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34)
卷二 (34)
1. 草烏頭
一名毒公
辛熱,大毒。即烏頭之野生者。或生用,或炮用,各隨本方。有兩岐相合如烏之喙者,名烏喙。
白話文:
辛辣、火熱,毒性很大。是野生烏頭。有時生用,有時炮製後用,依據具體方劑的規定。有兩個岐叉相合,像烏鴉的嘴一樣的,叫做烏喙。
《本經》主中風惡風、洗洗出汗,除寒濕痹、咳逆上氣,破積聚寒熱。其汁煎之,名射罔,殺禽獸。
白話文:
《本經》記載,白附子主治中風惡風、能幫助汗水的排出,去除寒濕痹症、咳嗽逆氣、也能破除積聚的寒熱。用它的汁液煎煮而成的藥物叫射罔,可以毒殺禽獸。
發明,草烏頭、射罔乃至毒之物,非若川烏頭、附子之比。自非風頑急疾不可輕投,此
白話文:
草烏頭、射罔這些具有劇毒的藥物,不像川烏、附子那樣,毒性較弱。如果不是風寒引起的頑固的急症,不可輕易服用。
藥止能搜風勝濕,開頑痰,治頑瘡,以毒攻毒而已。《本經》治惡風、洗洗汗出,但能去惡風,而不能回陽散寒可知。昔人病風癬服草烏頭、木鱉子藥過多,甫入腹遂麻痹不救。烏附五種主治攸分,附子大壯元陽,雖偏下焦而周身內外無所不至。天雄峻補不減於附,而無頃刻回陽之功。川烏專搜風濕痛痹,卻少溫經之力。側子善行四末不入臟腑。草烏悍烈,僅堪外治。此烏附之同類異性者,至於烏喙稟氣不純,服食遠之可也。射罔,苦溫,大毒。人中射罔毒,以甘草、藍汁、小豆葉、浮萍、冷水、薺苨皆可一味御之。
白話文:
中藥裡,烏頭能消除風邪、濕氣,化痰、治頑疾,是利用以毒攻毒的方式。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,烏頭可以治療惡風、出汗,但只能祛除惡風,不能溫陽散寒。古時候,有位病人因為風癬服用了過多的烏頭、木鱉子,藥物剛入腹就麻痹而死亡。烏頭的種類不同,主治也不同,附子大壯元陽,雖然偏向於下焦,但周身內外無所不至。天雄峻補不減於附子,但沒有頃刻回陽的功效。川烏專治風濕痛痹,但溫經之力不足。側子善行四末,不入臟腑。草烏猛烈,只能外用治療。烏頭和附子雖然是同類,但性質不同。至於烏喙稟氣不純,服用時應遠離。射罔性苦溫,大毒。人中毒以後,可以使用甘草、藍汁、小豆葉、浮萍、冷水、薺菜等其中一味來解毒。
發明,烏喙、射罔至毒之藥。雖有治屍疰症堅瘻瘡毒腫及蛇咬,先取塗肉四畔,漸漸近瘡,習習逐病至骨,瘡有熱膿及黃水腫者,方可塗之。若無膿水有生血及新傷破,即不可塗,立能殺人。
白話文:
烏喙、射罔這兩種藥是劇毒之藥。雖然有治療屍疰病、堅硬的瘻瘡、毒性腫瘤和蛇咬傷的功效,但必須先取少許藥物塗在肉的四周,然後逐漸靠近瘡口,慢慢地使藥物滲透至骨頭。只有當瘡口有熱膿或黃水腫時,才能塗抹。若無膿水,有生血或新傷口,則不可塗,立即會殺人。
2. 白附子
甘辛溫,小毒。
白話文:
味辛甘,性溫,有小毒。
發明,白附子純陽引藥勢上行,乃陽明經藥。治肝腎風癬、陰癢、洗皯黑入面脂用。其性燥血耗氣,是以類中風證,雖有痰壅禁用,小兒慢驚勿服。
白話文:
白附子屬於純陽性藥物,可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上部,因此它是陽明經的藥物。它能治療肝、腎風癬、陰癢,以及洗去皯黑,可加入面脂中使用。但是,白附子性燥,會耗氣血,所以類似中風的證狀、痰壅塞者禁用,小兒慢驚也不宜服用。
3. 天南星
《本經》名虎掌
白話文:
《本經》所記載的虎掌,即虎的腳掌。
苦辛溫,有毒,治風痰生用,須以礬湯浸。若熟用以濕紙包,於煻火中炮製。用造膽星法,以南星磨末,篩去皮,臘月入黃牛膽中,懸當風處干之,年久多拌者良。或兼蜂蜜以潤其燥,但色易黑,不能久藏。
《本經》主心痛寒熱結氣,積聚,伏梁、筋痿拘緩,利水道。
白話文:
苦辛溫性,有毒,用以治療風痰時,必須用礬湯浸泡。如果熟用,可以用濕紙包好,在炭火上烘烤。製作膽星時,把南星磨成粉末,篩去皮,在臘月時放入黃牛的膽中,懸掛在當風的地方讓它風乾,時間越久,拌的次數越多越好。或者也可以加入蜂蜜以潤澤它的乾澀,但這樣一來顏色容易變黑,不能久藏。
《本草經》記載,此藥材主治心痛、寒熱、結氣、積聚、伏梁、筋痿拘緩,以及利尿通水。
發明,天南星之名,始自《開寶》,即《本經》之虎掌也,以葉取象,則名虎掌,根類取名,故名南星。雖具二名,實系一物。為開滌風痰之專藥。《本經》治心痛、寒熱、結氣,即《開寶》之下氣利胸膈也。《本經》之治積聚、伏梁,即《開寶》之破堅積也。《本經》之治筋痿拘緩,即《開寶》之治中風,除麻痹也。《本經》之利水道,即《開寶》之散血墮胎也。夫水由血不歸經所化,蘊積於經而為濕熱,則風從內發,津液凝聚為腫脹,為麻痹,為眩暈,為顛仆,為口噤身強,為筋脈拘緩,為口眼喎斜,各隨身之所偏而留著不散,內為積聚,外為癰腫,上為心痛,下為墮胎,種種變端總由濕熱所致,蓋緣一物二名。後世各執一例,是不能無兩岐之說,即仲淳之明,尚以《開寶》之文衍之為疏,而《本經》主治置之罔聞,何怪諸家採集藥性,一皆捨本逐末乎。按:天南星味辛而麻,故能治風散血。氣溫而燥,故能勝濕除痰。性緊而毒,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喎舌糜。諸風口禁,更以石菖蒲、人參佐之。南星、半夏皆治痰藥也。然南星專走經絡,故中風麻痹以之為響導,半夏專走腸胃,故嘔逆泄瀉以之為響導。《千金》治婦人頭風,攻目作痛,掘地作坑燒赤,入南星於中,以醋沃之,蓋定候冷為末,酒服半錢。《易簡》治面生疣子,醋調南星末塗之,其新生之芽曰由跋。《本經》治毒腫結氣。《千金方》用之取其開結熱之用耳。
白話文:
「發明」這個名稱,始於《開寶》,也就是《本經》中的虎掌。取葉子象形,因此命名為虎掌,取根莖的種類為名,因此命名為南星。雖然有兩個名稱,但實際上是相同的物質。是治療風痰的專用藥。《本經》中治療心痛、寒熱、結氣,就是《開寶》中疏通氣機、理順胸膈的作用。《本經》中治療積聚、伏梁,就是《開寶》中破堅積的作用。《本經》中治療筋痿拘緩,就是《開寶》中治療中風、消除麻痹的作用。《本經》中疏通水道的作用,就是《開寶》中散血墮胎的作用。水是由血液不歸經導致的,積聚在經絡中形成濕熱,那麼風就會從內部產生,津液積聚就會形成腫脹,出現麻痺、眩暈、顛僕、口不能張、身強力壯、筋脈拘緊、口眼歪斜等症狀,各自隨著身體的偏頗部位而停留而不散發,內部形成積聚,外部形成癰腫,上方出現心痛,下方出現墮胎,各種變化的根源都是由濕熱引起的,這都是源於一種物質有兩個名稱。後世的人只堅持一種理論,因此不能免於兩種說法,即使像仲淳這樣聰明的人,也以《開寶》中的文字為基礎進行疏解,而《本經》的主治卻置若罔聞,怎麼怪得了其他各家在採集藥性時,全都捨本逐末呢?根據記載,天南星的味道辛辣而麻痺,因此能夠治風散血。氣味溫熱而乾燥,因此能夠勝濕除痰。性質緊密而有毒,因此能夠攻堅拔腫,治療口歪舌糜。各種風疾口禁,再以石菖蒲、人參佐之。南星、半夏都是治療痰疾的藥物。但是南星專走經絡,因此中風麻痺用它來做嚮導,半夏專走腸胃,因此嘔逆泄瀉用它來做嚮導。《千金方》治療婦女頭風,攻目作痛,在地上挖坑燒紅,把南星放入紅土中,用醋澆灌,等完全冷卻後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半錢。《易簡方》治療面部長疣子,用醋調和南星末塗抹,新生芽就叫做由跋。《本經》治療毒腫結氣。《千金方》使用它是取其開結熱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