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逢原》~ 卷一 (27)
卷一 (27)
1. 仙茅
辛溫,有毒。忌犯鐵器,酒浸,焙乾用。
發明,仙茅性熱,補三焦命門之藥,惟陽衰精冷、下元痿弱,老人失溺,無子,男子稟賦素虛者宜之;若體壯相火熾盛者服之,反能動火為害叵測。按《醫說》云:一人中仙茅毒,舌脹出口漸大與肩齊,以小刀剺之,隨破隨合,剺至百數始有血一點出,曰可救矣。煮大黃、芒硝與服,以藥摻之,應手消縮。此皆火盛性淫之人過服之害也。然川產者少,偽充者多,不可不辨。
白話文:
仙茅,味道辛辣,性質溫熱,但有毒性。使用時要避免接觸鐵製器具,通常會用酒浸泡後,再烘乾使用。
藥性闡述,仙茅的藥性是溫熱的,是補益三焦和命門的重要藥物。特別適合陽氣衰弱、精液寒冷、下元虛損無力、老人尿失禁、不孕、以及男性體質虛弱的人服用。如果體格強壯、相火旺盛的人服用,反而會助長火氣,造成難以預料的危害。《醫說》記載:曾有人因仙茅中毒,舌頭腫脹到伸出口外,而且越腫越大,甚至和肩膀一樣高。用小刀割開,傷口隨即癒合,割了一百多次才流出一點血,表示有救了。趕緊煮大黃、芒硝給他服用,並用藥敷在舌頭上,腫脹立即消退。這都是體內火氣旺盛、性慾強的人過量服用仙茅造成的危害。然而,四川產的仙茅很少,市面上許多都是假冒的,不能不仔細辨別。
2. 玄參
一名黑參
苦微寒,無毒。反藜蘆。
《本經》主腹中寒熱積聚,女子產乳余疾,補腎氣,令人明目。
發明,黑參入足少陰腎經,主腎水受傷,真陰失守,孤陽無根,亢而僭逆,咽喉腫痛之專藥。又治傷寒陽毒,汗下不解,發斑咽痛,心下懊憹,煩不得眠,心神顛倒欲絕者俱用。玄參專清上焦氤氳之氣、無根之火。《本經》治腹中寒熱積聚,女子產乳余疾,並可清有形熱滯,故消瘰癧結核。治目赤腫痛,《本經》又云,補腎氣,令人明目,不特治暴赤腫痛。總皆散清火之驗也。但其性寒滑,脾虛泄瀉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玄參,又名黑參。
味道苦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但不能和藜蘆一起使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玄參主要治療腹部寒熱交雜、積聚不散,以及婦女產後乳疾等疾病。它能補腎氣,使人眼睛明亮。
發明:黑參歸屬於足少陰腎經,主要治療腎水受損、真陰流失,導致虛火上亢、陽氣浮越,沒有根基的情況,是治療咽喉腫痛的專用藥。還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陽毒,如果發汗或瀉下治療無效,出現發斑、咽喉疼痛、心中煩悶、難以入睡、精神錯亂等情況,都可以使用玄參。玄參專門清除上焦瀰漫的熱氣和無根的虛火。《本經》說它能治療腹中寒熱積聚、婦女產後乳疾,同時也能清除有形的熱滯,所以可以消散瘰癧結核。還能治療眼睛紅腫疼痛,《本經》又說,它能補腎氣,使眼睛明亮,不單單只治療急性紅腫疼痛。總之,玄參都有散清火熱的功效。但是它的藥性寒涼滑利,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禁止使用。
3. 地榆
苦澀微寒,無毒。去梢,酒拌,炒黑用。
《本經》主婦人乳產痙痛,七傷帶下五漏,止痛,止汗,除惡肉,療金瘡。
發明,地榆入足厥陰,兼行手足陽明,體沉而降,善入下焦理血。《本經》主乳產痙痛,七傷帶下五漏者,是指去血過多,肝風內生之象。又云止汗止痛,除惡肉,療金瘡者,以其能和血也。若氣虛下陷而崩帶,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,又為切禁。性能傷胃,誤服多致口噤不食。又諸瘡痛者,加地榆。癢者,加黃芩,以其能散血熱也。燒灰,香油調,敷火燙,乃借火氣引散血中之火毒耳。梢專行血,不可混用。
白話文:
地榆味道苦澀,性質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使用時要去除根莖頂端,用酒拌過後,炒黑再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地榆主要治療婦女產後痙攣疼痛,跌打損傷造成的內傷、白帶、五種漏症(指女性不正常的出血),可以止痛、止汗、去除惡性贅肉、治療金瘡外傷。
地榆這味藥歸肝經,同時也作用於手足陽明經。藥性沉降,善於作用於下焦來調理血液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它能治婦女產後痙攣疼痛、跌打損傷造成的內傷、白帶、五種漏症,指的就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肝風內生的現象。又說它能止汗、止痛、去除惡性贅肉、治療金瘡外傷,是因為它能調和血液的緣故。如果因為氣虛下陷而導致崩漏、白帶,或是久瀉不止,膿血瘀積黯淡不新鮮的情況,就絕對禁止使用地榆。它的藥性會傷害脾胃,誤服過量會導致牙關緊閉、食慾不振。另外,各種瘡瘍疼痛時,可以加入地榆;如果搔癢難耐,則加入黃芩,因為它們能散去血熱。將地榆燒成灰,用香油調勻後敷在火燙傷處,是藉由火氣來引導散開血液中的火毒。地榆的根莖頂端主要走血分,不能混用。
4. 丹參
苦平微溫,無毒。酒炒用,反藜蘆。
《本經》主心腹邪氣,腸鳴幽幽如走水,寒熱積聚,破症除瘕,止煩滿,益氣。
發明,丹參氣平而降,心與包絡血分藥也。《本經》治心腹邪氣,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,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。止煩滿益氣者,瘀積去而煩滿愈,正氣復也。按:四物湯治婦人病,不問胎前產後,經水多少,皆可通用。惟一味丹參散,主治與之相同。蓋丹參能破宿血生新血,安生胎,落死胎,止崩中帶下,調經脈之神品。然其性長於行血,妊娠無故勿服。大便不實者忌之。
白話文:
丹參,味苦性平,帶點微溫,沒有毒性。通常用酒炒過後使用,但不能和藜蘆一起用。
《本經》記載,丹參主要能治療心腹的邪氣、腸子咕嚕咕嚕像水流動的聲音、寒熱交替的積聚、破除癥瘕(腹中腫塊)、消除煩躁脹滿,並能補益氣力。
_醫家觀點_認為,丹參藥性平和且有下降的趨勢,是作用於心臟和心包絡的血分藥。《本經》所說能治療心腹邪氣、腸鳴如水等病症,都是因為瘀血積滯在體內,久而化為水邪所致。至於能止煩滿、益氣,是因為瘀積去除後,煩躁脹滿自然消除,正氣也得以恢復。另外,有人說,四物湯能治療婦女疾病,無論懷孕前、生產後、月經量多寡,都可使用。而單用丹參一味做成的散劑,也能達到相同療效。這是因為丹參能破除舊瘀血、產生新血,使胎兒安穩、排除死胎,止住崩漏及白帶,是調理經脈的極品。然而,丹參的藥性偏於活血,所以懷孕婦女如果沒有特別需要,不要隨意服用。大便稀軟不成形的人也要避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