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木賊
甘微苦,無毒。去節用。
白話文:
味甘略苦,無毒。服食時去掉竹節。
發明,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,故能發汗解肌,升散火鬱風濕,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,取發散肝肺風邪也。多用令人目腫,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。而傷暑或暴怒赤腫亦勿用之。
白話文:
醫書上記載,木賊和麻黃有相同的形狀和特性,因此都能發汗解肌、升散火鬱和風濕,是治療眼目風熱、暴翳流淚的專用藥物,主要功效是祛散肝肺風邪。但如果用量過多,可能會導致眼睛腫脹。如果眼睛翳病已經很嚴重,或者氣血虛弱的人,都不適合使用木賊。此外,如果因暑熱或暴怒引起的紅腫,也不適合使用木賊。
2. 石龍芻
一名龍鬚,即席草
苦微寒,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心腹邪氣,小便不利,淋閉,風濕,鬼疰。
白話文:
龍鬚草
**藥性:**苦、微寒,無毒。
功效:
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龍鬚草可治療心腹邪氣、小便不通、淋病、風濕和鬼魅作祟。
發明,龍芻生水中,性專利水。《本經》所主心腹邪氣,亦是因水濕瀦積所致,其敗席治淋及小便不通。昔人用以煮服,莫若燒灰酒服更良。
白話文:
龍芻生長在水中,它的藥性專治水邪。《本經》裡提到它可以治療心腹邪氣,也是因為水濕積滯引起的,它的莖葉還可以治尿血和尿閉。以前的人把它煮來服用,不如把它燒成灰之後,用酒兌來服用。
3. 燈心草
甘寒,無毒。欲入丸劑,粳米粉漿磨之。
白話文:
甘寒,無毒。若要加入丸劑,用粳米粉漿研磨。
發明,燈心輕虛甘淡,故能泄肺利水。治急喉痹,燒灰吹之。又燒灰塗乳上飼小兒止夜啼。燒灰入輕粉、麝香治陰疳。
白話文:
燈心輕盈柔軟,口味甘淡,因此能宣洩肺氣,利尿消腫。治療緊急的喉嚨腫痛,可以將燈心燒成灰燼後吹入喉嚨。此外,將燈心燒成灰燼後塗抹在乳頭上,可以治療小兒夜啼。將燈心燒成灰燼後加入輕粉和麝香,可以治療陰疳。
4. 生地黃
《本經》名地髓,又名苄,音戶
甘苦寒,無毒。禁犯鐵,忌萊菔、諸血。
白話文:
《本經》中稱為地髓,又稱為苄,發音同「戶」。
味道甘苦,性寒,無毒。忌諱接觸鐵器,忌食萊菔和各種血類食物。
採得鮮者即用為生地黃,炙焙乾收者為乾地黃,以法制過者為熟地黃。
《本經》主傷中,逐血痹,填骨髓,長肌肉,作湯除寒熱積聚,療折跌傷筋,久服輕身不老。生者尤良。
白話文:
採摘新鮮的地黃草,直接使用為生地黃;將地黃草烘烤乾燥後收藏,稱為乾地黃;按照特定的方法加工處理的地黃草,稱為熟地黃。
《本經》記載,此藥主治內傷、祛除血塊、充養骨髓、生長肌肉,用來煮湯可以消除寒熱積聚,治療跌打損傷,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而延緩衰老。生鮮的藥草效果更佳。
發明,生地黃性稟至陰,功專散血,入手足少陰、厥陰,兼行足太陰、手太陽。錢仲陽導赤散與木通同用,瀉丙丁之火。《別錄》治婦人崩中血不止,及產後血上薄心,胎動下血,鼻衄吐血,皆搗汁飲之,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煩也。其治跌撲損傷,面目青腫,以生地黃搗爛罨之即消。此即《本經》治傷中血痹、折跌筋傷等證之義。蓋肝藏血而主筋,肝無留滯則營血調,而傷中自愈,筋無邪著則三氣通,而血痹自除。作湯除寒熱積聚者,血和則結散,而諸證平矣。其曰填骨髓、長肌肉者,邪無著而形神自復也。昔人治心痛,以生地黃汁作冷淘,食之取吐,不吐則利出長蟲,如闢宮而安,此即《本經》除寒熱積聚之驗。其於服食方中用之,取以輔助諸藥,闢除三蟲,使從幽門化出也。因思《千金》靈飛散中生地黃急不可得鮮者,咸取乾者應用,乃知《本經》末後續出生者尤良一語,見古聖之苦心,無所不用其極也。愚按:生地黃與乾地黃功用不同,豈可混論。按:徐之才《別錄》云:生地黃乃新掘之鮮者,為散血之專藥。觀《本經》主治皆指鮮者而言,只緣諸家《本草》從未明言,且產處遼遠,藥肆僅有乾者,鮮者絕不可得,是不能無混用之失。曷知乾地黃既經炙焙,力能止血,安有傷中血痹,折跌筋傷等治乎。至於傷中日久,積聚內形,寒熱外顯,並宜鮮者作湯統領他藥,共襄破宿生新之功。設混用乾者則瘀傷愈結,安望其有髓充肉長之績乎。予嘗綜覽諸方,凡藥之未經火者,性皆行散,已經炙焙,性皆守中,不獨地黃為然也。
白話文:
生地黃的性質非常陰涼,功能專門用來散血,通過足少陰、厥陰經,兼行足太陰、手太陽經。錢仲陽導赤散與木通一起服用,可以瀉除丙丁之火。《別錄》記載,生地黃可以治療婦女崩中血不止,以及產後血上沖到心臟,胎兒活動時子宮出血,鼻出血吐血,都可以把生地黃搗汁服用,因為生地黃可以散血、消瘀塊、解除煩躁。生地黃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,面部青腫,把生地黃搗爛敷在傷處就可以消腫。這就與《本經》記載的治療傷中血痹、折傷筋傷等疾病的原理是相通的。肝臟儲存血液,主宰筋脈,肝臟沒有鬱滯,則血液運行調暢,傷口就能自行癒合;筋脈沒有邪氣侵擾,則三氣通暢,血痹自然消除。用生地黃煎湯治療寒熱積聚的疾病,可以使血液調和,結塊消散,諸證平復。生地黃“填骨髓、長肌肉”的作用,是指邪氣消除,形神自然恢復。古人治療心痛,用生地黃汁作冷粥,喝了之後催吐,吐不出來就瀉出長蟲,就像打開宮殿使之安定一樣,這就驗證了《本經》記載的治療寒熱積聚的作用。在服食方劑中使用生地黃,是為了輔助其他藥物,驅除三蟲,使之從幽門排出體外。我想到《千金》方中的靈飛散裡所用生地黃,急用時找不到鮮品,都用乾品來代替,才明白《本經》最後一句“續生者尤良”的用意,可見古聖先賢的用心良苦,無微不至。我認為:生地黃和乾地黃的功用不同,不能混為一談。徐之才的《別錄》說:生地黃就是新鮮採挖的生地黃,是專門用來散血的藥。觀察《本經》的主治,都是指鮮生地黃而言,只是由於歷代《本草》從未明確說明,而且產地遙遠,藥店裡只有乾地黃,鮮生地黃根本買不到,所以難免會混用。哪知乾地黃經過炙烤,性質就變成止血了,怎麼可能治療傷中血痹、折傷筋傷等疾病呢?至於傷中日久,積聚內形,寒熱外顯,都應該用鮮生地黃煎湯,統帥其他藥物,共同發揮破除宿疾、生髮新生的功效。如果混用乾地黃,瘀傷就會越結越重,怎麼能指望它有填髓長肉的效果呢?我曾經綜覽各種方劑,發現凡是沒有經過火加工的藥物,性質都具有行散的作用;已經經過炙烤的藥物,性質都具有守中的作用,不只是生地黃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