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22)
卷一 (22)
1. 沙參
甘淡微寒,無毒。有南北二種,北者質堅、性寒,南者體虛力微。反藜蘆。
《本經》主血結,驚氣,除寒熱,補中益肺氣。
發明,沙參專泄肺氣之熱,故喘嗽氣壅,小便赤澀不利,金受火克。陰虛失血,或喘咳寒熱及肺痿等疾宜之。《本經》主血結驚氣者,因驚氣入心,心包熱鬱而血結也。除寒熱者,鬱熱解而寒熱除也。補中益肺氣者,用以清理脾胃之虛熱,則津液復而正氣受益矣。潔古言,肺寒用人參,肺熱用沙參。好古言,沙參性寒,補五臟之陰,總未達輕虛泄熱之義也。《衛生方》治肺熱咳嗽,沙參一味,水煎服之。《肘後方》治卒然疝痛,自汗欲死,沙參為末,酒服立瘥。《證治要訣》治婦人白帶,沙參為末,米飲服之。蓋沙參專開肺氣,肺氣清則木邪散,而疝自除,帶自愈矣。時珍云:人參甘苦而溫,其體重實,專補脾胃元氣,因而益肺與腎,故內傷元氣者宜之。沙參甘淡而寒,其體輕虛,專清肺氣,因而益肺與腎,故金受火克者宜之。此即《本經》補中益肺氣之謂,一補陽而生陰,一補陰而制陽。不可不辨。
白話文:
沙參,味道甘淡,性質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有南北兩種,北沙參質地堅硬,藥性偏寒;南沙參體質虛軟,藥力較弱。不可與藜蘆這種藥材一起使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沙參主要治療血瘀結塊、驚恐導致的氣逆,能解除寒熱,補養中氣,增強肺氣。
前人的解釋是,沙參專門疏泄肺部的熱氣,所以對於喘咳氣壅、小便赤黃澀痛、肺金被火邪剋制等情況,以及陰虛失血、或因喘咳引起的寒熱、肺痿等疾病都適用。《本經》說能治療血結驚氣,是因為驚恐之氣侵入心臟,導致心包積熱,所以血瘀結塊。能解除寒熱,是因為鬱積的熱氣散開了,寒熱自然就消除了。說能補中益肺氣,是指用它來清除脾胃的虛熱,這樣就能使津液恢復,正氣也得到補養。李杲說,肺寒要用人參,肺熱要用沙參。張元素說,沙參性寒,能補五臟的陰氣,但沒有真正理解它輕虛泄熱的功效。《衛生方》用單味沙參煎水服用,治療肺熱咳嗽。《肘後方》用沙參磨成粉,用酒送服,能治療突然發作的疝氣疼痛,伴隨自汗,情況危急。《證治要訣》用沙參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,能治療婦女白帶。這是因為沙參專門開洩肺氣,肺氣清暢,木邪就會散開,疝氣自然消失,白帶也會痊癒。李時珍說:人參味甘而帶苦,性溫,質地厚重紮實,專門補養脾胃元氣,進而能使肺和腎受益,所以內傷元氣的人適合服用。沙參味甘而淡,性寒,質地輕虛,專門清除肺熱,進而使肺和腎受益,所以肺金被火邪剋制的人適合服用。這就是《本經》說它能補中益肺氣的道理,一個是補陽而生陰,一個是補陰而制陽。這兩者不可以不加以區分。
2. 桔梗
《本經》名薺苨
辛甘苦微溫,無毒。甘者為薺苨,苦者為苦梗,咬之腥澀者為木梗,不堪入藥。
《本經》主胸脅痛如刀刺,腹滿腸鳴幽幽,驚恐悸氣。
發明,桔梗上升清肺氣,利咽喉,為肺部引經,又能開發皮腠,故與羌、獨、柴胡、藭、蘇輩同為解表藥。與甘草同為舟楫之劑,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。傷寒邪結胸脅,則痛如刀刺,邪在中焦則腹滿腸鳴幽幽。辛甘升發,苦淡降泄,則邪解而氣和矣。其主驚恐悸氣者,心脾氣鬱不舒,用以升散之也。朱肱用桔梗治胸中痞滿,總不出《本經》主治,仲景治寒實結胸,同貝母、巴豆,取其溫中消穀破積也。治肺癰唾膿血,用桔梗、甘草,取排膿而清濁氣也。治少陰證,二三日咽痛,用甘桔湯,取其調寒熱通陰氣也。《千金方》治喉痹毒氣,桔梗二兩,水煎頓服。加甘草、連翹、荊、防名如聖湯,通治咽喉諸病。桔梗有甘、苦二種,甘者曰薺苨,《千金》治強中為病,莖長興發,不交精出,取其能升解熱邪於上也。又幹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,亦宜甘以潤之。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氣鬱在大腸,則宜苦以開之。甘升而苦降也。此藥升降諸氣,能入肺使諸氣下降,俗泥為上升而不能下行,失其用矣。痘疹下部不能起發,為之切忌,以其性升,能阻藥力於上,不得下達也。惟陰虛久嗽不宜用,以其通陽泄氣也。其蘆吐膈上風熱實痰,生研末,白湯調服二三錢,探吐之。
白話文:
《本經》裡稱它為薺苨。
桔梗味辛、甘、苦,性微溫,沒有毒性。味道甘甜的稱為薺苨,味道苦的稱為苦梗,咬起來有腥味和澀味的稱為木梗,不能作為藥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桔梗主要治療胸部和脅肋部位疼痛像刀刺一樣,腹部脹滿,腸鳴聲微弱,以及驚恐不安和心悸氣短等症狀。
藥理作用發明:桔梗能夠向上提升肺氣,疏通咽喉,是引導藥物進入肺部的藥物,還可以打開皮膚的毛孔,所以和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川芎、紫蘇等藥物一樣,可以用來解表(治療體表疾病)。桔梗和甘草一起使用,就像船和船槳一樣,能使其他藥物不會沉降下去。傷寒導致邪氣結在胸部和脅肋部位,就會像刀刺一樣疼痛;邪氣在中焦部位,就會腹部脹滿,腸鳴聲微弱。桔梗味辛、甘,具有向上升發的作用,味苦、淡,具有向下疏泄的作用,所以能使邪氣消散,氣機調和。它治療驚恐不安和心悸氣短,是因為心脾之氣鬱結不舒暢,用它可以升散開來。朱肱用桔梗治療胸中痞悶,也沒有超出《本經》記載的治療範圍。張仲景治療寒邪實證結於胸部,會與貝母、巴豆同用,取其溫中、消食、破積的作用。治療肺癰(肺膿瘍)咳吐膿血,使用桔梗和甘草,是為了排膿並清除肺部的濁氣。治療少陰病,在發病二三天出現咽喉疼痛,使用甘桔湯,是為了調和寒熱、疏通陰氣。《千金方》記載治療喉痹(咽喉腫痛)毒氣,用桔梗二兩,用水煎服。如果加上甘草、連翹、荊芥、防風,就叫做如聖湯,可以治療各種咽喉疾病。桔梗有甘味和苦味兩種,甘味的叫做薺苨。《千金方》記載治療陽強病,是因為莖部勃起持續不斷,精液無法正常排出,是因為桔梗能夠向上提升,解散熱邪。另外,乾咳是因為痰火之邪鬱積在肺中,也應該用甘味的桔梗來潤肺。痢疾腹痛是因為肺金之氣鬱結在大腸,則應該用苦味的桔梗來疏通。甘味能夠上升,苦味能夠下降。這個藥能夠升降各種氣機,可以進入肺部,使各種氣機下降,但世俗之人錯誤地認為它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,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了。痘疹在下部不能發出來,這是絕對不能用桔梗的,因為它藥性是上升的,會阻礙藥力向下,無法到達下部。只有陰虛久咳的人不適合使用,因為它會疏通陽氣,散泄氣機。如果痰涎堵塞在膈上,是風熱實痰引起的,可以用生桔梗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沖服二三錢,就能夠催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