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4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3)

1. 葛根

甘平,無毒。色白者良。入陽明。表藥生用。胃熱煩渴,煨熟用。

《本經》主消渴、身大熱、嘔吐、諸痹,起陽氣,解諸毒。

發明,葛根性升屬陽,能鼓午胃中清陽之氣,故《本經》主消渴、身熱、嘔吐,使胃氣敷布,諸痹自開。其言起陽氣、解諸毒者,胃氣升發,諸邪毒自不能留而解散矣。葛根乃陽明經之專藥,治頭額痛,眉稜骨痛,天行熱氣嘔逆,發散解肌,開胃止渴,宣斑發痘。若太陽經初病頭腦痛而不渴者,邪尚未入陽明不可便用,恐引邪內入也。仲景治太陽、陽明合病,自利反不利,但嘔者俱用葛根湯。太陽病下之遂利不止,喘汗脈促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,此皆隨二經表裡寒熱輕重而為處方。按證施治,靡不應手神效。又葛根蔥白湯為陽明頭痛仙藥。斑疹已見點不可用葛根、升麻,恐表虛反增斑爛也;又葛根輕浮,生用則升陽生津,熟用則鼓午胃氣,故治胃虛作渴,七味白朮散用之。又清暑益氣湯兼黃蘗用者,以暑傷陽明,額顱必脹,非此不能開發也。花能解酒毒,葛花解醒湯用之,必兼人參,但無酒毒者不可服,服之損人天元,以大開肌肉而發泄傷津也。

白話文:

葛根,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顏色白色的品質比較好。主要作用於陽明經。作為發散藥,一般生用;治療胃熱引起的煩躁口渴,則用煨熟的葛根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葛根主要治療消渴症、身體發高燒、嘔吐、各種痺症,能提升陽氣,解除各種毒素。

醫家闡述,葛根的藥性是向上升發的,屬於陽性,能夠鼓舞胃中清陽之氣,因此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它能治療消渴症、發燒、嘔吐,使胃氣正常運行,各種痺症自然就會痊癒。所謂的提升陽氣、解除毒素,是因為胃氣上升發散,各種邪氣毒素就不能停留而會消散。葛根是陽明經的專用藥,能治療頭額疼痛、眉骨疼痛、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嘔吐,有發散解肌、開胃止渴、宣發斑疹、透發痘瘡的作用。如果太陽經初發病,出現頭痛但不口渴的情況,表示邪氣還沒有進入陽明經,不應隨意使用葛根,以免引邪深入。張仲景在治療太陽、陽明合病,出現腹瀉反而沒有減輕,反而嘔吐的情況,都會使用葛根湯。如果太陽病使用下法治療,導致腹瀉不止,出現喘息、汗出、脈搏急促的情況,則用葛根黃芩黃連湯,這些都是根據病邪在太陽、陽明經的表裡、寒熱輕重而制定的處方。按照辨證論治的方法來使用,沒有不應驗如神效的。另外,葛根蔥白湯是治療陽明頭痛的良藥。斑疹已經發出來的情況,不可以使用葛根、升麻,以免因為表虛反而加重斑疹的潰爛;另外,葛根的藥性輕浮,生用則能升陽生津,熟用則能鼓舞胃氣,所以治療胃虛導致的口渴,可以用七味白朮散來配合使用。清暑益氣湯加入黃蘗一起使用,是因為暑邪侵犯陽明經,導致額頭腫脹,非用此藥不能使陽氣開發。葛根的花能解酒毒,葛花解醒湯中會使用葛花,必定要加入人參,但是沒有酒毒的人不可以服用,服用會損傷人體元氣,因為會大開肌肉而發泄津液。

2. 天門冬

即天棘根

甘寒,無毒。焙熱去心,用肥白者良。忌鯉魚。

《本經》主諸暴風濕偏痹,強骨髓,殺三蟲,去伏屍,久服輕身益氣,延年不飢。

發明,天門冬手太陰肺經氣分藥。兼通腎氣咳逆喘促,肺痿肺癰,吐血衄血,乾咳痰結,其性寒潤能滋肺,肺氣熱而燥者宜之。肺為清虛之臟,涼則氣寧,熱則氣騰。天門冬能保肺,使氣不受火擾。合地黃、麥門冬主心肺虛熱咳吐膿血,又能治熱淋。同參、耆定虛喘,蓋肺肅則氣化,乃能出。若脾虛而泄瀉惡食者,雖有前證,亦莫輕投,以其降泄太過也。時珍云,天門冬清金降火,益水之上源,故能下通腎氣,入滋補方用之有效。若脾胃虛寒人久服,必致滑腸,反成痼疾,以性寒能利大腸故也。《本經》治諸暴風濕偏痹,蓋熱則生風,暴則屬火,偏痹者濕熱所致,故治風先清火,清火在養陰也。其三蟲伏屍,皆脾腎濕熱所化,清二經濕熱,則無三蟲伏屍之患矣。又能延年不飢,故辟穀方多用之。

白話文:

天門冬,又名天棘根。

味道甘甜,性質寒涼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,要將其烘烤加熱,去除中間的硬心,選擇肥厚白色的部分,品質較好。服用期間,要避免食用鯉魚。

《本經》記載,天門冬主要治療各種突然發作的風濕導致的半身不遂,能強健骨髓,殺死體內寄生蟲,清除體內積聚的穢物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、增強體力、延年益壽,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。

[發明]指出,天門冬是手太陰肺經的氣分藥。它也能夠疏通腎氣,治療咳嗽、氣喘、呼吸急促、肺部萎縮、肺膿瘍、吐血、流鼻血、乾咳、痰液凝結等症狀。它的性質寒涼滋潤,能夠滋養肺部,適合肺氣因熱而乾燥的人服用。肺部是清虛的臟器,寒涼則氣能平靜,熱則氣會上騰。天門冬能夠保護肺部,使肺氣不受火熱的干擾。配合地黃、麥門冬,主要治療心肺虛熱引起的咳嗽、咳膿血,也能夠治療熱淋。與人參、黃耆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虛弱引起的氣喘,因為肺氣肅降,氣才能順暢排出。如果脾虛導致腹瀉、食慾不振的人,即使有上述症狀,也不宜輕易使用天門冬,因為它的降泄作用太強。李時珍說,天門冬能夠清肺火、降低火氣,滋養水液的源頭,所以能夠下通腎氣,在滋補的方劑中使用效果很好。如果脾胃虛寒的人長期服用,必定會導致滑腸,反而形成頑固疾病,因為它性質寒涼,能夠使大腸通利。《本經》記載,天門冬能治療各種突然發作的風濕導致的半身不遂,這是因為熱會生風,突然發作屬於火,半身不遂是由於濕熱引起的,所以治療風要先清火,清火的關鍵在於養陰。體內的三蟲和伏屍都是脾腎濕熱所化生,清除脾腎的濕熱,就沒有三蟲和伏屍的危害了。它還能延年益壽,使人不易感到飢餓,所以辟穀的方子多會使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