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學敏
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~ 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)

1. 昭參

以末摻諸血中,血化為水者佳,大能消瘀,療跌撲損傷,積血不行,以酒煎服之,如神。

按:人參三七,出右江土司邊境,形如荸薺,尖圓不等,色青黃,有皮,味甘苦,絕類人參,故名。彼土人市入中國,輒以顆之大小定價,每顆重一兩者最貴,云百年之物,價與遼參等。余則每顆以分計錢計者,價不過一二換而已,昭參無皮,形如手指,絕無圓小者,間有短扁形者,亦頗類白芨樣。金沙江志所載:以為即人參三七,恐未確,故附存劉說以備考。

治吐血:種福堂方:用雞蛋一個,打開,和人參三七末一錢,藕汁一小杯,陳酒半小杯,隔湯燉熟食之。不過二三枚,自愈。七寶散:仇氏傳方;刀傷收口,用好龍骨、象皮、血竭、人參、三七、乳香、沒藥、降香末各等分為末,溫酒下,或摻上。陳氏回生集載軍門止血方:人參、三七、白蠟、乳香、降香、血竭、五倍、牡蠣各等分,不經火,為末敷之。

白話文:

將三七粉末加入血液中,如果血液能變成水狀,效果最好,非常有效地能消除瘀血,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不通的症狀。用酒煎煮後服用,效果神奇。

三七產自右江土司邊境,形狀像荸薺,大小不一,顏色青黃,帶皮,味道甘苦,非常像人參,因此得名。當地人將其賣到中國,通常根據顆粒大小定價,每顆重一兩的最貴,據說是有百年歷史的,價格與遼參相當。而那些每顆只用幾分錢計價的三七,價格只值一兩文錢而已。 真正的三七沒有皮,形狀像手指,絕對沒有圓小的,偶爾會有短扁形的,也蠻像白芨。金沙江志記載它就是三七,恐怕不太確切,因此附上劉氏的說法以作參考。

治療吐血:種福堂的方子:用雞蛋一個,打碎,加入一錢三七粉,一小杯藕汁,半小杯陳酒,隔水燉熟食用。通常吃個兩三枚就能自癒。七寶散:仇氏相傳的方子;刀傷止血,用等量的龍骨、象皮、血竭、人參、三七、乳香、沒藥、降香研磨成粉,溫酒送服,或直接摻入傷口中。陳氏回生集中記載的軍門止血方:人參、三七、白蠟、乳香、降香、血竭、五倍子、牡蠣等量,不用火炙,研磨成粉敷於傷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