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茺蔚
俗名益母
辛甘微溫,無毒。忌犯鐵器。其子微炒香。蒸熟烈日曝燥杵,去殼用。
《本經》茺蔚子明目益精,除水氣,莖治癮疹,可作浴湯。
白話文:
辛辣、甘甜,溫和,無毒。忌諱接觸鐵器。它的種子微炒至香。蒸熟後暴曬後乾燥,搗碎,去除外殼後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:「益母草」有明目益精、除水氣的功效,其莖可治療癮疹,可以用來泡澡。
發明,茺蔚入手少陰、足厥陰血分,活血行氣,有補陰之功。凡胎前產後所恃者血氣也,胎前無滯,產後無虛,以其行中有補也。然所謂補者,是散其瘀而營血受蔭,非補養血氣之謂。《丹方》以益母之葉陰乾,拌童便、陳酒九蒸九曬,入四物湯料為丸,治產後諸證。但功專行血,故崩漏下血,若脾胃不實,大腸不固者勿用,為其性下行也。近世治番痧,腹痛嘔逆,用以濃煎,少加生蜜放溫,恣飲有效,取其能散惡血也。其子能明目,功專益精利水,水虧而瞳子收小者宜之。若火盛瞳子散大者切忌,為其辛散能助火邪也。白花者名鏨菜,嫩苗可食,故謂之菜。藏器主產後腹痛。今人治白帶用一味為末,服之大效。
白話文:
茺蔚這株藥,主要是作用在人的手少陰、足厥陰血脈,可以活血行氣,具有滋陰的功效。凡是懷孕生產前後,最重要的是血氣充沛,懷孕的時候沒有氣血不通暢,生產後沒有血氣虛虧,因為茺蔚具有行氣補血的功效。但是所謂「補」,是指化解瘀血,讓營血(血液)得到濡養,而不是一般所說的滋補血氣。《丹方》記載以益母草的葉子陰乾,拌以童便、陳酒,蒸曬九次,放入四物湯的材料中做成藥丸,用於治療產後各種疾病。但是益母草的功效主要在於行血,所以對於崩漏、下血等症狀,若脾胃虛弱、大腸虛脫的患者,不宜服用,因為益母草的性質是下行的。近代用益母草來治療番痧(一種流行性感冒),腹痛嘔吐,用益母草濃煎,加入少許生蜂蜜,放溫後讓患者大量服用,有效的原因在於益母草可以化解惡血。益母草的種子能明目,功效主要在於益精利水,凡是腎水虧虛而瞳孔縮小的患者適合服用。但是如果火氣旺盛,瞳孔散大的患者要絕對忌用,因為益母草辛散的性質會助長火邪。白色花朵的益母草名為茺蔚菜,嫩苗可以食用,所以稱為菜。藏器(《本草綱目》的作者)認為益母草可以治療產後腹痛。現在人們用益母草來治療白帶,單味研磨成粉末服用,效果非常好。
2. 薇銜
苦澀溫,無毒。《素問》謂之麋銜,《唐本》曰鹿銜,《千金》曰鹿藥草,言鹿有疾,銜此草即瘥也。其葉大而面綠背紫者為真。蘇恭言有大小二種。保升言葉似茺蔚,叢生,有毛者,吳鳳草也。
《本經》主風濕痹,歷節痛,驚癇吐血,悸氣賊風,鼠瘻癰腫。
白話文:
麋銜(苦澀溫)無毒。《素問》稱之為麋銜,《唐本》稱之為鹿銜,《千金》稱之為鹿藥草,說的是鹿有疾病,銜此草即能痊癒。《日華子本草》稱,其葉大而葉面綠色葉背紫色的為真。蘇恭稱有大小兩種。《本草綱目》稱,它的話很像茺蔚,叢生,有毛的,是吳鳳草。
《本經》記載,可治療風濕痹痛、筋骨關節疼痛、驚厥癲癇、吐血、心悸氣促、瘋狂癲癇、鼠瘻和癰腫。
發明,鹿銜《本經》專主風濕痹,歷節痛,《素問》同澤術治酒風身熱懈惰,汗出如浴,惡風少氣之病,亦取其能除痹著血脈之風濕也。又治驚癇悸氣,吐咯諸血,以其能走胃與腎肝血分,專理血中邪濕,而無留滯之患。近世治吐血、咯血用之,以其能溫補沖督之精血也。陝人名為鹿胞草,言鹿食此,即能成胎。其性溫,補下元可知。今吳興山中間亦產此。每於初夏,群鹿引子銜食乃去,洵為確真無疑。採得曬乾,一味浸酒最為有益。但性專助陽,力能走散陰精,故藏器云:婦人服之絕產無子,良有見乎此也。其子名延壽果,味微澀而甘,惟秦地有之,不特有益於老人,而嬰兒先天不足者尤為上藥。惜乎,南方罕得也。
白話文:
鹿銜草,在《本經》中記載它專門治療風濕痹症和關節疼痛。在《素問》中,它與澤漆一起用於治療酒風病:身體發熱、疲倦懶惰,汗出如洗澡,怕風、氣短等症狀。這也是因為鹿銜草能消除痹症著於血脈之中的風濕。它還能治療驚癇、心悸、吐血、咯血等各種血癥,這是因為它能調和胃、腎、肝三臟的血,專門處理血中的邪濕,而不會有滯留的患。近世用它來治療吐血、咯血,是因為它能溫補沖督二脈的精血。陝西人將它稱為鹿胞草,說是鹿吃了這個便能成胎。它的性味溫和,能補益下元,由此可知。現在在吳興山地中間也產這種草。每到初夏,成羣的鹿帶著小鹿銜著它吃掉就離開了,實在是確鑿無疑。採得後曬乾,單味浸酒服用最為有益。但它的性味專於助陽,有能力使陰精流散,所以《藏器》中說:婦女服用它會絕產無子,正是看到了這一點。它的果實名為延壽果,味道微澀而甘,只有秦地纔有,它不只對老人有益,對於先天生不足的嬰兒來說更是上等的藥物。可惜南方很難得到。
3. 夏枯草
苦辛溫,無毒。
《本經》主寒熱瘰癧,鼠瘻,頭瘡,破症散癭結氣,腳腫濕痹,輕身。
白話文:
性味:苦、辛、溫,無毒。
功效
主治寒熱毒瘡、淋巴結結核、腳氣、頭瘡、破傷風、消除腫瘤和氣塊、腳腫溼痺,以及減輕體重。
發明,夏枯草,《本經》專治寒熱瘰癧,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。以辛能散結,苦能除熱,而癥結癭氣散矣。言輕身者,腳腫濕痹愈,而無重著之患也。佐以香附、甘草,治目珠疼夜甚者,以其稟純陽之氣,而散陰中結滯之熱也。又能解內熱,緩肝火,從治之法,並治痘後餘毒,及肝熱目赤者效。久服亦防傷胃,以善走厥陰助肝木之氣耳。
白話文:
夏枯草,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主要用於治療寒熱交替和瘰癧(淋巴結核),具有滋養厥陰經脈血液的功效。因為它含有辛辣成分可以分散結塊,苦味能夠去除熱量,因此它可以消除結節和甲狀腺腫大。所謂的“輕身”,指的是它能夠治癒腳部腫脹和濕痹,使人不再感到沈重不適。配合使用香附和甘草,可以治療夜間加重的眼珠疼痛,這是因為夏枯草具有純陽之氣,能夠分散體內陰部積累的熱氣。此外,它還能緩解內部發熱,減輕肝火,採用輔助治療的方法,也能有效治療出疹後的殘留毒性以及肝熱引起的眼睛紅腫。長期服用需要注意避免傷胃,因為它能夠促進厥陰經脈並增強肝木的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