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40)
卷三 (40)
1. 槐實
俗名槐角
苦酸鹹寒,無毒。取子入牛膽中,陰乾,日服七枚,久服有明目通神,白髮還黑之功。有痔及便血者尤宜服之。
《本經》主五內邪氣熱,止涎唾,補絕傷,五痔火瘡,婦人乳瘕,子臟急痛。
發明,槐者虛星之精,益腎清火,與黃蘗同類異治。蓋黃蘗專滋腎經血燥,此則專滋腎家津枯。觀《本經》主治,皆脾胃有熱陰津不足之病,止涎唾。腎司閉藏之職也,下焦痔瘻腸風,風熱便血,年久不止者,用此一味熬膏煉蜜收服。婦人乳瘕、子臟急痛,皆肝家血熱之患,用以清熱滋燥,諸證自安。上皆指槐角而言。其角中核子專主明目,久服鬚髮不白,益腎之功可知。惟胃虛少食及孕婦勿服。槐枝燒灰塗妒精瘡,有清火潤燥之功,《千金方》也。
白話文:
槐實,俗稱槐角。
味道苦、酸、鹹,屬性寒涼,沒有毒性。將槐角子放入牛膽中陰乾,每天服用七顆,長期服用可以明亮眼睛、使精神清明,白頭髮也能變黑。特別適合有痔瘡和便血的人服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槐角主要治療體內五臟的邪熱之氣,可以止住口水,補充斷裂的傷處,治療五痔、火瘡,婦女的乳房腫塊和子宮的劇烈疼痛。
_發明_中提到,槐樹是虛星的精華,可以補益腎氣、清除火氣,與黃柏的功效類似但作用不同。黃柏主要滋養腎經的血燥,而槐角則主要滋養腎家的津液枯竭。從《本經》的記載來看,槐角主要治療脾胃有熱、陰津不足的疾病,像是止住口水。腎臟掌管閉藏的功能,下焦的痔瘡、瘻管、腸風、風熱便血,長期不止的,可以用槐角單味熬成膏,再用蜂蜜收膏後服用。婦女的乳房腫塊、子宮劇烈疼痛,都是肝經血熱的病症,用槐角來清熱滋潤乾燥,各種症狀自然會好轉。以上都是指槐角而言。槐角中的核子主要功效是明目,長期服用能使頭髮不變白,可見它有補益腎臟的功能。只是胃虛食少和孕婦不宜服用。槐樹枝燒成灰塗在妒精瘡上,有清火潤燥的功效,這是《千金方》記載的。
2. 槐花
苦寒無毒。溫水滌去灰,焙香用。
發明,槐花苦涼,陽明、厥陰血分藥也。故大小便血,及目赤腫痛皆用之。目得血而能視,赤腫乃血熱之病也。腸血痔血同柏葉微炒為末,烏梅湯服。腸風臟毒,淘淨炒香為末。腸風荊芥湯服,臟毒蘸豬臟日日服之。但性純陰,陰寒無實火禁用。
白話文:
槐花,味苦性寒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用溫水洗去灰塵,烘烤至香氣散發即可。
《發明》這本書提到,槐花味苦性涼,是作用在陽明經和厥陰經的血分藥。因此,可以用於治療大小便出血,以及眼睛紅腫疼痛等症狀。眼睛需要血液的滋養才能看見東西,而紅腫是血熱引起的疾病。腸道出血和痔瘡出血,可以搭配微炒過的柏葉磨成粉末,用烏梅湯送服。腸風下血和內臟毒素引起的出血,則將槐花洗淨炒香後磨成粉末。腸風下血可以用荊芥湯送服,內臟毒素引起的出血則可以沾上豬內臟每天服用。但是,槐花的藥性偏陰寒,因此屬於陰寒體質且沒有實火的人不可以使用。
3. 秦皮
苦微寒無毒。
《本經》治風寒濕痹,洗洗寒氣,除熱,目中青翳白膜,久服頭不白輕身。
發明,秦皮浸水色青,氣寒,性澀,肝膽藥也。《本經》治風寒濕痹,取其苦燥也。又主青白翳障,取其苦降也。小兒驚癇,取其平木也。崩中帶下,熱痢下重,取其澀收也。老子云,天道貴嗇。此服食之品,故《本經》有久服頭不白、輕身之說。而仲景白頭翁湯治熱痢下重,以黃柏、黃連、秦皮同用,皆苦以堅之也。秦皮、黃連等分,治赤眼腫痛。又一味煎湯洗赤目甚效。其味最苦,胃虛少食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秦皮,味苦,性微寒,無毒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秦皮能治療風寒濕痹,洗去身體的寒氣,消除熱邪,也能改善眼睛裡的青翳和白膜。長期服用可以使頭髮不易變白,並且使身體輕盈。
藥理闡述,秦皮浸泡在水中會呈現青色,氣味寒涼,藥性澀滯,是屬於肝膽經的藥物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能治療風寒濕痹,是取其苦味能燥濕的功效。又能治療青翳白障,是取其苦味能使氣下降的功效。對於小兒驚癇,是取其能平肝木的作用。對於婦女崩漏帶下,以及熱痢(熱性腹瀉)裡急後重,是取其澀味能收斂的功效。老子說,天道貴於節儉。秦皮是可服用的藥物,所以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長期服用能使頭髮不易變白,並且使身體輕盈。而張仲景的白頭翁湯用來治療熱痢裡急後重,是將黃柏、黃連和秦皮一起使用,都是利用苦味來達到堅固腸道的作用。秦皮和黃連等比例混合使用,可以治療紅眼腫痛。另外,單獨用秦皮煎湯清洗紅眼效果也很好。秦皮的味道非常苦,胃虛食慾不振的人不宜使用。
4. 合歡皮
一名合昏,《千金》名黃昏,俗名烏絨樹
甘平無毒。
《本經》安五臟合心志,令人歡樂無憂,久服輕身明目。
發明,合歡屬土與水,補陰之功最捷。單用煎湯治肺癰唾濁。合阿膠煎膏治肺痿、吐血皆驗。與白蠟同熬膏為長肌肉、續筋骨之要藥,而外科家未嘗錄用,何也?按:合歡所主諸病,不過長肌肉、續筋骨,故用以填補肺之潰缺。而《本經》安五臟,和心志等語,豈特諸疾而已,《嵇康養生論》云,合歡蠲忿,萱草忘憂,寧無顧名思義之實乎。
白話文:
合歡皮,又名合昏,《千金方》稱它為黃昏,俗稱烏絨樹。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
《本經》記載,它能安定五臟,調和心志,使人快樂無憂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視力清晰。
闡述:合歡的屬性為土與水,滋補陰氣的功效最快速。單獨煎湯服用可以治療肺癰,咳出膿痰。與阿膠一起煎煮成膏狀,可以治療肺痿、咳血,效果都很好。與白蠟一起熬煮成膏狀,是生長肌肉、接續筋骨的重要藥物,但是外科醫生卻沒有採用,這是為什麼呢?探究原因,合歡所主治的疾病,不過是生長肌肉、接續筋骨,所以用它來填補肺部潰爛的缺損。《本經》所說的安定五臟、調和心志等,難道只是針對這些疾病嗎?《嵇康養生論》說,合歡能消除憤怒,萱草能使人忘記憂愁,難道不是有考慮到它們的名稱所代表的實際功效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