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23)
卷一 (23)
1. 黃精
甘平,無毒。勿誤用鉤吻,鉤吻即野葛,葉頭尖有毛鉤子,又名斷腸草,誤服殺人。黃精則莖紫花黃,葉似竹葉也。
發明,黃精為補中宮之勝品,寬中益氣,使五臟調和,肌肉充盛,骨髓堅強,皆是補陰之功。但陽衰陰盛人服之,每致泄瀉痞滿。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黃精,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千萬不要誤用鉤吻,鉤吻就是野葛,它的葉子前端尖尖的,有毛像鉤子,又叫做斷腸草,誤食會致命。黃精的莖是紫色的,花是黃色的,葉子像竹葉。
前人發現,黃精是補養脾胃的極佳藥材,能寬中理氣、增進元氣,使五臟功能協調,肌肉豐滿,骨髓強壯,這些都是補陰的功效。但是,如果陽氣虛衰而陰氣偏盛的人服用,常常會導致腹瀉、腹部脹滿。這一點必須要知道。
2. 葳蕤
《本經》名女葳,又名玉竹
甘平,無毒。肥白者良。入發散風熱藥生用。入補藥蜜水拌,飯上蒸熟用。
《本經》主中風暴熱,不能動搖,跌筋結肉諸不足,久服去面黑䵟,好顏色潤澤,輕身不老。
發明,葳蕤甘潤性平,滋肺益腎,補而不壅,善調厥陰久襲之風,故《本經》治中風暴熱等病,皆取其養正祛邪之力也。《別錄》主心腹結氣虛熱,腰痛、莖中寒,目痛眥爛淚出。甄權主內補不足,去虛勞客熱,頭痛不安。《千金》治風溫,自汗身重,語言難出。葳蕤湯以之為君,其源本諸麻黃升麻湯,深得仲景之奧。時珍用治虛勞寒熱,痁瘧不足之證,用代參耆,不寒不燥,大有殊功,不止於去風熱溫毒而已。又主小便卒淋,發熱口乾,眼黑頭眩,目赤澀痛,其性雖潤,而無傷犯脾胃奪食泄瀉之虞。但其性之緩耳。
白話文:
葳蕤,又名玉竹。
味甘性平,沒有毒性。肥厚白色的品質較好。在治療發散風熱的藥方中,可直接生用;在補藥中,則需用蜂蜜水拌過,再放到飯上蒸熟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葳蕤主要治療中風突然發熱、身體僵硬不能動彈,以及跌打損傷、筋脈攣縮、肌肉不足等問題。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,使臉色紅潤有光澤,身體輕盈且延緩衰老。
前人指出,葳蕤味甘潤性平,能滋養肺部、補益腎臟,補而不滯膩,很適合調理厥陰經久積的風邪。因此,《本經》所說的治療中風突然發熱等病症,都是取其扶正祛邪的功效。《別錄》記載,葳蕤能治療心腹氣結虛熱、腰痛、陰莖寒冷、眼睛疼痛、眼角潰爛流淚等問題。甄權認為,葳蕤能內補不足、去除虛勞發熱、頭痛不適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葳蕤可治療風溫病、自汗身重、說話困難。葳蕤湯以葳蕤為主要藥材,其源頭來自麻黃升麻湯,可見其深得張仲景的精髓。李時珍用葳蕤來治療虛勞寒熱、瘧疾等虛弱病症,代替人參和黃耆,它不寒不燥,功效顯著,不僅僅只能去除風熱溫毒。此外,葳蕤還能治療小便突然淋漓不盡、發熱口乾、眼睛發黑頭暈、眼睛紅腫澀痛等問題。雖然葳蕤的性質滋潤,但不會損傷脾胃、影響食慾或導致腹瀉,只是藥性發揮較慢而已。
3. 知母
苦平寒,無毒。肥白者良。鹽、酒炒用。
《本經》主消渴熱中除邪氣,肢體浮腫下水,補不足益氣。
發明,知母沉降入足少陰氣分,及足陽明,手足太陰,能瀉有餘相火,理消渴煩蒸。仲景白虎湯、酸棗湯皆用之,下則潤腎燥而滋陰,上則清肺熱而除煩。但外感表證未除、瀉痢燥渴忌之,脾胃虛熱人誤服,令人作瀉減食,故虛損大忌。近世誤為滋陰上劑、勞瘵神丹,因而夭枉者多矣。《本經》言除邪氣,肢體浮腫,是指濕熱水氣而言。故下文云,下水補不足,益氣,乃濕熱相火有餘,爍灼精氣之候,故用此清熱養陰,邪熱去則正氣復矣。
白話文:
知母,味苦性平,藥性偏寒,沒有毒性。肥厚白色的知母品質較好。通常用鹽或酒拌炒後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知母主要治療消渴病(糖尿病)和體內發熱的症狀,能排除邪氣,消除肢體浮腫,使體內水分排出,並能補虛益氣。
藥理闡述,知母藥性沉降,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的氣分,以及足陽明胃經、手足太陰肺脾經。它能瀉除體內過盛的相火,調理消渴病引起的煩躁和虛熱。像張仲景的白虎湯、酸棗仁湯等方劑都用到了知母。向下能滋潤腎臟的燥熱,滋養陰液;向上能清除肺熱,解除煩悶。但是,外感風寒等表證尚未解除、腹瀉或因腸胃乾燥引起的口渴,都不宜使用知母。脾胃虛弱且有虛熱的人誤服知母,會導致腹瀉、食慾下降,因此虛弱的人應當慎用。近代許多人誤認為知母是滋陰的上等藥物,甚至是治療肺癆(肺結核)的特效藥,結果因誤用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。《本經》所說的知母能排除邪氣、消除肢體浮腫,指的是濕熱引起的水腫。因此《本經》後文說知母能排出體內多餘水分,補虛益氣,是針對濕熱或相火過盛,耗損精氣的情況而言。所以用知母來清熱養陰,等邪熱退去,正氣自然恢復。
4. 肉蓯蓉
甘鹹微溫,無毒。酒洗去甲及腐,切片焙用。
《本經》主五勞七傷,補中,除莖中寒熱痛,養五臟,強陰益精氣,多子,婦人癥瘕。
發明,肉蓯蓉與鎖陽,總是一類,味厚性降,命門相火不足者宜之。峻補精血,驟用反動大便滑泄。《本經》主勞傷補中者,是火衰不能生土,非中氣之本虛也。治婦人癥瘕者,咸能軟堅而走血分也。又蓯蓉止泄精遺瀝,除莖中寒熱痛,以其能下導虛火也。鎖陽治腰膝軟弱,以其能溫補精血也。總皆滋益相火之驗。老人燥結,宜煮粥食之,但胃氣虛者,服之令人嘔吐泄瀉。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。
白話文:
肉蓯蓉,味道甘甜帶點鹹味,性質稍微溫和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,要先用酒洗去上面的鱗甲和腐爛部分,切成薄片烘烤後使用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肉蓯蓉主要能治療身體過度勞累造成的五勞和七傷,有補養身體中氣的功效,能去除陰莖中的寒熱疼痛,滋養五臟,強壯陰氣,增益精氣,使人容易生育,也能治療婦女的子宮腫塊。
藥理發揮,肉蓯蓉和鎖陽基本上屬於同一類藥材,它們味道濃郁,藥性向下走,適合命門相火不足的人使用。它們能快速補充精血,但如果突然大量服用,反而會導致大便滑瀉。《本草經》說肉蓯蓉能治療勞損,補養中氣,是因為體內火氣衰弱,無法產生足夠的土氣,並非是中氣本身虛弱。治療婦女的子宮腫塊,是因為它能軟化堅硬的腫塊,並能活血化瘀。此外,肉蓯蓉還能止住遺精、尿液滴瀝,去除陰莖中的寒熱疼痛,這是因為它能引導虛火向下走。鎖陽則能治療腰膝痠軟無力,是因為它能溫補精血。總體來說,它們都能滋養陽氣。老年人因燥熱導致便秘,適合煮粥食用,但腸胃虛弱的人服用後,可能會引起嘔吐、腹瀉。容易興奮勃起但無法固精的人,不宜服用肉蓯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