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本經逢原》~ 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5)

1. 大薊、小薊

花甘溫,根微涼,無毒。

白話文:

花甘溫,根稍涼,無毒。

發明,大薊、小薊皆能破血,大薊根主女子赤白沃下,止吐血鼻衄,涼而能行,行而帶補,兼療癰腫。小薊根專於破血,不能消腫,有破宿生新之功,吐血血崩之用,但其力微,只可退熱,不似大薊能破瘀散毒也。《丹方》治吐血不止,用小薊、山楂、生地一服即止,止中寓瀉,劫劑中之良法。近世醫師咸用其花,總取散血之義。然其性皆下行,故脾胃虛弱,泄瀉少食者忌用。

白話文:

大薊和小薊都能破血,大薊根主治女子赤白帶下,止吐血鼻衄,性涼卻能行血,行血的同時還能滋補,兼治癰腫。小薊根專門破血,不能消腫,有破瘀生新的功用,可治療吐血血崩,但它的力量較弱,只可退熱,不像大薊能破瘀散毒。《丹方》中治吐血不止,用小薊、山楂、生地一服就止,止中寓瀉,是劫劑中的好方法。近世醫師都用它的花,總的來說取它能散血的意義。但是它們的性質都是向下行的,所以脾胃虛弱,泄瀉少食的人忌用。

2. 續斷

《本經》名屬折,《別錄》名接骨

苦微溫,無毒。去根尾,酒炒用。

《本經》主傷中補不足,金瘡癰瘍,折跌,續筋骨。婦人乳難,久服益氣力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名稱為屬折草,《別錄》名稱為接骨草。

性質:苦,微溫,無毒。

用法:去掉根和尾,用酒炒後使用。

功效: 《本經》:主治內傷補不足,金瘡癰瘍,骨折跌打,續接筋骨。婦人乳汁不足,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。

發明,續斷入肝主續筋骨,為婦人胎產崩漏之首藥。又主帶脈為病,久服益氣力,利關節、治腰痛,暖子宮,療金瘡折傷,散癰腫瘀血,療婦人乳難。《本經》治傷中補不足等病,總取和血通經之義。又能止小便多,治遺泄。古方血痢用平胃散一兩、續斷三錢為末,每服三錢,水煎服即愈,寧無顧名思義之實乎。

白話文:

續斷主要作用是補肝,強化筋骨,是婦女分娩、崩漏的常用藥物。又主治帶脈疾病,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和延展筋骨,治癒腰痛,溫暖子宮,治療刀傷、骨折,清除腫瘤和淤血,治療乳房疾病。《本經》中記載,續斷可以治療傷中、補虛等疾病,總的來說具有和血、通經的作用。續斷也可以治療遺尿和尿失禁。古方中,血痢患者服用平胃散一兩、續斷三錢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服即可治癒。

3. 漏蘆

《本經》名野蘭

苦鹹寒,有毒。

《本經》主皮膚熱毒,惡瘡疽,痔漏痹,下乳汁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名:野蘭

味道:苦鹹、性寒,有毒。

功效:主治皮膚熱毒、惡瘡疽、痔瘡漏瘡及痹症,並可通乳汁。

發明,漏蘆苦寒解毒,乃足陽明經藥。《本經》治熱毒惡瘡,下乳汁,以其能利竅也。為消毒、排膿、殺蟲要藥。古方治癰疽發背,以漏蘆湯為首稱。蓋咸能軟堅,寒能解毒。故服之必大便作瀉,使邪從下而出也。昔人治嬰兒瘡毒,令母服此,使藥性從乳中過之,每致乳子利下白沫,大損元氣,故氣虛及瘡瘍不起發者,咸非所宜,而妊婦尤為切禁。

白話文:

漏蘆性味苦寒,具有解毒的作用,是足陽明經的藥物。《本經》記載,漏蘆可治療熱毒惡瘡,並可促進乳汁分泌,這是因為它能疏通竅道。漏蘆是重要的消毒、排膿、殺蟲藥物。古方中治療癰疽發背的藥方,漏蘆湯是首選。因為漏蘆具有軟堅和解毒的作用。服用漏蘆湯後,通常會出現大便瀉下的情況,這可將邪氣從體內排出。過去有人治療嬰兒瘡毒,讓母親服用漏蘆湯,使藥性透過乳汁傳給嬰兒,結果往往導致嬰兒腹瀉,出現白色泡沫狀的大便,嚴重損害元氣。因此,氣虛、瘡瘍不起發的人都不適合服用漏蘆湯,尤其孕婦更要嚴禁服用。

4. 苧麻、黃麻

甘寒,無毒。

白話文:

味甘、性寒,無毒。

發明,苧麻專行滯血,產婦枕之治血暈。產後腹痛,以苧安腹上即止。漬苧水療熱渴,苧根治小兒赤丹。其黃麻苦溫,專散陳久瘀血,取陳年者燒灰存性,酒調服之。絡麻根燒灰治鎖喉風神效。

白話文:

發明:薴麻能專治瘀血,產婦枕著它來治療血暈。產後腹痛,用薴麻放在肚子上即可止痛。用薴麻泡水治癒熱渴,薴麻根治癒小兒赤丹。黃麻味苦性溫,專散陳久瘀血,取陳年的薴麻燒灰存性,用酒調和服用。絡麻根燒灰治癒鎖喉風神效。

5. 胡蘆巴

苦大溫,無毒。

白話文:

苦大溫,無毒。

發明,胡蘆巴乃海外胡蘿蔔子,聲音相近之訛耳。右腎命門藥也。元陽不足,冷氣潛伏不得歸元者宜之,小腸奔豚偏墜及小腹有形如卵,上下走痛不可忍者,用胡蘆巴丸。腎氣不歸,上熱下寒,厥逆嘔吐者,用黑錫丹。皆與金鈴子一寒一熱同用,其導火歸元之功可知。

白話文:

發現,胡蘆巴其實是海外的胡蘿蔔種子,只有聲音相似,所以才誤傳成胡蘆巴。它是補腎命門的藥物。元陽不足、體內有冷氣潛伏、無法歸位的患者適合使用胡蘆巴丸。小腸奔豚偏墜、小腹有形狀如卵塊的腫塊,上下走痛、疼痛難忍的患者,可以服用胡蘆巴丸。腎氣不歸位、上半身燥熱、下半身寒冷、厥逆嘔吐的患者,可以服用黑錫丹。這兩種藥物都與金鈴子一起服用,一寒一熱,可以引導元陽之氣歸位,功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