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薏苡仁

即米仁

甘微寒,無毒。入理脾肺藥,薑汁拌炒。入利水濕藥生用。

《本經》主筋急拘攣,不可屈伸,久風濕痹下氣,久服輕身益氣。根下三蟲。

發明,薏苡甘寒,升少降多,能清脾濕,祛肺熱及虛勞咳嗽。肺痿肺癰,虛火上乘,皆宜用。為下引又能利筋去濕,故《本經》治久風濕痹,拘急不可屈伸之病。蓋治筋必取陽明,治濕必扶土氣,其功專於利水,濕去則脾胃健,而筋骨利、痹愈,則拘攣退,而腳膝安矣。然痹濕須分寒熱,蓋寒則筋急,熱則筋緩,大筋受熱,弛縱則小,筋縮短而攣急不伸,故宜用此。若因寒筋急而痛者,不可用也。其治虛人小便不利,獨用數兩,水煎數沸服之即通。若津枯便秘,陰寒轉筋及妊娠禁用,以其性專下泄也。取根搗汁,治蛔攻心痛。生根下三蟲。又肺癰,以根汁沖無灰酒服,初起可消,已潰可斂,屢效。

白話文:

薏苡仁,也就是米仁。

味甘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加入調理脾肺的藥方時,要用薑汁拌炒。加入利水除濕的藥方時,則直接生用。

《本經》記載,薏苡仁主要治療筋脈拘急、無法伸展,以及長期的風濕痺痛,能使氣往下走,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、增強體力。薏苡仁的根能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。

發明,薏苡仁味甘性寒,升發的藥性少而下降的藥性多,能清除脾臟的濕氣,去除肺部的熱以及虛勞引起的咳嗽。對於肺痿、肺癰,以及虛火上炎的症狀,都適合使用。它能引導藥性往下走,又能通利筋脈、去除濕氣,因此《本經》用它來治療長期的風濕痺痛,以及筋脈拘急、無法伸展的病症。治療筋脈疾病一定要從陽明經著手,治療濕病一定要扶助脾土之氣,薏苡仁的功效專注於利水,濕氣去除後,脾胃就會健康,筋骨也會靈活,痺痛會痊癒,筋脈拘攣就會消除,腳和膝蓋也會感到安適。然而,痺濕需要區分寒熱,寒濕會導致筋脈拘急,熱濕會導致筋脈鬆弛,大筋受熱後,會鬆弛無力,導致小筋縮短而攣急無法伸展,所以適合使用薏苡仁。如果是因為寒邪導致筋脈拘急疼痛,就不適合使用。薏苡仁單獨使用數兩,用水煎煮數次後服用,能通利虛弱之人小便不暢的問題。但如果是津液枯竭、大便秘結、陰寒導致筋脈抽搐,以及孕婦,則禁止使用,因為它藥性專注於向下疏泄。取薏苡仁的根搗汁,能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。生根能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。此外,對於肺癰,用薏苡仁根汁沖服無灰酒,初期服用能消散腫塊,潰破後能收斂傷口,多次使用效果顯著。

2. 罌粟殼

子名御米

澀溫微毒。蜜炙止嗽,醋炙止痢。

發明,粟殼性澀,卻痰嗽,止下痢,肺虛大腸滑者宜之。若風寒咳嗽,瀉痢初起,有火邪者,誤用殺人如劍,戒之。御米治反胃,胸中痰滯。

白話文:

罌粟的果殼,又叫做御米。

味道苦澀,性溫,帶有輕微毒性。用蜂蜜炮製過可以止咳,用醋炮製過可以止瀉。

前人指出,罌粟殼的藥性是收澀的,所以能止咳化痰,也能止瀉。適合肺虛久咳、大腸滑脫的人使用。但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咳嗽,或是腹瀉剛開始、體內有火氣的人,誤用罌粟殼,就像利劍一樣會要人命,必須戒慎使用。御米(罌粟殼)可以治療反胃、胸中痰液阻塞。

3. 阿芙蓉

一名阿片,俗名鴉片

酸澀溫,微毒。天方國以罌粟蕊,竹針刺破青苞,次早液出,竹刀刮取陰乾者是也。土鴉片亦能澀精止瀉,但力薄少效。

發明,京師售一粒金丹,通治虛寒百病,用阿芙蓉一分,粳米飯搗作三丸,每服一丸,不可多服。忌酸醋,犯之腸斷,又忌蔥、蒜、漿水。古方治瀉痢脫肛,久痢虛滑,用一二分,米飯送下,其功勝於粟殼。又痘瘡行漿時瀉泄不止,用四五釐至一分,未有不止者。今世服餌少用,惟房中術外用之,誠為澀精助火之首列也。

白話文:

阿芙蓉,又名阿片,俗稱鴉片。

味道酸澀,性溫,帶有微毒。這種藥材是天方國(古代指阿拉伯地區)的人用罌粟花蕊,以竹針刺破未成熟的青色花苞,隔天早上會流出汁液,再用竹刀刮取陰乾製成的。本地土產的鴉片也能收澀精液、止瀉,但藥力較弱,效果不佳。

有人發明了一種「金丹」,在京城販售,號稱能治療各種虛寒疾病,其中用到一分(約0.3克)的阿芙蓉,再與粳米飯搗成三丸,每次服用一丸,不可多服。服用期間要忌食酸醋,否則會導致腹痛欲裂,另外也要忌食蔥、蒜、漿水等物。

古方中用來治療瀉痢、脫肛、久痢虛弱等症狀,用一到二分(約0.3-0.6克)的阿芙蓉,用米飯送服,其效果勝過粟殼。另外,痘瘡發作時若出現腹瀉不止,用四到五釐(約0.12-0.15克)到一分(約0.3克)的阿芙蓉,幾乎沒有止不住的。現在人很少內服阿芙蓉,大多只在房中術外用,它確實是收澀精液、助長火氣的首選藥材。

4. 蒸餅

甘平,無毒。寒食日以單面所造酵水發成。

發明,溫中健脾,消食化滯,和血止汗,利三焦,通水道;用以打糊丸,健脾胃良藥。

白話文:

蒸餅,性味甘平,沒有毒性。在寒食節這天,用單一麵粉加上發酵的水製作而成。

發明:蒸餅可以溫暖身體的中部、健壯脾臟,幫助消化食物、消除積滯,調和氣血、停止出汗,使三焦通暢、疏通水道;用它來製作糊丸,是健壯脾胃的好藥材。

5. 神麯

酒麴,紅曲,女曲

甘微苦辛平,無毒。造神麯法,夏日用白麵五斤,入青蒿、蒼耳、野蓼自然汁各一碗,杏仁泥四兩,赤小豆二兩,煮研拌麵作曲,風乾,陳久者良,炒香用。舉世以相思子作小豆,大謬。

發明,神麯入陽明胃經,其功專於消化穀麥酒積。陳久者良。但有積者,能消化,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。故脾陰虛胃火盛當禁也。酒麴亦能消食去滯氣,行藥力,但力峻傷胃。紅曲乃粳米所造,然必福建制者為良。活血消食,有治脾胃營血之功。女人經血阻滯,赤痢下重,宜加用之。女曲是女人以完麥罨成黃子,消食下氣,止瀉痢,破冷血,《千金方》恆用之。

白話文:

神麯

酒麴、紅麴、女麴,味道甘甜帶點微苦辛辣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製作神麯的方法是,夏天用白麵粉五斤,加入青蒿、蒼耳、野蓼的天然汁液各一碗,杏仁泥四兩,赤小豆二兩,煮過後研磨並攪拌麵粉製成麴,風乾,存放越久的越好,炒香後使用。世人常以相思子當作赤小豆,這是大錯特錯的。

神麯歸屬於陽明胃經,它的功效專門用於消化穀類、麥類食物和酒類造成的積滯。存放越久的越好。但凡有積滯的人,它能夠幫助消化;如果沒有積滯而長期服用,則會消耗人體的元氣。所以脾陰虛、胃火旺盛的人應當禁用。酒麴也能夠幫助消化食物、去除滯脹之氣、促進藥力發揮,但藥性較強容易傷害腸胃。紅麴是用粳米製作而成,但必須是福建製作的品質才好。它具有活血化瘀、幫助消化的功效,有治療脾胃和營血方面的疾病的效果。女性月經不順暢、赤痢腹瀉時,適宜多加使用。女麴是婦女用完整的小麥捂悶發酵成黃色的麥芽,有幫助消化食物、降氣、止瀉痢、破除寒滯瘀血的功效,《千金方》常常使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