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學敏
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~ 卷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2)

1. 梅花

二花散,種痘新書云:能起五陷,黃蠟梅花,素心者尤良,陰乾,不拘多少,去毛殼罐盛聽用;桃花陰乾,山楂去核,炒為末,小絲瓜陰乾為末,陳皮去白,人參、黃耆炙、甘草炙、硃砂、紫河車酒洗去筋蒸焙乾、鹿茸酒酥炙、穿山甲取首尾四足者炒,仙靈脾去四弦刺酒焙、人牙火煅、韭汁淬七次、天靈蓋洗淨去酥,各為末用。

,按:綱目梅花條下,並無主治,而於蠟梅花下亦僅言解暑生津而已,不知蠟梅亦並非梅種,其主治亦廣,不僅治痘也。

龍腦骨,種痘新書云:治痘出未透、心狂見鬼、陷伏等症,用梅花不拘多少,曬乾為末,加冰片少許,共研為末,以豬心血和勻為丸,狂譫者燈心湯引,紫陷者以紫草煎湯調之,加酒數茶匙化下。

絕痘,楊春涯驗方:用南方綠萼梅蕊未放,採藏風乾,逢四時八節,節前一日,用雞蛋一個,打孔入蕊,紙糊好,飯上蒸熟,吃數次,永不出痘;即出,亦不過數粒。

解痘毒,劉氏得效方:立春前後三日,採紅梅蕊半含半開者一鍾,去蒂,仍安鍾內,瓷碟蓋住,一周時足,氣汁升上,用新擂盆未經五辛者,搗研如泥,捏成餅樣,加明硃砂水飛一錢,勻摻於上,緩緩研勻,再加白蜜少許,丸如彈子,曬半乾,金箔為衣,遇四絕日,每服一丸,甘草湯下。忌鐵器葷腥。

服過一丸後,當日晚間微微發熱,次日遍身發出細瘰,是其驗也。種福堂方:梅花丸,治痘疹有起死回生之功。又換痘丹中,梅蕊、犀角、麻黃膏並用。

朱禹功仙傳稀痘方:赤豆、黑豆、綠豆各一兩,研末,入新竹筒中,削皮留節,鑿孔入藥,杉木塞緊,用蠟封固,臘月浸廁中一月,取出風乾,每藥配梅花片三錢,每服一錢,以經霜絲瓜藤筋煎湯下,神效。

千里梅花丸途中備用,醫學指南:用枇杷葉、乾葛末、百藥煎、烏梅肉、臘梅花、甘草各等分為末,用臘化開,投蜜,每臘一兩,加白蜜二錢,和藥末,搗二、三百下,丸如雞頭實大。夏月長途含化一丸,津液頓生,寒香滿腹,妙不可言。

白話文:

梅花

二花散: 此方出自《種痘新書》,據說能治療痘症五種危急情況。配方包括:陰乾的黃蠟梅花(素心者最佳),去除毛殼後備用;陰乾的桃花、去核炒製的山楂、陰乾的小絲瓜(都磨成粉);去白陳皮;炙烤過的人參、黃耆、甘草;酒洗去筋後蒸焙乾燥的硃砂、紫河車;酒酥炙過的鹿茸;炒過的穿山甲(取頭尾四足);酒焙過的仙靈脾(去除四弦刺);火煅過的人牙(用韭汁淬鍊七次);洗淨去酥的天靈蓋。所有藥材都磨成粉末使用。 (註:本草綱目中關於梅花的記載並未提及此方主治,而對蠟梅花的記載僅限於解暑生津,且蠟梅花並非梅花。)蠟梅花用途廣泛,不僅可用於治療痘症。

龍腦骨: 此方出自《種痘新書》,用於治療痘疹未透、神志不清胡言亂語、痘疹陷伏等症狀。方法是將曬乾的梅花研成粉末,加入少許冰片,混合研磨均勻,再用豬心血和勻製成丸劑。神志不清者用燈心湯送服,痘疹陷伏者用紫草煎湯送服,並可加數茶匙酒服用。

絕痘: 楊春涯驗方:採集南方綠萼梅的花蕊(未開放),陰乾儲藏。逢節氣的日前一日,取雞蛋一個,打孔放入梅蕊,紙糊封好,蒸熟食用,據說能預防天花,即使出痘,痘疹數目也極少。

解痘毒: 劉氏驗方:立春前後三日,採集半開半合的紅梅花蕊一鍾,去除花蒂,放回鍾內,用瓷碟蓋住,放置一周,待藥汁滲出。用新的、未接觸過辛辣食物的研缽,將梅蕊搗成泥狀,製成餅形,加入水飛明硃砂一錢,均勻混合,再加入少量白蜜,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,曬至半乾,用金箔包裹。逢四絕日服用一丸,用甘草湯送服。忌鐵器和葷腥食物。服藥後當天晚上會微微發熱,第二天全身會出現細小紅腫,這是藥效的表現。 種福堂方也提到梅花丸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換痘丹中也用到梅蕊、犀角、麻黃膏。

朱禹功仙傳稀痘方: 將赤豆、黑豆、綠豆等量研磨成粉末,放入削皮留節的新竹筒中,鑿孔放入藥末,用杉木塞緊,用蠟封固,臘月時放入廁所浸泡一月,取出風乾。每份藥物配梅花片三錢,每次服用一錢,用經霜絲瓜藤煎湯送服,據說療效神奇。

千里梅花丸(途中備用)醫學指南: 將枇杷葉、乾葛末、百藥煎、烏梅肉、臘梅花、甘草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蜂蠟化開,加入蜂蜜(每蜂蠟一兩,加蜂蜜二錢),與藥末混合,搗二三百下,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。夏季長途旅行時含化一丸,能生津止渴,清香滿腹。