轉為清涼,可以發散上部頭部的風邪、痰濕等症狀,所以治療時疫引起的頭痛,有神術湯,這就是炮製方法精妙之處。
2. 狗脊
《本經》名百枝
苦平微溫,無毒。酒浸,炒去毛用。
《本經》主腰背強,關機緩急,周痹寒濕膝痛,頗利老人。
發明,狗脊為強筋骨要藥,故《本經》主腰背強周痹寒濕等疾。頗利老人者,補益腎氣而堅強筋骨也。其性味形類與萆薢相似,而功用亦不甚相遠。四寶丹用金毛狗脊去毛,鹽泥固濟,煅紅,蘇木,萆薢,川烏頭生用,等分為末,醋和丸,溫酒鹽湯下二十丸,治男婦毒風腳軟,腎氣虛弱。又病後足腫煎湯洗效。
白話文:
狗脊,又名百枝。
味道苦,性平,帶點微溫,沒有毒性。通常會用酒浸泡後,再炒過去除毛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狗脊主要可以治療腰背僵硬、關節活動不順暢、肢體麻木疼痛、因寒濕引起的膝蓋疼痛,對老年人特別有幫助。
有醫家認為,狗脊是強健筋骨的重要藥材,所以《本經》才會說它可以治療腰背僵硬、肢體麻木疼痛、因寒濕引起的疾病。說它對老年人有幫助,是因為它能補益腎氣,使筋骨強健。它的藥性、味道和外形都和萆薢很相似,功效也相差不遠。「四寶丹」這個藥方,是用去除毛的金毛狗脊,用鹽泥包覆固定後煅燒到紅熱,再和蘇木、萆薢、生川烏頭一起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成藥丸,用溫酒或鹽水送服二十丸,可以治療男女因毒風引起的腳軟,以及腎氣虛弱。另外,病後足部腫脹,用狗脊煎湯清洗也有效果。
3. 貫眾
《別錄》名草鴟頭
苦微寒,有毒。
《本經》主腹中邪熱氣諸毒,殺三蟲。
發明,貫眾苦寒而降,闢時行疫癘不正之氣。疫發之時,以此藥置水,食之則不傳染,且能解毒軟堅,治婦人血氣。《本經》治腹中邪熱氣諸毒,以其性專散結積諸毒。而蟲積皆由濕熱所生,苦寒能除濕熱,故亦主之。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,快斑散用之。云貫眾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熱,殺三蟲,病從內發者多效。王璆《百一選方》言,食鯉魚羹為肋骨所鯁,百藥不效,或令以貫眾煎濃汁連進,一咯而出。可見軟堅之功,不但治瘡治血而已。病人虛寒無實熱者勿服。
白話文:
《別錄》稱它為草鴟頭。
味道苦,性微寒,有毒。
《本經》記載它主要治療腹中的邪熱之氣和各種毒素,能殺死三種寄生蟲。
發明:貫眾藥性苦寒,能使氣機下降,可以辟除時疫不正之氣。在疫病流行時,將此藥泡在水中飲用,就不會被傳染,而且還能解毒、軟化堅硬的腫塊,治療婦女的血氣疾病。《本經》記載它能治療腹中邪熱之氣和各種毒素,是因為它具有專門散解結聚的毒素的特性。而寄生蟲積聚大多是由濕熱所引起的,苦寒的藥性能夠去除濕熱,所以也能治療蟲積。王海藏用它來治療夏季痘疹發不出來的情況,在快斑散中使用它,並說貫眾有毒,但能解除腹中邪熱、殺死三種寄生蟲,對於病從內部發作的情況效果很好。王璆的《百一選方》記載,有人吃鯉魚羹被魚骨卡在肋骨處,用各種藥都沒效,有人讓他用濃煎貫眾汁連續服用,結果魚骨就咯出來了。可見它有軟化堅硬的功效,不只是能治療瘡瘍和血病而已。病人若是體質虛寒,沒有實熱症狀,就不應該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