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綱目拾遺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是清代趙學敏於1765年完成的一部醫藥巨著,它在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完善。這部書的核心價值在於記錄了當時未被《本草綱目》收錄的藥物及其療效,填補了醫藥研究的空白,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一、書籍的背景與意義
趙學敏在書中序言指出,《本草綱目》雖然浩瀚淵博,但隨著時代變遷和地域拓展,許多新增物種、地方獨特藥材以及民間驗方並未被收錄。因此,他立志搜集地方志和民間經驗,並廣泛參考古籍醫學文獻,最終匯集成這部綜合性著作。
趙學敏的編纂原則有二:一是深入地方考察,強調藥材的產地差異會影響其功效,例如霍山石斛與潛山白朮的藥效不同。二是尊重自然規律,他細緻描繪了自然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,例如糯稻露水和天蘿水的採集季節性。這些都成為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的重要特色,體現了作者對實證的重視。
二、藥物分類與特色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的結構沿襲了《本草綱目》的分類方法,包括水部、火部、土部、金部和石部等。其中,對各種自然資源應用的細緻描寫,從特定地區的獨特物質到製備方法的詳盡介紹,都展現了作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證態度。
1. 水部
水部是書中一大重點,收錄了多種不同來源的水,並詳細記載其性味、功效和使用方法。
- 春水:產於雲南鶴慶府,趙學敏描述此水有硫磺氣,當地人於二三月間和鹽梅椒末飲用,能祛除百病,特別對瘴癘有顯著療效。書中提到此水得土之精,能入脾胃,扶助正氣。更有趣的是,此水在出水時伴有地中漉漉之聲,且出水無定所,僅持續七日便會乾涸,作者認為這體現了天地間來復之機,並感嘆「天心愛人,生一害必生一物以救之」,展現了其對自然哲理的思考。
- 荷葉上露:取自夏日清晨荷葉上的露水,具明目、解暑之效。書中詳細記載了其採集方法,需在黎明時分,用長杓將露水傾瀉入碗中,並強調以「伏露」為佳,秋露過寒,花上露有小毒不可用。作者還引用了碧玉露漿方的製備方法,指出露水能養陰扶陽,結合荷葉清氣,可治療虛損勞症。
- 天蘿水:從絲瓜藤滴取的汁液,書中詳細記載需在霜降後,選擇粗大絲瓜藤,掘起根部三四寸剪斷,插入瓶中過夜取汁。此水能治療肺癰、清熱解毒、消痰火,被譽為「解毒如神」,愈陳愈佳,肖山有老嫗世代以此水製藥治肺癰,門庭若市,足見其療效在當時深入人心。
- 古刺水:這是一種極為珍稀的水,書中引用多方記載,指其為明朝永樂年間內府所熬造,用錫罐貯存,香氣酷烈。其功效記載多樣,有性涼澤肌膚、明目療青盲、開瞽、治熱症之說,也有性大熱、為房中藥的說法。作者趙學敏對此持考證態度,指出其價值千金,世間少有服試者,故並附孫說以待考。更有趣的是,書中提及在鴉片煙流行之前,人們用此水滴入鼻中以提神強骨,可見其獨特功用。
- 強水:為西洋人所製,性最猛烈,能腐蝕五金,唯玻璃可盛。書中詳細描述了其製備過程,並指出其主要用於繪畫雕刻銅板,而非服食。但在醫藥上,它可用於外科,例如治療癰疽,能蝕惡肉,引毒外出,顯示了古代醫者對化學物質應用的探索。
- 各種藥露:作者指出「凡物之有質者,皆可取露。露乃物質之精華」,並詳細列舉了金銀露、薄荷露、玫瑰露、佛手露、香櫞露、桂花露、茉莉露、薔薇露、蘭花露、雞露、米露、姜露、椒露、丁香露、梅露、骨皮露等。每種藥露的性味、功效和製備方法均有詳細記載,如雞露能大補元氣,與人參同功,米露能補脾胃、生肺金。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對藥物精華提取和利用的深入認識。
2. 火部
火部探討了火的多種形式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,包括陽火、陰火和不同材料產生的火焰。
- 陽火陰火:趙學敏對火的陰陽屬性進行了哲學性探討,區分了「火之魂」(陽火,氣熱,需寄形於物才能燃燒,如太陽火、星精飛火、鑽木火、擊石火、戛金火、人身君火)與「火之魄」(陰火,氣不熱,不需寄形於物,如龍火、雷火、石油火、水中火、命門相火、三味真火)。他指出瀕湖《本草綱目》僅列其名,未詳述其故及功用,因此特意詳細闡述,填補了這一空白,展現了其對理論的補充與深化。
- 太陽火:書中指出太陽火能除濕止寒、舒經絡、補脾養胃,甚至養生家有「服日光法」以求長生,這些記載將自然界最常見的「火」與人體健康緊密結合,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。
- 煤火:記載了北方以煤火炊食對體質的影響,認為其有助於壯筋骨和滋補腎氣,但南方人食之多發癰毒。書中提到,若在煤火旁放置大缸水可解其毒。作者還指出當時浙江等地已產「香煤」,無臭氣,可替代薪炭,並補充了《本草綱目》中未收錄煤火作為「火部」的功用,強調其和脾胃、滋氣力、通腎氣、助陽道、暖子宮等功效。
- 煙草火、煙梗、煙葉、煙筒中水(煙油)、煙筒頭中煤、鼻煙、水煙、鴉片煙:這部分內容極為豐富,詳細記載了煙草在醫藥上的應用及其危害。
- 煙草火:書中提及煙草有「返魂煙」之名,能祛濕發散,但久服則肺焦,甚至令人吐黃水而死,顯示了作者對其兩面性的客觀評估。
- 煙葉、煙梗、煙筒中水(煙油):詳細闡述了煙葉、煙梗和煙油在治療腦漏、風寒濕氣、骨節疼痛、毒蛇咬傷、闢臭蟲等方面的應用,並特別指出煙油能殺蠱毒、解蛇毒、治蜈蚣咬傷,甚至有術士將其稱為「太極膏」、「五行丹」用於點藥金、益金色。作者還通過親身經歷證明煙油解蛇毒的奇效,並記錄了西北地區用煙油治療「蜢䗱」觸傷眼睛導致生蛆的療法,展現了其對民間驗方的重視和實證精神。
- 鼻煙:記載了其製備方法和功效,能通關竅、治驚風、明目、定頭痛、闢疫,特別是西洋舶來的鼻煙被認為效果最佳,顯示了當時對外來藥品的吸收。
- 鴉片煙:儘管鴉片在當時已造成社會問題,但趙學敏仍如實記錄其在醫藥上的用途——「主治胃脘痛,神效」。他也明確指出其導致的嚴重危害:「吸一二次後,刻不能離,暖氣直注丹田,可竟夜不寐。土人服此為導淫具,肢體萎縮,臟腑潰出,不殺身不止。」這展現了其作為醫者的嚴謹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。
三、對藥材特性的補充與完善
趙學敏在書中反覆強調藥材的地域性差異對藥效的影響,例如霍山石斛與潛山白朮的例子。他還特別關注植物的季節性,如糯稻露水需在八月白露後收,天蘿水需在立秋日取存,這些都體現了對藥材生長環境和採集時機的精準把握。
此外,他對於民間流傳的經驗方進行了嚴謹的整理和考證,不僅記錄其功效,更強調了製備過程、使用方法和保存條件。例如,他詳細描述了「雞神水」的製備方法,利用蘿蔔和雞蛋的自然生長特性來製成明目去障的藥物,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和創新的療法。
四、作者的創新與實證精神
趙學敏以實證為導向,結合古籍與民間經驗,為醫學提供了多元視角。他不僅關注藥材的療效,還對其製備過程、使用方法以及保存條件進行了系統整理。例如,在記錄古刺水和天蘿水時,他描述了詳細的提取和貯藏方法,並指出藥材隨時間變化的特性。
書中記錄了許多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的療法,例如「御溝金水」治療骨蒸、乾血勞,「起蛟水」壯筋骨、健腰膝,「火罐氣」治療風寒頭痛、眩暈,「丹藥火」、「蓬萊火」、「陽燧錠」、「神燈火」等外科療法,這些都顯示了趙學敏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和實證探索。對於一些有爭議的藥材或用法,如「藏香」催生透斑之說,他亦秉持慎重態度,表達了自己的疑慮,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。
五、對後世的影響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以其嚴謹的考證和創新的思路,對後世醫學和藥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。在現代,中醫學者常以該書作為補充資料,對比古代與現代藥物的功效和應用。書中對藥材產地、季節、製備方法乃至不同形式的「火」和「水」的細緻描述,為後世研究中藥學提供了豐富的實證資料。
此外,本書對自然界的觀察和記錄,例如對白雲、石油等自然現象與其醫藥價值的探討,對於當代環境科學、植物學和礦物學研究也具有一定啟發意義。它不僅是一部醫藥著作,更是一部融合了地理、物產、民俗等多方面知識的百科全書。
六、結語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是一部既尊重傳統又勇於創新的醫學著作。趙學敏以開闊的視野和科學的態度,填補了《本草綱目》的遺漏,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醫學財富。它不僅體現了清代醫藥學的高峰,也展示了中國古代科學精神的光輝,其對實證的追求、對民間經驗的重視以及對藥物多樣性的探索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